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明 (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010022)
單簧管教學方法探究
韓永明 (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010022)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們的單簧管教學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現實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單簧管教學效率并不高,在教學側重點上也存在著一些誤區。本文將從單簧管的起源于價值入手,對當前的單簧管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單簧管教學的有效性。
單簧管;演奏技巧;教學方法;探究
目前,隨著單簧管樂器音域的不斷擴展,樂器本身的持續改進,單簧管演奏技巧也隨之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如此,便對樂器教師與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單簧管,起源于希臘,隸屬于管類樂器。因為單簧管的顏色大都為黑色,所以常被人稱之為黑管。眾所周知,盡管藝術多種多樣,但是,無論是哪種藝術,均與人類的文明、社會的發展等息息相關。在諸多藝術種類中,音樂藝術形式與非音樂藝術形式存在著本質上的巨大區別。比如,文學藝術作品、書法作品、雕塑作品等,一旦完成即可直接面對讀者或者觀眾,其間無需任何媒介。然而,音樂藝術卻需要音樂表演者通過表演的方式將音樂作品的內涵與情感演繹出來,以此體現其豐富的內容與巨大的價值。
單簧管屬于西洋樂器,是一種高雅的木管樂器,它經歷了西方音樂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在西方管樂器體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音色獨特,藝術文化價值深厚,受到了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的青睞。
1.確保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與人文性
教學過程中,既要講究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又要充分體現教學方法的人文性,還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在完善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具備崇高的敬業精神與嚴謹的教學風范,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與音樂演奏水平。此外,教師還要以自己的藝術追求與工作熱情等來激勵與鼓舞學生。對于存在于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教師應該努力加以改進。
2.注重學生個性
教師在教學單簧管的過程中,必須在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的前提下因人施教,切忌采用一成不變的、整齊劃一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通過多種渠道發現不同音樂作品的精妙之處,比如必須善于發現不同流派、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音樂作品的獨特性與共性,并結合自己的音樂素養賦予音樂作品獨特的審美特質,以此引導學生提高對個性演奏的感知與理解,充分發揮學生個性演奏的優勢,為學生的音樂藝術創新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
3.注重歌唱性
為了出色地完成單簧管教學工作,音樂老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下列基本情況:(1)學生的個性特征;(2)學生的音樂素養等。此外,還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音樂背景以及當地學校的音樂教學條件等。雖然音樂演奏方法和平時說話的技巧有出入,但其木質要求都是要使演奏出來的音樂和說出來的話更明了,更透徹,這樣就能展現音樂自然的生動性。注重把學生有聲或者無聲的歌唱與樂器的演奏融合到一塊,時刻把演奏與學生的歌唱活動緊密聯系,有助于提高單簧管教學的效率。
4.注重旋律性
在單簧管演奏過程中,單簧管所表現的旋律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演奏示范過程中,首先要做好演奏單簧管時的運指按鍵操作。例如,著名音樂家莫扎特就曾充分運用單簧管所特有的旋律、音韻以及節奏感等,深切地表達出了作品中哀婉悲涼的音樂旋律。在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中,運用單簧管演繹出來的音樂情感,既沒有不久于人世的無奈,更不存在與世長辭的悲哀,單簧管所傳遞出的韻律所表現的僅僅是一種籠罩著淡淡憂傷的、無可名狀的凄美。因此在單簧管的演奏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創作者在樂曲中所要表現的品性氣質,讓演奏者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作者的那種表現力,從而在單簧管的演奏過程中能夠將創作者的思想融入到整個演奏過程中,使音樂的美能在作品與演奏者之間相映生輝。
5.注重藝術性與技巧性
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技巧與藝術的關系。具體做法如下:教學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深刻理解音樂作品內涵與情感的前提下專心致志地學習與反復操練演奏單簧管的藝術技巧,引導學生在演奏單簧管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注重恰如其分地表現音樂作品豐富的內涵與情感等。其次,教學時,教師必須應根據學生已有的單簧管演奏儲備以及不同學習階段的特點等,因人施教,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與感知下列內容:(1)單簧管演奏技巧的形成規律性;(2)單簧管演奏技巧形成的階段性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單簧管演奏技藝,順利達成單簧管演奏教學目標。
6.提高師資力量,克服教學浮躁心理
目前,我國很多音樂學院缺乏學歷達標、演技高超的單簧管課程教學教師。如此,自然嚴重影響到我國眾多單簧管初級學生的學業。故此,我們必須加大培訓單簧管師資的力度,以此迅速提高單簧管教師的整體音樂素養。在此,筆者建議我國各音樂學院開設管樂專業課程,指導學生系統學習并科學掌握單簧管演奏的技巧。而那些未曾接受過專門的單簧管專業訓練的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到音樂學院進修學習單簧管的理論知識與演奏技能,迅速提高自身的單簧管演奏水平。此外,筆者還建議全國各省市縣等音樂家協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單簧管師資培訓班”,聘請單簧管資深演奏家與教師承擔具體的培訓工作,以此迅速提高單簧管教師的藝術修養。
筆者認為:優秀的單簧管教師應該具備下列諸多方面的素養:(1)豐富的教學經驗;(2)能夠從基本功的角度分析與指導學生的單簧管演奏;(3)能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單簧管演奏能力;(4)能夠有針對性地、巧妙地點撥學生的單簧管演奏技巧。倘若每一位單簧管演奏者在初學階就能遇到具備上述音樂素養的單簧管教師,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其精心指導,那么,我國單簧管的整體演奏水平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長期以來,在單簧管教學方法層面,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有所改革與創新,不同的學者看法不同。筆者認為,無論是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大膽改革與創新,都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因人施教的教學原則。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單簧管的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單簧管的優勢,才能迅速提高學生的單簧管演奏水平。
[1]徐嘉.淺析單簧管的演奏要素[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4).
[2]陳連.單簧管的音區特點與運用[J].大連大學學報,2013(04).
[3]許蕾.單簧管演奏藝術的技能要求和藝術表現析要[J].齊魯藝苑,2012(06).
[4]宋銳.淺談單簧管音色的掌握[J].神州,2012(21).
[5]王志興.淺談單簧管教學中的效應問題[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05).
[6]徐嘉.淺析單簧管的演奏要素[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4).
[7]陳連.單簧管的音區特點與運用[J].大連大學學報,2013(04).
[8]許蕾.單簧管演奏藝術的技能要求和藝術表現析要[J].齊魯藝苑,2012(06).
[9]宋銳.淺談單簧管音色的掌握[J].神州,2012(21).
[10]王志興.淺談單簧管教學中的效應問題[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