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巨江 (浙江省諸暨市文化藝術中心 311800)
淺談長笛在越劇音樂中的運用
杜巨江 (浙江省諸暨市文化藝術中心 311800)
“戲曲”是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之一,它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中國的戲曲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和黃梅戲”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園。作為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的“越劇”,就起源于我們諸暨的鄰縣一一嵊縣,被稱為“越劇之家”。“越劇”從當初的“的篤班”,發展成為現在的全國五大劇種之一,越劇音樂的伴奏,也從初期三、五個人的小樂隊,發展到現在幾十人的大型樂隊伴奏形式,它已經是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時期。現在的越劇音樂,隨著樂隊人數的增加,樂器也漸漸地增加了許多。以前的純民樂伴奏到現在的民樂與西洋樂的結合,如:小提琴、大提琴、大貝司、單簧管、長笛和電子琴等等,演奏和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樣化了。
在越劇音樂中,除唱腔、曲牌外,有許許多多的伴奏和配音音樂都是由其它樂器來體現的,其中西洋樂器也發揮了它特有的長處。就拿長笛來說吧,“長笛"是現代已知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它起源于歐洲,初名叫橫笛,屬于木管樂器,外文名字叫Flute。早期的長笛是用喬木科植物的莖制成,是豎著吹奏的,后來改用木料制作,橫著吹奏。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金屬材料制作的長笛開始問世,比如:普通型的鎳銀合金長笛,專業型的銀合金長笛,用9K和14K黃金以及貴金屬鉑制作的長笛,偶爾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塑鋼制作的長笛,所以現代多使用金屬長笛了。在西洋樂器中,長笛屬于吹孔氣鳴類樂器(WoodWind)。長笛的發音原理較其它樂器特殊一些,它是由吹孔處產生連續性正負壓力變化激發氣簧而發聲,因此,入氣端外型曲度與吹口孔內緣所夾角度有相當的影響,正如風吹細電線與粗電線的不同感覺。夾角小吹奏比較容易,音色比較光輝亮麗,但由于高頻多、低頻少,則低音往往缺少力度,高音容易失控而吹成泛音或是較尖銳偏薄的音色;夾角大低音比較渾厚,但吹奏較費力,由于高頻少、低頻多則音色較晦暗,容易出現聲音揮灑不開的感覺,所以說正確的演奏方法很重要。長笛的音域很寬,有低、中、高三個八度音區,低音區音色渾厚圓潤、優美猶如冰澈的月光,中音區音色柔美恬靜、溫存明朗。
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高音區音色清晰開朗、活潑明亮、穿透力強,帶有金屬的質感。長笛中、低音區與傳統的“簫”音色相近,而又較“簫”而寬厚、明亮,在越劇唱腔清板托腔中,長笛就模仿了“簫”的音色及傳統的演奏技法,比如越劇經典傳統戲《祥林嫂》“問天"那場戲,其中有幾句清板的唱腔,用長笛低沉委婉、柔美凄涼的低音緩緩奏來,緊貼唱腔,如訴似泣,催人淚下,把祥林嫂在冰天雪地中的那種落寞無助、悲傷凄涼的情景,得到充分的體現。另外,在我團自己創排的現代越劇巜平安楓橋》的第四場,主人公楊萍唱的降B調大段唱腔與長笛和諧的伴奏絲絲入扣,凄涼的音樂寄托著寧靜悠遠的遐想,如一縷青煙在天空中飄游,使人不禁悲從中來,劇中的氣氛深深地感染著觀眾的心!
長笛既能演奏憂郁悲傷的曲調,同時又能演奏明亮歡快的旋律。記得那年我們團赴香港進行折子戲專場演出,其中《春香傳》“愛歌"中的主題曲,就是由長笛吹奏,在明亮輕快的華爾茲中拉開了序幕,當男主人公夢龍與女主人公春香在舞臺中間緩緩相遇,那種曖昧和甜蜜的愛情場景,同前面所說的《祥林嫂》中傳統的音樂有了鮮明對比,“愛歌”中運用了長笛高音區的明亮、華麗又極具穿透力的演奏技法,再配上切合當時場景的音樂旋律,充分體現了劇中男女主人公為了沖破封建禮教,追求真愛、向往自由的心聲。
在越劇音樂演奏樂隊中,長笛是屬于色彩樂器的,除伴奏唱腔、演奏配音音樂外,有時也配些特殊效果。在技巧方面運用長笛的靈敏度,高音區的顫音和快速的半音階,被用來模仿自然界中的風聲,像我團自己創編的越劇《珍珠傳奇》中的第八場,當無數珍珠灑向天空時與《五女拜壽》劇中彩云丫頭討飯時的場景,就是長笛用半音階從低到高,又從高到低快速來回歷音的技法,形象地體現了風聲的藝術效果。
長笛在音色上既不失洞簫的典雅嫻靜與輕柔溫潤,又在音區、音量及靈敏度上更優如洞簫。隨著社會的進步,形勢的發展,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在戲曲音樂伴奏中,“簫”的位置勢必會被“長笛”所替代,而且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各個地方劇種中去了。我相信,長笛會以它獨有的特色和魅力,在越劇音樂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