周玉秀,潘朝慶
(欽州市欽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535099)
欽州市欽北區2006~2014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周玉秀,潘朝慶
(欽州市欽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535099)
目的 了解2006~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特征,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收集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疫情資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分析,包括發病情況、時間分布、人群分布、職業分布、地區分布等內容。結果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共報道病毒性肝炎4 330例,年均發病率為63.98/10萬,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類型,其次為丙型肝炎,分別占發病總數的77.94%和17.55%,男女性年平均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642.36,P<0.01);發病主要集中在20~<60歲,占78.73%;發病人群以農民為主,占68.34%。在地區分布中,以大寺鎮發病率最高,為128.08/10萬。結論 應重點加強乙型肝炎預防控制,加強醫源性感染的防控,加大重點人群的宣教及疫苗接種工作。
肝炎,病毒性,人/流行病學; 肝炎,病毒,人/預防和控制; 廣西[壯族自治區]
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感染率高,是我國目前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為掌握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情況,探索其流行特征,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現將欽州市欽北區2006~2014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資料分析如下。
1.1 資料來源 數據資料來源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人口資料來源于欽北區統計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分析,包括發病情況、時間分布、人群分布、職業分布、地區分布等內容。
1.3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各型病毒性肝炎發病情況及構成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共報告病毒性肝炎4 330例,年均發病率為63.98/10萬,無一例死亡,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12年發病率最高,為76.67/10萬;其次為2011年,為76.18/10萬。在各型肝炎病例中,年均發病率及構成比最高為乙型肝炎(乙肝),其中年均發病率為49.87/10萬,構成比為77.94%;其次為丙型肝炎(丙肝),其年均發病率為11.23/10萬,構成比為17.55%;戊型肝炎(戊肝)年均發病率1.34/10萬,構成比2.10%;甲型肝炎(甲肝)年均發病率為1.11/10萬,構成比為1.73%;最低的為未分型肝炎,其年均發病率為0.43/10萬,構成比為0.67%。2006~2014年乙肝和戊肝年均發病率為2.45/10萬,乙肝和丙肝年均發病率為61.10/10萬,經血液傳播途徑病毒性肝炎平均發病率多于經消化道傳播途徑病毒性肝炎。見表1。
2.2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各月發病情況 全年均有病例發生。甲肝季節性明顯,在7、8、9月份有發病小高峰,其余月份發病較為平緩,有明顯的秋季流行性;戊肝4月份有發病小高峰;乙肝、丙肝發病無明顯的季節性。見表2。

表1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各型病毒性肝炎發病情況及構成

表2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各月發病情況

表3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各型病毒性肝炎性別分布情況
2.3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人群分布
2.3.1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各型病毒性肝炎性別分布情況 2006~2014年報告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男3 267例,女1 063例,男女性別比為3.07:1,男性年平均發病率為85.59/10萬,女性年平均發病率為36.03/10萬,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男性年平均發病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甲肝男女性別年平均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2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各型病毒性肝炎年齡分布情況 20~<60歲組是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的高發年齡段,共3 409例,占總發病數的78.73%,其中該年齡組丙肝占88.95%,乙肝占77.6%,甲肝占61.33%。戊肝50~<70歲年齡組高發,構成比為52.75%。在病毒性肝炎中,10歲以下發病最少,共計93例,占總發病數的2.15%。見表4。
2.4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各型病毒性肝炎職業分布情況 2006~2014年4 330例肝炎病例中,農民發病最多(2 959例),占68.34%,其次為家務及待業人員(260例),占6.00%,各型病毒性肝炎均以農民發病最多,其中戊肝居第1位(74.73%),丙肝次之(74.08%),乙肝居第3位(67.11%),未分型肝炎居第4位(65.52%),最后為甲肝(58.67%),見表5。
2.5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地區分布情況 病毒性肝炎發病率前5位鄉鎮依次為大寺鎮(1 032例,發病率為128.08/10萬)、青塘鎮(337例,發病率為74.86/10萬)、貴臺鎮(245例,發病率為74.00/ 10萬)、大垌鎮(252例,發病率為71.72/10萬)、那蒙鎮(252例,發病率為53.31/10萬),其中大寺鎮乙肝、丙肝發病率均最高,分別為93.58/10萬和32.89/10萬。見表6。

表4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各型病毒性肝炎年齡分布情況

表5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各型病毒性肝炎職業分布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病情有如下特點:(1)2006~2014年欽北區共報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 330例,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這與其他地區報道一致[2-3]。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類型,占發病總數的77.94%;其次為丙肝,占17.55%。(2)從時間分布看,甲肝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為秋季,乙肝、丙肝無明顯的季節性。(3)從年齡分布看,20~<60歲是高發年齡段,這與肖婷婷等[4]報道一致,10歲以下發病數最少。(4)從性別分布來看,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這與許多地區報道類似[2-11],是一個普遍的現象。(5)從職業分布來看,發病以農民為主,這與沈貞等[3]報道一致。(6)從地區分布來看,大寺鎮發病率最高。(7)從傳播途徑來看,經血液傳播高于經消化道傳播,與胡小煒等[5]報告一致。
分析欽北區病毒性肝炎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近9年來欽北區病毒性肝炎總體呈上升趨勢,因為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和丙肝發病數占病毒性肝炎發病總數的95.50%,乙肝和丙肝總體呈上升趨勢,因此,乙肝和丙肝的發病主導著病毒性肝炎的發病趨勢,這與覃大章等[2]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2)10歲以下兒童發病數最少,2003年欽北區將乙肝疫苗納入免疫規劃以來,對屬該年齡段出生的兒童進行了乙肝疫苗免費接種,而且2006、2008年多次開展了15歲以下兒童乙肝疫疫苗查漏補種工作,保持了高水平的乙肝疫苗接種率,從而有效降低了該人群病毒性肝炎的發病。(3)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發病年齡以20~<60歲人群為主,而這部分人群職業以農民為主,欽北區主要管轄鄉鎮總人口數中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可能與這部分人是社會和家庭的主要骨干、與外界接觸較多、衛生習慣較差、對各型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與正確預防方法不理解、基本不接種疫苗有關。(4)大寺鎮發病率最高,本區在大寺鎮設置吸毒人員清潔針具交換,每年對該鎮吸毒人員進行肝炎檢測,而有關研究顯示,吸毒人員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遠高于其他人群。
為降低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建議采取主要預防措施:目前欽北區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應以防治乙肝為重點,加強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加強成人乙肝防治工作,不斷調整免疫策略,通過加強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性、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和傳播途徑等方面的宣傳,增強全民防治意識,提高群眾主動接受免疫服務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加強醫療機構,特別是農村衛生室、私人診斷醫療器械的消毒,防止醫源性感染等。

表6 2006~2014年欽州市欽北區病毒性肝炎地區分布情況
[1]詹思延.流行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45-468.
[2]覃大章,葛蘭香,鐘少華.2007~2011年賓陽縣病毒性肝炎疫情[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9):3030-3031.
[3]沈貞,韋昌芹,張海秀.2004~2013年平安縣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特征性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4,20(12):954-955.
[4]肖婷婷,管境.2004~2011年青島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3,19(7):553-556.
[5]胡小煒,張叢笑,鄭琳,等.2005~2011年杭州市西湖區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2,27(8):607-610.
[6]楊繼寶,覃勝勇.黎平縣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8):1366-1368.
[7]洪佳冬,康燕,李建杰.廣州市荔灣區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15,41(3):266-269.
[8]楊艷紅,曾慶,楊榮剛,等.重慶市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3):2394-2396.
[9]周紅星.2005~2012年海門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趨勢[J].職業與健康,2013,29(21):2812-2813.
[10]鄭俐敏.上饒地區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調查[J].中國當代醫學,2014,21(24):190-192.
[11]錢增霞,王桂平,徐俊.高郵市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2014,16(6):16-17.
Analysis o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hepatitis in Qinbei district of Qinzhou city during 2006-2014
ZhouYuxiu,Pan Zhaoqing
(Qinbei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Qinzhou,Guangxi 535099,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hepatitis in Qinbei district of Qinzhou cit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rom 2006 to 2014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asures.Methods The epidemic situation data of viral hepatitis in Qinbei district during 2006-2014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 method,including the contents of onset situation,time distribution,crowds distribution,occup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area distribution.Results Totally 4 330 cases of viral hepatitis were reported in Qinbei district during 2006-2014 and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63.98/100 000,the incidence rate showed the overall upward trend.Hepatitis B was the main type of viral hepatitis,followed by hepatitis C,which accounted for 77.94%and 17.55%of the total onset number,respectively.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χ2=642.36,Ρ<0.01);the onset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at the age of 20-59 years old,accounting for 78.73%,and the onset population was mainly farmers,accounting for 68.34%.In the area distribution,Dasi town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which was 128.08/100 000.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patitis B should be focused,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education and vaccination work of key people should be increased.
Hepatitis,viral,human/epidemiology; Hepatitis,viral,human/prevention&control; Guangxi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13
A
1009-5519(2015)21-3240-04
2015-08-18)
周玉秀(1973-),女,廣西桂林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E-mail:ZYX7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