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卓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實驗小學 136000)
做好小學美術教育的思考
李 卓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實驗小學 136000)
小學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學校應該將小學美術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將創造性作為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注重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把握小學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美術教育;素質教育;小學
美術教育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因此要促使其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能夠健康成長,而美術教育對于促進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抓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各個環節的有機結合,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術教育不可或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明確指出,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小學美術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肩負著提升廣大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使命。做好小學美術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本文認為做好小學美術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的形式表現思想和情感是人們的一種基本的行為方式。開展小學美術教育,具有三方面意義:一是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其審美能力,增強其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能夠培養學生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能力;二是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其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和判斷;三是有助于使小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有利于其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學校要把美術教育置于教學的重要位置。
(一)注重美術教育的普及化
學校要把小學美術教育作為基本義務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真正落實好,在制訂課程教學計劃時,必須將美術教育作為一項重要課程和教學內容納入其中,并保證其課時。各學校在課程安排上,要把美術作為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小學各年級中設置相應的學時,要改變以往把美術教育置于可有可無的位置。同時,要加大美術學課的考核力度,創新考核方法和手段,把美術考核納入考核范疇。
(二)注重美術教育的整體化
小學美術教育的目標并非是實現有形的藝術作品,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維邏輯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在小學的美術教育安排上,要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目標出發,使學生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體驗沒的感覺,注重對小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要注重加強美術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隊伍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因此,學校要重視美術教師隊伍的培養,給他們加擔子、定目標、定任務,同時還要給他們地位、榮譽,增強他們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當前,小學美術教育存在模式化教學和簡單符號化教學的問題。實踐證明,模式化和簡單符號化教學因其嚴重忽視了小學生的直覺,妨礙了小學生的自由表達能力,而不能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課程和進行美術創作的興趣。因此,學校必須注重創造性教育,通過啟發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訓練小學生的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其創造能力。(一)科學把握小學美術教育的創造性特點創新教育其核心價值就是關注小學生的情感和心靈。小學美術教育由于教學內容廣泛而具有鮮明的創造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滲透著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審美教育,并要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開展一些有益的創造性美術設計活動,來激發小學生的美術創作興趣。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根據其本身的想法進行美術創作,使學生用自己創作的作品來表達其對事物的認識和情感。這樣可以培養小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和個性的表現能力,還可以發現其創作才能,從而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及塑造其獨立的人格魅力。
(二)注重學生的美術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小學生只有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夠在創新創造方面有所作為。這就要求教師要系統地教授學生美術的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要循序漸進,逐步將教學內容引向深入。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一般途徑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第一,觀察能力訓練。教師提供客觀事物,由學生觀察后提出事物的特點以及創作思路。第二,想象能力訓練。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依據自己想法來想象,并創造出有關美術作品。第三,創造能力訓練。教師以相關的美術教學材料為基礎,在成品和半成品的美術作品上,讓學生自由地添加自己的創作痕跡。
美術教育作為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培養各種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其獨持的教育規律。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的把美術和美學知識教授給學生,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運用啟發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生對于美術的認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既由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性所決定,也由美術教育的階段、狀況和水平所決定。對低年級的學生要注重把以往自由式即興作畫的熱情引導到正規學習中去。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興趣,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盲目地把枯燥、抽象的美術理論或概念強行灌輸到學生的頭腦,否則必將大大削弱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更無法激發不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以至于影響美術教育目標的實現。教師應關心、信任、尊重學生,注意進行鼓勵性評價,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創造熱情,鼓勵學生在創作時要標新立異。
(二)拓寬審美教育渠道,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教師要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教師在課前應該布置學生預習,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這樣可以啟發學生思考,當學生在搜集資料過程中產生疑惑不解時,教師再給予解決,則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更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性格和人格。教師應該以博愛、平等和寬容的心態來看待每一個小學生,讓小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與友愛,有助于培養其自信心,提高教學效果和實現教學目標。
[1]湯佩文.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
[2]黃 鶴.論當代的少兒美術教育[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7).
[3]王 靜.淺談幼兒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創造性的培養[J].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3).
李卓(1981—),女,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實驗小學教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