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強 (牡丹江師范學院 157011)
中國當代文學“重述神話”研究綜述
張為強 (牡丹江師范學院 157011)
2005年開始啟動的“重述神話”跨國出版合作項目,近年來引起研究者的關注的熱議,目前對于“重述神話”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以單部作品作為研究對象,強調其在作家整體創作過程中的地位和意義;從敘事學的角度對“重述神話”的文本進行分析,側重于對作品外顯的文化符號的解讀;以“重述神話”小說文本為研究對象,注重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從后現代理論、消費文化理論等角度解讀作家“重述神話”的行為。
重述神話;研究現狀;新神話主義
目前對于“重述神話”的研究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其一,以單部作品作為研究對象,強調其在作家整體創作過程中的地位和意義。主要采用文本解讀和文本比較的方式,在作家研究的框架下對作品進行闡釋,側重的是作品的創作風格和思想內涵的研究。
《神話重述在歷史的終點——論阿來的<格薩爾王>》一文,探討了藏族民間史詩中格薩爾王的神話原型,以及藏民族文化精神對阿來小說的影響。論者對于小說《格薩爾王》的分析,是置放于阿來的整體創作經歷之中的,論者指出,阿來的創作目光總是聚焦在宏大主題之上,從《塵埃落定》到《空山》,再到《格薩爾王》,阿來反復言說著歷史、人性、命運這樣大氣恢宏的話題,如果說《塵埃落定》和《空山》是試圖熨燙歷史的褶皺以揭示一種真實,那么《格薩爾王》則從更為遙遠的起點演繹了一部關于英雄的傳奇。
其二,從敘事學的角度對“重述神話”的文本進行分析。這方面的研究側重于對作品外顯的文化符號進行解讀,即對小說文本結構的復雜化處理、語言形式的陌生化,以及追求敘事難度和想象極限進行剖析。由于“重述”所代表的再創作集中體現在對多樣化敘事手段的運用上,因此論者對于小說文本的敘事方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如姜婷《虛構的魅力與敘事的層次——論<碧奴>的敘事學特點》一文從敘事學理論入手,分析作品中的敘事層次與虛構模式,進而對《碧奴》敘事特點進行研究;周子玉《格薩爾王:歷史幻象的消解與神性解構》則探討了《格薩爾王》采用的格薩爾王的故事與說唱人晉美的故事共同發展的雙層敘事結構,認為這是阿來為了消解歷史幻想與解構神性而采取的創作策略。這方面研究的文章還包括方燕妹《<人間:重述白蛇傳>對復調對位理論的運用》、王迅《歷史化·神性退位·精神修剪一一關于“神話重述”的幾點思考》;郭延兵《蘇童小說<碧奴>的敘事特點》等。
其三,以“重述神話”小說文本為研究對象,側重跨文化的比較研究。研究者主要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揭示“重述神話”的價值和意義,文化人類學主張破除由西方中心主義視域帶來的文化偏見,以科學的態度和文化相對論重新認識文化他者。“重述神話”意味著重返民族文化的源頭,尋找重構當代意義的精神元素,從這個角度出發,論者肯定了“重述神話”作家的貢獻,當代文學的“重述神話”,以及由此呈現的“中國形象”,凝聚著對當代中國現實狀態和人的精神走向的反思。代表性的文章有:李永中的《神話重述與中國形象重構》分析了現代觀照、民間習俗和民間信仰三種敘述視角下的中國女性形象,追溯中國形象的歷史來源和文化之根,闡明神話所孕育的獨特文化意蘊和人物特征。黃健、葉佩琪的《“重述神話”與“中國形象”的重塑》中提出,世界文學中的“中國形象”長期以來并非由中國自身塑造,藉此次跨國出版項目的契機,當代中國作家獲得了重塑“中國形象”的新認知和新體驗。通過對本民族神話的現代重述,并賦予新的時代意義,當代中國作家借此催生新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國家意識,彰顯出新的“中國形象”的深厚文化涵義。
其四,側重從后現代理論、消費文化理論等角度解讀作家“重述神話”的行為。新神話主義是20世紀末形成的文化思潮,它既是現代性文化工業和消費文化的產物,又在價值取向上體現出對西方資本主義生產生活方式的背離和反叛,借助神話、巫術、魔幻、童話等構建的原始主義的幻想世界,逃離現代性對人性的擠壓和異化。然而由于部分重述者缺乏“跨文化比較的大視野和多民族神話遺產的知識”,作品的格調容易流于平庸和媚俗。基于此,論者對“重述神話·中國卷”的部分作品進行了批評,如劉超的《從葉兆言的<后羿>看后現代語境下的“重述神話”》一文批評道:“作者完全把《后羿》寫成了一本充滿各種噱頭的通俗小說。”代表性的研究還包括傅元峰《傳說重述與當代小說敘事危機》;張悠哲、王學謙《消費文化視域下“重述神話”價值辨析》;楊瑤、楊正和《狂歡化視野下的中西“重述神話”》、孫濤《當代消費主義思潮影響下的“神話重述”》等。
總體而言,“重述神話”的既有研究側重對敘事方式和作家創作風格的分析,而作為帶有命題作文形式的“重述神話”創作活動,“神話”構成了作品的重要維度,“重述”和“作家”都是圍繞著“神話”展開,這也是我們評判作品是“偏離主旨”還是“簡單復制”的重要依據,因此將分析重點放在神話原型與作家重述間的關系上,有助于將研究進一步向前推進。
[1]葉舒憲.神話如何重述[J].長江大學學報,2006(1).
[2]梁海.神話重述在歷史的終點——論阿來的《格薩爾王》[J].當代文壇,2010(3).
[3]姜婷.虛構的魅力與敘事的層次——論《碧奴》的敘事學特點[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6).
[4]周子玉.格薩爾王.歷史幻象的消解與神性解構[J].民族文學研究,2011(2).
[5]李永中.神話重述與中國形象重構[J].小說評論,2008(6).
[6]黃健,葉佩琪.“重述神話”與“中國形象”的重塑[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2).
[7]葉舒憲.再論新神話主義——兼評中國重述神話的學術缺失傾向[J].中國比較文學,2007(4).
[8]劉超.從葉兆言的<后羿>看后現代語境下的“重述神話”[J].青年文學家,2011(15).
張為強(1981年4月10日),男,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知青文學
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 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CXHHLJ201311)
2005年開始,英國坎農格特出版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發起首個跨國出版合作項目“重述神話”,邀請著名作家以神話題材進行小說創作,要求在創作中融入作家個性和時代精神。英美中法德日韓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出版社參與了這一項目,迄今為止已有多位知名作家參與其中,如大江健三郎、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奇諾瓦·阿切比、若·澤薩拉馬戈、托妮·莫里森等,中國作家也參與到了寫作項目中,目前已經出版的系列作品有蘇童的《碧奴》(2006)、葉兆言的《后羿》(2007)、李銳的《人間》(2007),以及阿來的《格薩爾王》(2009),這是“一種類似命題作文式的跨國組織的文學寫作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