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瑩 (漢口學院音樂學院 430000)
論合唱指揮應具備的音樂素養
李小瑩 (漢口學院音樂學院 430000)
本文從合唱指揮應具備的基本音樂素養著手,著重從音樂聽覺、樂感、節奏感、閱讀總譜、音樂記憶力、廣泛的文藝知識等八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合唱指揮;指揮的作用;音樂素養;樂感;節奏感
現今的中國社會,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呈現出空前的繁榮,涌現出了一大批專業和業務的合唱團隊,而合唱指揮作為一個合唱團隊的靈魂人物,對于一個團隊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合唱指揮應具備的基本音樂素養方面的論述,使其工作重點更為清晰、明了。
敏銳的音樂聽覺包括(音質、音色、音量、音響效果)。要求合唱指揮具有在音色、音質、音量、音響效果上有良好的反應及把握,十分清晰的明白合唱團在上述四個方面如何調整、如何把握。我們判斷一個合唱團或是一個演奏者演唱者的專業與否,第一進入聽覺的就是它所發出來的音色和音質,這也是每個音樂工作者一直在努力追求的更好的音響效果。音量的大小、強弱在作品中可以隨著旋律的發展而有所變換,合唱指揮需要合理的把控音量。音響效果在合唱團及演奏者演唱者不同的演唱表演場地上表現有所差異,在音樂廳表演、在空曠的廣場演出、在教室中演唱,即便是同一個合唱團因為演出場地的不同,音響效果都會有相應不同的差異,這也要求合唱指揮對其有敏銳的感知力。樂感指的是對音樂的感知、良好的音樂感覺及其對音樂美感的追求。因此,敏銳的音樂聽覺和樂感是一個合唱指揮在學習與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不斷追求的關鍵因素。
節奏感包括節奏、節拍、速度。在《牛津簡明音樂詞典》中這樣對其進行解釋:節奏,從總的感覺來說,此詞涉及了音樂中有關“時間”方面的所有的因素,以區別于音樂中有關音高的那一方面,它包括了拍子、重音、小節、拍子中的音符組合、小節中的拍子組合、樂句中的小節組合燈諸多效果。當演奏者將這些因素合乎機宜地加以處理(既合乎規范而又以藝術性為目的——一種向前行進的效果——并非僅是機械性的準確),我們就能體會到演奏者具有了“節奏感”,節奏可以是自由的或嚴格的。而在合唱指揮的實際運用中,鮮明準確的節奏感與樂感直接相關。
節拍、節奏、速度都包含在節奏感中,指揮要嚴格的忠實于樂譜來把握作品的節奏、節拍、速度。例如,同樣的三連音,在《怒吼吧,黃河》中,那句“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這里三連音的作用,使我們感受到它如同沖鋒號一樣在時刻激勵著象征自由的人民。而同樣這種三連音的節奏在貝多芬的貝五《命運》中,我們則感受到了沉重的命運的敲門聲。速度對于一個作品來說至關重要,速度把握的不準確,有可能婚禮的氣氛會成為沉悶的葬禮。在速度方面,指揮不僅要尋找出樂譜中每一段不同的速度,更為關鍵困難的是還要尋找到速度之間的對比關系。
動作是指揮的語言,更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指揮在舞臺上通過動作傳遞音樂,表達情感。成熟指揮家的動作本身就是一種美妙的音樂,指揮動作也要具有鮮明的個性,豐富的音樂感。例如,20世紀最著名的奧地利指揮家卡拉揚沉思地出奇,閉著眼指揮,其指揮動作灑脫、大方、氣勢磅礴,整個音樂都在他心中流淌,并且非常準確客觀。意大利指揮家阿巴多被譽為擁有“世上最美的左手”。合唱指揮必須要熟練的掌握、運用其指揮動作去準確的詮釋音樂作品,每個指揮都應該找到他所獨有的造型表達音樂的方法,并且這種方法是任何一個合唱團隊都能理解的,即便是語言不通的國家的合唱團,指揮的手勢就是其最好的詮釋音樂的語言工具。
閱讀總譜是指揮專業的基礎必修課,需要以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專業閱歷為依托,對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逐步形成內心聽覺。指揮要訓練將自己最理想、最美好的音響在頭腦中進行設計的能力,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不可忽視的環節。正確的閱讀總譜,可以幫助指揮正確的理解作品意圖,琢磨構思,并能將這一意圖成功的轉化為音響,這一能力也被稱為對樂曲的詮釋。指揮的工作需要在排練前事先地加以思考和想象,這一過程在閱讀總譜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實現。
指揮要有較好的音樂記憶力,盡可能的去背所有指揮過或是仔細正確閱讀總譜后的音樂作品。指揮的記憶更多的應是記錄和表達,要力圖做到“譜子裝在腦袋里”不要把“腦袋埋在譜子里”。只有在排練和演出比賽中,盡可能的把樂譜背在腦中,音樂才會真正從心中流淌出。一定不能呆板的照本宣科的按譜面打拍子,這樣的音樂是不會使人感動的。
作為合唱指揮,要盡可能的熟悉合唱之間各個聲部的特點,具有一定的聲樂教學經驗,更要具有演唱感,明白用什么樣的辦法演唱,可以最佳的調整好合唱團的音色。在合唱排練的過程中,要適當的對作品的某一部分進行單獨的音色上的調整,使之與作品的原意表達更為貼切,這就要求合唱指揮必須要懂得并且熟悉各個聲部的音響關系。
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包括樂理、和聲、曲式、復調、配器等等。只有具備了扎實的音樂理論功底,在和聲把握上,才能夠展現出合唱中和聲的真實魅力。在曲式結構上,合唱指揮才能在把握作品時正確的展現出作品的結構,把握好作品各段落之間的關系,不至于最后每一句都是高潮,每一句都是主題。
文藝知識包括文學、詩歌、美術、古典詩詞等等。人類社會的各類學科和知識都是相通的,作為合唱指揮,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廣泛、越能夠從更高、更廣泛的角度上去更深的理解作品,挖掘作品,分析作品,表現作品。例如瞿希賢老師改編的合唱曲《大江東去》,(蘇軾詞青主曲)其中所蘊含的文學內涵,古典詩詞上下闋的關系,三國中各個歷史人物的關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本人的豪邁,其自身人生經歷的坎坷等等,都需要指揮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
綜上所述,作為合唱指揮工作者,其工作必然是艱苦、辛勞的。除了本文所寫的這些基本音樂素養之外,也需要合唱指揮者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更要善于了解人,發揮調動人的積極性;并且要具備堅韌不拔的毅力;謙虛、謹慎、嚴謹的生活態度;更要善于體驗生活。卡拉揚曾說過:“要成為一個指揮需要十年功夫,要想成為一個好指揮,還需要一個十年。”可見一個好指揮需要長時間的磨練才可以真正有所成就,也希望所有的合唱指揮工作者都可以共勉,共同將中國的合唱事業進行到底!
[1]鄭小瑛.《怎樣欣賞指揮藝術》.人民音樂,1986.5.
[2]基里爾·彼得羅維奇·康的拉申(蘇).《指揮家的境界》.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7.
[3]田玉斌.《將合唱進行到底——央視青歌賽合唱比賽后引發的思考》.人民音樂,2008.6.
[4]王震亞.《青主歌曲評介》.音樂藝術,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