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芳
(霸州市環保局)
公路建設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影響與環保措施
劉慶芳
(霸州市環保局)
濕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本文就公路建設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影響與環保措施展開論述,以期為濕地的保護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公路 濕地 保護 措施
濕地,泛指暫時或長期覆蓋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時水深不過6米的沿海地區,包括各種咸水淡水沼澤地、濕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灘涂、河邊洼地或漫灘、濕草原等。潮濕或淺積水地帶發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綜合體。是陸地、流水、靜水、河口、和海洋系統中各種沼生、濕生區域的總稱。濕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種獨特功能的生態系統,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蝕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濕地是位于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征植物。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強大的的生態凈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但近年因人為因素我國濕地面積正在逐年降低(圖表1)。

圖表1:中國濕地面積占比柱狀圖
在人口爆炸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使得人們過度的侵占自然資源。公路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也是構建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道路建設已對濕地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國內很多公路都有從濕地穿過,如丹大高速、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岳陽市洞庭湖大橋……這些旁濕地公路和垮濕地公路的建設都或多或少的侵占了不少的濕地,使得濕地自然環境的面積減少,以及給濕地環境也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
2.1 公路建設的施工及運營期對濕地自然環境的影響
在《中國濕地資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的報告中,造成濕地退化的因素主要有:濕地圍墾與資源開發、生物資源利用、濕地環境污染、濕地水資源利用和工程建設、泥沙淤積、海岸侵蝕與破壞、城市建設與旅游業發展,就洞庭湖因人為因素濕地面積已從1976年88893hm2縮減至19230hm2(圖表2)。就目前研究來看因工程建設因素造成濕地環境破壞現呈上升趨勢??鍧竦毓方ㄔO一般采用的是路基式或高架橋式來穿越濕地環境,采用路基式穿越濕地環境,其占用濕地面積大且將濕地人為進行了分割,使得整個濕地系統形成了兩個互不流通的獨立水面,最終破壞了濕地系統的完整性,影響了不少魚類等水生物的洄游,從而影響到了水生物的生活環境,以及降低了水生物的繁殖數量。高架橋式穿越濕地環境雖然相對影響較小,但在橋墩的施工造成了水質污染、噪音污染等也不容小視。在公路建設后,人類頻繁的活動,以及路上車輛來回跑動的噪音不但影響了濕地生物的棲息,還給濕地帶來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很容易造成濕地環境污染。

圖表2:洞庭湖濕地面積統計表
公路建設的施工及運營期對濕地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歸結如下幾點:
(1)破壞濕地結構
垮濕地公路建設把濕地環境人為分割,造成濕地結構的破壞。
(2)影響濕地生物的多樣性
濕地公路建設使得不少魚類無法洄游,不少鳥類失去了安靜的生活環境,加之造成對濕地環境的侵占,施工期間大量的施工廢水、建筑垃圾、施工噪音的產生,造了成濕地生物的生活環境人為減少,使之種類不斷減少。
(3)對濕地水質的污染
公路建設施工期間產生的大量的施工廢水、建筑垃圾,已經公路投入施工后經過的車輛產生的垃圾都是濕地水質的直接污染源。
(4)濕地水土流失
公路建設的土方開挖、回填對濕地泥土的擾動,以及大量的泥土流入濕地,造成濕地的水土流失,使得加快濕地的陸地化,減少了濕地面積。
從宏觀引導方面完善濕地保護規劃。按照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2002—2030年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制訂更有針對性的、分階段實施的工程實施規劃,并認真抓好落實。
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推進濕地保護的制度建設。按照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有計劃地、逐步地建立包括自然濕地保護制度、退化濕地恢復制度、濕地生態效應補償制度、濕地保護紅線制度、濕地生態系統評價制度、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動態監測和預警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使濕地保護形成較為完整的制度框架。
強化依法“治濕”,制訂出臺全國濕地保護條例。雖然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有一些有關濕地保護的內容,但多數都是針對濕地保護的單一元素設置的,零碎、分散,其完整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都遠遠跟不上工作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濕地資源調查監測、濕地占用征用的監督管理、各種破壞行為的處罰等,包括怎樣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都缺乏一些更明確的、更有操作性的、更管用的條款和規定,所以很有必要從國家層面出臺一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行政法規。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我們把濕地作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重要的生態系統,從加強整體保護的角度做出規定,規范行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們各個部門形成合力,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
著眼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提升,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對那些功能退化的沼澤、河流、湖泊、濱海濕地等,通過采取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生態補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進行綜合治理,恢復和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
強調科學“管濕”,提升濕地保護管理的科技支撐水平。重點針對濕地保護模式、濕地退化機理及修復關鍵技術,以及科學合理利用濕地的模式等重要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提高整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濕地保護意識,促使大家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社會形成珍視濕地、愛護濕地、保護濕地,支持做好濕地保護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3.1 針對公路建設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環保措施
公路建設對濕地環境有著較為嚴重的影響,我們應加強公路建設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環保措施。結合公路建設對濕地環境影響的幾個特點,我想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采取保護措施。
5.在公路規劃期盡量避繞濕地
避免公路穿越濕地的核心區,就能避免公路建設對濕地環境的影響,我們在前期公路的規劃時應著重考慮,公路盡量避讓濕地。
6.盡量采用高架橋跨越濕地
在必須穿越濕地的公路設計時,應盡量采用高架橋跨越濕地,其影響相對較小,能給濕地生物留出它們的生命通道。
3.做好施工期間的環境監控
在施工期間應該在施工區域的濕地環境做好監測點,定期檢查水質情況以及噪音控制和揚塵控制,同時做到垃圾外運、污水處理后再排放、降低施工噪音等規范施工行為把對濕地環境的影響做到最低。
4.降低公路路面噪音
應采用新材料、新工藝降低路面的噪音,同時在道路兩側加裝噪音屏障或種植行道樹等措施來保證公路的噪音污染降到最低。
濕地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各類濕地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加深公路建設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影響與環保措施研究意義非常。
[1]陳雪珍.涉及自然保護區公路建設環境問題及管理對策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2007
[3]于曉光,李春華,孫傳生.吉林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20-227.
TU75
B
1007-6344(2015)12-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