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哲 (南京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210000)
數字藝術在手機媒體平臺上的大眾化趨勢
徐 哲 (南京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210000)
手機在與其他文化符號整合互動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著自身的服務類型與文化內涵,它已經完成了從一個簡單的通信工具,到集合交互、視聽、娛樂為一體的復合型傳播媒體的蛻變,而它的蛻變也為數字藝術在其上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手機媒體的大眾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同時也推動著數字藝術的大眾化趨勢。
大眾化;應用;移動媒體;傳播
“手機媒體是依靠無線通信、互聯網等技術手段,發送及接收文字、圖像、視音頻等各類信息的移動信息終端,以及與之相關聯的信息內容、信息展示平臺、信息傳播者、信息受眾之間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信息傳播的新媒體。”手機媒體所具備的多功能性、即時性、便捷性、強制性、交互性等特點,讓數字藝術在其上的傳播越來越頻繁,數字藝術在手機媒體上的大眾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1.手機媒體的現狀
隨著無線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對于手機的依賴性也逐漸增強,據我國工信部2014年7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我國移動電話總數達到12.63億戶,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72億戶,同比增長6.3%。手機媒體作為移動媒體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其所具備的即時性、互動性、高覆蓋性、便捷性、多功能性等優勢逐步凸顯出來,同時也為信息在其上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2.手機媒體的發展趨勢
智能手機的出現加速了手機媒體的發展,相比于傳統手機來說,其功能性的提升尤為突出,各類手機媒體應用的出現為信息的傳遞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手機等移動媒體所能收發的數據量與速度正在不斷提升,從工信部發布的數據上來看,截至2014年7月,我國移動寬帶用戶(3G和4G)總數達到4.89億,呈現高速增長狀態,這預示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手機媒體接收與傳遞信息,通過手機媒體平臺人們可以打破空間、時間、傳統媒體終端的限制,時時刻刻的傳遞、接收各類多媒體信息,智能手機上各類應用的出現,使得手機在與其他文化符號整合互動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著自身的服務類型與文化內涵,它已經完成了從一個簡單的通信工具,到集合交互、視聽、娛樂為一體的復合型傳播媒體的蛻變,而它的蛻變也為數字藝術在其上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手機媒體的大眾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同時也推動著數字藝術的大眾化趨勢。
1.視音頻、圖片瀏覽應用
數字影像藝術作為數字藝術的一大分支,在互聯網和電腦終端高速普及的當下,它的傳播往往建立在各類視音頻播放軟件上,而隨著手機的智能化進程的發展,各類視音頻、圖像的瀏覽應用也應運而生,數字影像藝術作品的傳播途徑的重心也在發生著改變。手機上的視音頻播放應用從較為早期的下載后觀看,到在線觀看,到如今的實時觀看,正在不斷地提升著受眾的觀賞體驗,讓受眾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夠接入網絡,都能夠隨時隨地地觀賞到數字影像作品。如早期的快播互動瀏覽應用,它需要用戶邊下載,邊觀看,到后來的PPVT、愛奇藝視頻應用等實現了在線視頻播放,再到如今各類實時的網絡電視節目在手機媒體上實現同步觀看,這無不預示著手機應用的更新正在不斷迎合受眾的需求,而受眾的需求的不斷增長也印證著借助手機媒體平臺傳播的數字化影像藝術作品正在逐步走向大眾化的趨勢。
2.視音頻、圖片編輯應用
從廣義的數字藝術定義來看,任何以數字技術為載體的,且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作品都可以歸類為數字藝術。手機自帶的視音頻、圖片編輯應用,為許多帶有鮮明個人特色的數字藝術類作品的完成提供了更為簡捷的途徑,相比于通過電腦終端的創作,這些作品帶有更加突出的時效性、便捷性、傳播性、交互性等特點。如最近推出的一款名為“美拍”的即時視頻編輯軟件,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拍攝一段長度約為5s到20s的視頻,然后通過美拍自帶的視頻編輯器,對視頻加以美化和修飾,創作出一部帶有自己獨特審美價值的視頻短片,再通過互聯網上傳到網絡與他人分享,完整地實現了作品從創作,加工,到展示為一體的功能。還有一款名為“唱吧”的手機應用,它可以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歌曲錄制和簡單的編輯,上傳功能,并且為用戶作品的展示、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對于很多用戶來說,他們不僅僅成為了數字藝術的受眾,也同時成為了數字藝術的創作者,當用戶的角色發生轉變的時候,數字藝術在手機媒體上的大眾化趨勢也開始逐步顯現出來。
3.游戲應用
時下,游戲產業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就韓國而言,他們的游戲產業已經超越了汽車制造業成為了韓國第一產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游戲,接觸游戲。手機游戲應用的出現不僅為交互媒體設計提供了更好的實踐場所,也為數字藝術的傳播、擴散作出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根據手機媒體平臺設計,創作的游戲作品,主要以娛樂,休閑類為主,它操作簡單,玩家可以走到哪玩到哪,不需要長時間關注,只需要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接入便可實現與其它玩家的互動,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它可以符合各種年齡層的玩家需求,從而使得它的普及率遠高于一些以電腦為終端的大型客戶端游戲。通過手機媒體體驗游戲的受眾的不斷增加,也在加速和提升著人們對于數字藝術的理解和體驗。
4.即時通訊應用
從語音通話,到短信交流,再到如今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通訊,手機媒體上用戶之間的信息傳遞、交流的方式正在發生質的改變。一系列的手機通訊應用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手機最初人際傳播功能,手機的大眾傳播功能逐漸開始增強。通過手機通訊應用的交友功能,用戶可以與陌生人之間產生互動,并可以通過應用所自帶的信息互動平臺,瀏覽或展示包含圖片,文字,視音頻等多媒體信息。這樣的信息傳播方式,包含了大量的數字化信息,這也為數字藝術的傳播搭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
1.手機媒體具有多種媒體的功能性
從移動互聯網的誕生到智能化手機的普及,手機所具備的功能性也在不斷發展演進,讓手機在作為通訊工具的同時也具備了媒體功能。真正讓手機成為大眾媒體的催化劑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因為移動互聯網所具備的實時性和便捷性,手機可以更快,更便捷地傳遞和承載各種不同形式的媒體信息和內容,同時智能手機上各種多媒體應用的出現也在不斷豐富信息傳奇的形式,從最早的文字信息,到圖片信息,到如今的視音頻信息,媒體信息量的拓展和信息傳播方式的轉換使得數字藝術在手機媒體上的傳播得以實現。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手機媒體欣賞數字類影音作品,傳遞數字視音頻、圖片內容,玩轉各類手機游戲,攝制虛擬空間,數字藝術在手機媒體平臺上的傳遞已經趨于成熟。可以這么說,數字藝術得以在手機媒體上傳播主要歸功于手機媒體的功能性的發展和演進,手機媒體所具有的多種媒體的功能性為數字藝術在其上的傳播和大眾化奠定了基礎。
2.手機媒體具有便捷性、即時性
紙制媒介在信息的傳遞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其攜帶方便,但由于其:定時、定向、定量的傳播模式導致其信息傳遞方式過于繁瑣,時效性也差;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大批新型的電子媒體出現,然而相較于紙制媒介它雖然可以達到快速便捷傳遞信息的作用,但是其載體又不能方便攜帶。在電腦趨于微型化的當下,由于移動互聯網的限制,相較于手機媒體,一些以平板電腦為載體的媒體還是無法實現起到隨時隨地傳遞信息的功能。“無線移動的無線雙向交流潛力,使手機成為了信息交流最方便,快速的媒介。”手機媒體的出現讓我們可以即時,便捷地瀏覽、下載或上傳信息,它將人類從傳統的媒介中解放出來,打破了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已經成為了手機媒體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同時,手機媒體具有的便捷性和即時性也為數字藝術的發展和大眾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3.手機媒體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強制性
隨著手機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甚至可以這么說,用手機傳遞、交流信息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手機鈴聲作為信息收發的提示音,讓用戶成為了強制接收信息的受眾;同時手機的所具備的實時通訊功能,也成為用戶出門必帶手機的強制性因素。一些視音頻應用,新聞應用,它們可以隨時隨地將一些信息作為推廣內容發送到上千萬用戶的手機上,而一些對手機過度依賴的群體,手機已然成為了他們對外界交流,傳遞信息的最主要途徑。
4.手機媒體具有廣泛且迅速的交互性
手機媒體具有的交互性是其另外一個突出的亮點。手機媒體傳播是一種開放的互動式的傳播。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通常是單項的傳播,傳播者與受眾雙方無法隨時隨地進行雙向溝通。而手機媒體的信息傳播它不僅可以是單向的,也可以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例如當一位手機用戶在欣賞影視作品后,他不單單成為了受眾,同時他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對其進行點評,又或者通過其他應用將影視作品分享到他的人際網絡,或者其他大眾網絡。由此可見,通過手機媒體的交互性,受眾不僅僅成為了單向接收信息的一方,同時也成為了傳遞,整理信息的媒介。相較于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雖然通過一些手段也能達到互動的目的,但相較于手機媒體,它的空間性和時效性明顯不如后者,同時手機廣泛的用戶群體也成為了信息迅速傳遞的關鍵因素。
手機媒體所具備的多功能性、即時性、便捷性、強制性、交互性等特點,讓數字藝術在其上的傳播越來越迅速,數字藝術在手機媒體上的大眾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正如梅爾文·德弗勒在《大眾傳播學緒論》中所說的:“一個社會的傳播過程的性質實際上與該社會人們日常生活的每個方面都關系重大。”手機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數字藝術在其中更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趙凱.解碼新媒體[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7.
[2]匡文波.手機媒體(新媒體中的新革命)[M].華夏出版社,2010.
[3]韓麗婷.手機媒體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D].山西大學,2011.
[4]車輪.論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融合[D].吉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