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敏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院 410205)
舞蹈學專業學生情感表現力培養的新思考
唐 敏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院 410205)
舞蹈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物質載體的綜合性藝術,抒情性是其最顯著的藝術特性,情感表現力影響著舞蹈作品的質量和效果,必須充分理解和認識到學生情感表現力培養的重要性,不僅要重視學生實踐課技能技巧的專業訓練,也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情感表現力。
舞蹈學;情感表現力;培養
2014年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科學研究項目《舞蹈學專業學生情感表現力培養的研究》階段性成果
舞蹈是存在于一定時空之中并通過人體動態加以展示,使欣賞者以視覺為主,聽覺也必須參與才能獲得感知的表現性藝術,它以經過典型化、節奏化、造型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而早在我國漢代《毛詩序》中就提出:“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從其內在本質屬性來看,抒情性是舞蹈最顯著的藝術特性,綜合舞蹈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物質載體的審美特征,我們在舞蹈教學中必須充分理解和認識到學生情感表現力培養的實用性和重要性,不僅要重視學生實踐課技能技巧的專業訓練,也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情感表現力。
1.舞蹈情感表現力的現狀
從目前來看,綜合性大學舞蹈學專業的學生普遍還處在模仿肢體動作的初級階段,只是機械地在學習,不能結合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從而找到舞蹈的準確定位,也無法深刻理解舞蹈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表現力水平當然尤顯青澀,很難創作出具有情感思想內涵豐富、深刻、富有藝術魅力的舞蹈形象,急切需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情感表現力,讓每段舞蹈的表演都充滿生命力。
2.舞蹈情感表現力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種表情藝術,抒發人的主題情思是它的藝術特長,可以充分傳達用語言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達的強烈情感和內在精神世界。如果缺乏對舞蹈作品情感的把握和準確釋放,表演者即使有著高超的技能動作或精湛的技術技巧也會顯得蒼白無力,這樣就失去了舞蹈藝術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只有釋放禁錮的思想,深刻理解舞蹈的情感,才能自如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從而引發共鳴實現心靈的交流,由心而發的舞蹈比任何刻意的技術技巧都更能打動觀眾。
1.音樂素養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與音樂、文學、舞美、燈光、詩歌等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其中又和音樂的關系最為密切。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音樂是舞蹈的聲音,舞蹈則是音樂的形體,一個有形而無聲,一個有聲而無形,兩者被不可分離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只有具備了扎實的音樂素養,才能理解音樂、懂得音樂、表現音樂,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增強對音樂的感悟、理解和創造能力,全面提高音樂綜合素質,以達到與舞蹈共同塑造藝術形象的效果。
2.舞蹈素養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物質載體的藝術,良好的舞蹈素養是掌握舞蹈技術、進行專業訓練的基礎和保證,這就要求舞者首先必須具備柔韌和力量的身體素質,以及髖、膝、足踝等關節的專項素質,這樣才能完成舞者柔韌、力量、協調、靈敏、穩定、爆發力的專業訓練和能力開發,隨著中國舞蹈國際化發展的趨勢,要求舞者全面掌握各大舞種的綜合能力已經越來越明顯,只有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才能高質量完成各種體裁形式的舞蹈作品。
1.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文化素養
舞蹈學專業的學生相對較嚴重的輕視舞蹈理論的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天平已經嚴重失衡,普遍只重視舞蹈技術技巧能力的學習和鍛煉,對文化、理論的學習沒有興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舞蹈理解能力和藝術修養水平,難以刻畫出具有情感思想內涵豐富、深刻、富有藝術魅力的舞蹈形象,需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對舞蹈理論重要性的認識和興趣,通過舞蹈理論知識的積淀和指導,尊重規律,堅持原則,領會舞蹈藝術的博大精深和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最大程度的展示舞蹈無限的表現力、感染力、生命力。
2.豐富情感體驗,激發舞蹈情緒
舞蹈作品的素材和題材都來源于社會生活,要留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當我們在生活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后就要張開舞蹈形象思維的翅膀,大膽挖掘和開發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不斷的豐富個人情感體驗,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表現美,把內心潛在的一種審美理想幻化成舞蹈語言,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激發表現力,把自己的審美情感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經過長期的錘煉后就能賦予人體動作以奇異的藝術魅力,并在創作和表演過程中滲透著個人審美情感,注情于舞并以舞傳情,準確有力的表達舞蹈情感,塑造豐富多彩的舞蹈藝術形象。
3.提高教師素養,有效引導教學
舞蹈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基本素質和過硬的專業素養,能靈活運用舞蹈學科系統的相關知識,課堂中無論是講授分解動作還是整體動作,在示范動作的同時都要注重舞蹈語言內在情感的講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運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熱情,幫助學生理解舞蹈的內在情感,只有教師堅持進入舞蹈角色、以情動情的啟發式教學,才能有效的避免學生單純模仿動作,從而引導學生入木三分的刻畫舞蹈形象,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物質載體的綜合性藝術,情感是舞蹈藝術的靈魂,抒情性是其最顯著的藝術特性,情感表現力影響著舞蹈作品的質量和效果,而目前綜合性大學舞蹈學專業的學生普遍還處在模仿肢體動作的初級階段,很難創作出具有情感思想內涵豐富、深刻、富有藝術魅力的舞蹈形象,所以我們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實踐課技能技巧的專業訓練,也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情感表現力,當學生在具備一定的音樂和舞蹈素養后,通過有效的培養方法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引導學生能夠準確的傳情達意表演舞蹈作品的效果,更好的展示舞蹈藝術無限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1]武巍峰.論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調的把握[J].北京: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2(3).
[2]張竹巖.舞蹈教學中情感的培養[J].山西: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4).
[3]饒開芹,蔡昕宇.舞蹈表演“情”之解[J].大舞臺,2010(11).
[4]林乃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淺議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藝苑,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