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萍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科,江蘇南京210011)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及護理干預
張長萍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科,江蘇南京210011)
目的 探討臨床缺血性腦卒中(IS)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IS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A、B兩組,各61例。A組給予常規護理,B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觀察兩組患者低血糖發生情況與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低血糖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9.67%(12/61)、4.92%(3/6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在護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評分與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臨床上的IS患者,在分析總結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后,給予其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明顯降低患者低血糖反應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其整體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腦缺血; 卒中; 低血糖癥; 干預性研究; 護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日漸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而這也使得臨床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呈現逐漸增長趨勢。以缺血性腦卒中(IS)為例,該病癥就是因機體腦血管發生閉塞性病變而引發的腦供血障礙,致使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直至軟組織壞死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大約占據了所有腦卒中病癥的80%以上,且年復發率也達24%,直接威脅著人們特別是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其中,低血糖反應是IS患者經常出現的一種癥狀,也直接影響著病癥的治療與預后。選取本院收治的IS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其出現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加以分析總結,并提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辦法,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IS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70例,女52例;年齡45~80歲,平均(63±4)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滿足“中華醫學會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會議”制訂的關于“IS”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者;其他嚴重疾病與重大內外科病癥合并者;存在既往精神障礙與其他腦部疾病史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存在乙醇或藥物依賴者。其中,合并糖尿病60例、高血壓30例、高血脂20例、冠心病10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A、B兩組,各61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干預方法 A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而B組患者則在詳細分析低血糖反應發生原因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1 動態觀察患者癥狀體征變化 出汗、寒戰、心悸與饑餓感、易怒、頭痛等自主神經系統癥狀,為早期低血糖反應的一些多見表現,若患者出現上述癥狀需立即測量其血糖,并注意特殊類型低血糖的表現,若患者出現原有意識障礙加劇、肢體癱瘓情況加重,或表現出躁狂、煩躁等,也需立即測量血糖,并適當增加血糖監測的頻率,以免因IS病癥進展診斷而忽視了患者的低血糖癥狀[2-3]。為此,護士必須全面把握各種低血糖反應的具體臨床表現,并告知患者與家屬關于低血糖的相關知識,引起其重視,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而護士本身也需加大病房巡視力度,逐步提升自身病癥早期識別能力,從而第一時間發現低血糖,給予患者對應的處理[4]。同時,護士需采取常規、隨機監測相結合的辦法做好對患者血糖的監測與記錄,特別是對那些血糖波動較大且降糖藥劑量有所變化的患者,更需加強管理,進而具體結合患者情況,適當放寬血糖控制標準。
1.1.1.2 飲食指導 結合患者病情與進食情況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囑患者按時、按量進食,保持營養攝入均衡,以不斷提升身體免疫力。對于無法順利吞咽或出現嗆咳的患者,可改為鼻飼,而當病情較危重,無法估計患者胰島素注射后具體進食量時,則需在注射胰島素前指導患者進食[5]。同時,每天詢問、記錄患者飲食情況,并告知醫生,從而遵醫囑對患者降糖藥劑量進行適當調整,以避免因降糖藥物應用而引發低血糖。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情況,若血糖水平小于3.3 mmol/L,則可判定為低血糖;并采用Barthel指數法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ADL)進行有效評分,分值越高,表示ADL越好[6]。同時,采取統一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低血糖反應發生情況分析 A組有12例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發生率為19.67%,而B組有3例出現低血糖,發生率為4.9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患者均經40~60 mL 50%葡萄糖靜脈滴注后,在30 min內恢復到正常血糖水平。
2.2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兩組護理后ADL評分均較護理前有了顯著增加,且B組增加幅度更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B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達96.72%(59/61),顯著高于A組的78.69%(48/ 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ADL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ADL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A組護理后比較,bP<0.05。
組別A組B組n 護理前 護理后61 61 46.2±17.2 46.5±16.9 67.5±15.9a80.8±12.7ab
對于IS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1)血糖控制過度。因IS患者多半會合并糖尿病,或是在急性期應激狀態下,極易出現高血糖反應,這時,為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臨床護理中多將血糖控制在一個較狹窄的范圍,從而相對增加了低血糖反應的發生。一般情況下,機體會優先給予中樞神經系統提供能量,而葡萄糖作為神經系統一個主要能量來源,若腦循環葡萄糖水平低于其循環,就會使得中樞神經系統本身無法合成葡萄糖,減少了其存儲糖原,故需要從循環中不斷獲得葡萄糖,這時,一旦出現低血糖,從大腦高級神經系統到基本生理功能,均會由于葡萄糖的嚴重缺乏與持續時間受到對應的影響,而且短暫低血糖也會造成明顯的腦功能紊亂[7]。若未及時糾正低血糖反應,或是患者出現嚴重低血糖,極易造成患者出現永久性的神經系統損傷,甚至死亡。同時,對于合并糖代謝異常的IS患者,因其血液多處于高凝狀態,易形成血栓,這時,若出現了低血糖反應,機體的交感——腎上腺素就相對增強其神經系統功能反應性,從而引起內皮細胞損傷、血管痙攣與血管活性物質適當增加等多種病理生理反應,甚至加快患者病情發展,導致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復發[8]。為此,對于那些有著較長糖尿病史、存在嚴重低血糖病史與合并大血管或微血管并發癥、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的IS患者,需適當放寬其降糖標準與目標值,具體結合IS患者本身情況,制訂出個性化降糖方案,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減少高/低血糖反應的發生;(2)生理因素與飲食習慣影響。因IS患者多為老年患者,其各方面器官功能均在逐漸下降,且體內降糖藥物代謝分解和排泄能力也在逐漸下降,從而使得降糖藥物大量蓄積在體內而引發低血糖[9]。同時,在飲食方面,因存在吞咽困難或嗆咳患者無法大量進食,從而使之無法得到充足的能量補充而誘發低血糖,加上患者若在常規應用降糖藥物后未遵醫囑按時按量進餐,也會造成低血糖;(3)疾病本身與藥物應用影響。對于昏迷、失語的IS患者,在藥物應用過程中,因其缺頭暈、心慌等癥狀的主訴能力,而低血糖癥狀又同腦卒中病情發展變化具有一定相似性,從而致使醫護人員未能及時發現低血糖癥狀,使得患者逐漸出現嚴重低血糖反應[10-11]。為此,在IS患者臨床治療與護理過程中,護士必須動態觀察患者的各種癥狀與體征變化,動態監測患者血糖水平,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最大限度地降低低血糖發生率。
本次研究中,B組患者均在明確低血糖反應發生原因之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該組低血糖發生率顯著低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的A組,且該組患者ADL評分改善更顯著,護理滿意度更高。由此可見,針對IS患者,具體結合患者情況給予其針對性的低血糖護理干預,可明顯降低患者出現低血糖的概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其整體護理效果顯著。
[1]趙琳.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及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5):184.
[2]戴春燕.腦血管疾病伴高血糖患者的護理干預[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166-167.
[3]賈秋香.高血壓合并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干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4):140.
[4]馮軍,曹俊杰,徐英,等.連續護理干預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0):2276-2277.
[5]劉楊.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2):88-89.
[6]李葆華,王艷,董玉靜,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續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3):309-312.
[7]崔莉.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0):102-103.
[8]薛云霞,嚴曉珍.情緒護理在26例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運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3):110.
[9]張蘭芳.個性化護理方式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0):119-121.
[10]熊光,張潤,柳華.心理護理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5,27(1):128-129.
[11]趙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74-197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46
B
1009-5519(2015)21-3318-03
2015-08-23)
張長萍(1978-),女,江蘇如皋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糖尿病及消化科工作;E-mail:jp76202zcp53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