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峰 (湖北美術學院動畫學院 430205)
內地獨立紀錄片的傳播方式探微
張彥峰 (湖北美術學院動畫學院 430205)
內地獨立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在于廣泛的記錄了民間的真實生活,在美學方面提出“原生態”的概念,具有非常強的視覺沖擊力。但由于題材和制作模式的因素,獨立紀錄片的傳播途徑與傳播方式受到很大限制。如何突破傳播方式的局限,促進內地獨立紀錄片的發展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熱點。本文從內地獨立紀錄片的內涵入手,總結了主要的三種傳播方式,并深層次分析了數碼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對傳播方式的影響。
獨立紀錄片;傳播方式;發展;影響
獨立紀錄片通過對虛假意識形態和視覺麻木的顛覆,呈現社會和人性真實的一面。由于獨立紀錄片題材敏感,許多優秀的作品很難在內地的影院中上映或是通過電視媒體進行傳播,只能在在酒吧、咖啡館等場所做小規模的放映。如今紀錄片影展規模的擴大和新媒體的發展,為獨立紀錄片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傳播渠道。
獨立紀錄片是紀錄片在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強調表達與創作方式與主流話語的區別,突顯自主選題與創作的特點。獨立紀錄片對客觀事實的紀錄體現了一般紀錄片的特點,同時“獨立”以下二字又決定了與其他類型紀錄片的不同。獨立紀錄片的內涵可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社會意義。獨立紀錄片中運用紀實的手法對事件進行真實紀錄,但紀錄的過程并不強調時效性而是在于通過事件本身的價值讓觀看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喚起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從而達到實現紀錄片社會價值的目的。
二是文化價值。大眾媒體受到政治因素和輿論導向作用因素的影響,難以獲取獨立的話語權,在文化價值宣傳上以主流文化形態為主,而社會底層人民的情感和利益的訴求成為宣傳任務中的盲點。獨立紀錄片在獨立操作與獨立精神兩方面的作用下,創作者將個性化的思考和表達欲望融入到拍攝之中,以客觀紀實的表現手法傳達對邊緣人群的人文關懷。
獨立紀錄片本身帶有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決定了其制作目的不僅僅在于對事件的記錄,而是更廣泛的傳播。獨立紀錄片由于同主流影片不同,大眾傳播并非其主要的傳播方式,而是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傳播體系。獨立紀錄片的傳播系統分為國內傳播與國際傳播兩個大方向,其中國際傳播主要是以國外電視機構合作,參加國際電影節的形式。本文主要對國內傳播方式進行探討,其中包括群體傳播、電視盜版光盤傳播、網絡傳播三個方面。
(一)群體傳播
群體傳播是指利用人群中特定的共同目標及歸屬感達到信息傳播的目的,是介于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之間的信息交流層次。群體傳播是目前我國獨立紀錄片傳播的基本方式也是核心方式。一方面,由于群體傳播方式具有信息覆蓋面廣和信息雙向流動的特點,電影沙龍、學校放映、民間影展等傳播方式大大擴寬了內地獨立紀錄片的放映渠道。另一方面,群體通過社會分工與協作,將獨立紀錄片愛好者的個人力量集合起來,成為推動獨立紀錄片發展的重要力量。放眼全國,各地都有極具代表性的獨立紀錄片放映場所。武漢大夢電影部落在放映劇情片的同時,長期以來堅持每周至少放映一部紀錄片,以滿足觀影群體的需要,并不斷邀請紀錄片創作者到現場與觀眾交流。成都“叢林”酒吧,一直以來堅持以獨立紀錄片放映為一項重要工作,曾經邀請到了范立欣這樣的國際知名導演到現場與觀眾交流互動。
(二)電視盜版光盤傳播
大眾傳播是影視傳播最有效的傳播手段,但獨立紀錄片由于本身題材的敏感性和本身制作質量的因素,能夠通過電視進行大眾傳播的的紀錄片少之又少。以覆蓋全國的專業紀錄片頻道的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為例,在選片時往往以《故宮》這樣的宏大敘事片子為主,致使小制作的紀錄片傳播渠道大大受限。當前,在我國尚不完全規范的影視節目市場中,電視盜版光盤傳播成為獨立紀錄片傳播的主要形式。2008年,《臺北故宮》在中央電視臺晚間黃金時段完整播出后不到一周,北京就已經出現了這部紀錄片的盜版DVD。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之后,市面上關于該頻道播出的經典老紀錄片《話說長江》的盜版光碟就大行其道。而像《森林之歌》《故宮》《這里是北京》等國內著名的紀錄片及紀實類欄目的盜版光盤更是隨處可見。
(三)網絡傳播
獨立紀錄片雖然一直被看作是“小眾”產品,難以獲得人們對電影大片或是娛樂影片同等的關注度,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獨立紀錄片以網絡傳播為媒介得到了極大了發展。一方面,通過品牌廣告、用戶付費、版權輸出等多種商業模式的運作,高水準的獨立紀錄片中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逐漸被挖掘。另一方面,隨著網友觀影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優秀紀錄片在更大的主流平臺上傳播,我國受眾對獨立紀錄片的觀影熱情也逐漸在提高。《邊境少女》就是一部通過網絡傳播從而獲得極大關注度的獨立紀錄片。該片的導演陳富在緬甸發生“八八事件”后,成為第一個跑進果敢地區的影像紀錄者,在這片土地上拍下了近2000分鐘的素材,最終誕生出一個果敢女孩的成長史。《邊境少女》是一部反映中緬邊境果敢地區人民真實生活故事的紀錄片,觀影者紛紛留言表示該片引起了人們對戰爭的反思,觀眾內心受到極大震動,并被邊境少女的苦難經歷所深深震撼。《邊境少女》在網絡的熱播,表明網絡新媒體或將為獨立紀錄片的發展和傳播開拓的新渠道。
(一)數碼攝像對獨立紀錄片傳播的影響
隨著輕便數碼攝影機的普及和相關軟件的開發,紀錄片的拍攝制作也轉向了非專業化。一方面,數碼攝像的出現為紀錄片中影像紀錄轉變為影像實驗提供了條件,對獨立紀錄片來說,數碼攝像技術和設備促使獨立紀錄片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內容更加多樣化,部分獨立紀錄片開始采用實驗性的話語風格,以一種調查者的身份,將調查采訪的第一手資料作為作品素材,傳達著與主流媒體不甚相同的觀點與信息。另一方面,數碼攝像機的普及,使得獨立紀錄片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數以百計的作品涌現出來,并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受眾群體。
(二)互聯網對內地獨立紀錄片傳播的影響
互聯網的出現與廣泛應用是傳播史上的革命性變化,由于互聯網將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等各種傳播形態集于一身,因此,最大程度上突破了獨立紀錄片的傳播限制,為獨立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互聯網的高度交互性是網絡傳播與傳統的印刷傳播、電訊傳播的最大不同之處,在這種傳播中,傳播者與接受者的角色可隨時轉化,將原本小眾傳播的方式轉變為大眾傳播。網絡傳播平臺為獨立紀錄片提供了展示平臺,突破了片面商業化阻礙具有文化品質紀錄片的傳播和發展的屏障。在網絡傳播中,通過網絡平臺,網民可以隨時關注自己喜愛的紀錄片,且不受電視平臺播出時間和頻道覆蓋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內地獨立紀錄片從小眾走向準確受眾。
目前,國內知名門戶網站及門戶視頻網站紛紛開辟網絡紀錄片頻道,集納國內地方臺、BBC、國家地理及眾多民間制作機構各具特色的紀錄片資源。視頻分享網站同樣為內地獨立紀錄片的傳播提供了平臺,但網友上傳的紀錄片質量參差不齊,紀錄片視頻的來源也無從知曉,但卻促進了利用個人化的工具去進行創作思想的發展。雖然這兩種頻道采用不同的運營模式,一種通過頻道運營抓住紀錄片受眾另,一種是以網民上傳視頻擴大紀錄片的影響,但這種這兩種模式都為內地獨立紀錄片傳播帶來了積極意義。
內地獨立紀錄片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對社會問題的反映決定了其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獨立紀錄片由于題材敏感和受眾人群范圍小的原因,難以進行公開化、大眾化的傳播。隨著數碼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獨立紀錄片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故而獨立紀錄片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促進內地獨立紀錄片的不斷發展。
[1]李瑞華.我國“獨立制片”現狀分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04.
[2]胡雅麗,馬晶晶,吳紅宇.中國大陸獨立紀錄片的特點[J].中國集體經濟,2004.08.
[3]王曉聰.中國獨立紀錄片的“個人言說”[D].華中師范大學,2012.
張彥峰(1981.5.19-),單位:湖北美術學院動畫學院,職稱:助教,研究方向:紀錄片和實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