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福 文定謳 孫擁軍
抗日戰爭時期,六師前身部隊——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一團、十六團和二十五團(后組成新四旅),始終頑強地戰斗在山西省太行山地區。七亙村、長生口、百團大戰等戰斗都留下了六師前身部隊抗日健兒的身影。
范村“麻雀戰”
麻雀戰,麻雀戰,神兵像麻雀千百萬。
東邊飛,西邊鬧,啄得鬼子團團轉。侵略者他敢來,打他個人仰馬也翻!
1937年11月底,三八六旅七七一團團長徐深吉率該團二營到太谷以南、同蒲路以東范村地區開展群眾工作,準備襲擊日軍,卻不想引起了太谷城內日軍的注意。
11月26日拂曉,日軍出動步兵500余人、騎兵百余,攜帶炮6門、汽車2輛,向范村進犯。由于七七一團已連續作戰多次,兵員尚未得到補充,無論兵力還是裝備都處于劣勢,不可能“吃”掉這股敵人。因此,團領導決定派出八連對敵人進行運動防御,誘敵進山溝打消耗戰消耗敵人。具體戰術是:一個排在下面誘敵深入,兩個排分成為3至5人為一組的戰斗小組,埋伏在敵人前進路左側山坡上,以冷槍射擊殺傷敵人。
這時候,我方部隊已經摸到日軍進攻的戰術特點,當進攻某一陣地時,日軍會依仗其軍事優勢,非攻下不可。無還擊時就前進,遇到還擊時則停止前進,再用炮火轟擊,直到無還擊時再前進。抓住敵人這一特點,七七一團二營用一個排在正面誘擊敵人。等敵人接近到200米左右,突然用火力襲擊殺傷敵人,當敵人展開火力還擊時,就隱蔽撤退,到后面占領新陣地。就這樣多次反復,我軍牽著敵人的鼻子一步一步地深入。
上午9時許,敵人十分囂張,步騎炮兵600多人的部隊采用行軍縱隊,如同一般行軍,不派偵察警戒,大搖大擺地向范村走來,二營八連一排則在范村西北占領陣地,等待敵軍的到來。當敵人距離200多米時,伏擊的戰士一個排子槍撂倒四五個敵人。敵人就地散開進行還擊,步槍、機關槍、擲彈筒、火炮一齊向我開火,但未敢發起沖鋒。八連一排又撤到新陣地對抗,敵人惱怒地開始追擊。這時,八連二、三排各個戰斗小組埋伏在北曲河北面山坡上,對進犯之敵展開了“麻雀戰術”進行側面射擊,敵人的先頭部隊和后續部隊同時受到打擊。一排牽著敵人的鼻子在北田受、北曲河、西曲河、東曲河直至王公村山溝里,一步一步地誘進十來里路,打死打傷日軍100余人,打壞汽車1輛。戰斗到下午3時,敵人收拾了尸體開始撤退。
范村戰斗中,七七一團一個連同日軍步、騎、炮兵共600余人對抗,一天打了6個小時,斃敵100余人,擊毀汽車1輛。而七七一團卻無一傷亡。這一戰,成為晉東南前線正規部隊打“麻雀戰”的先例。八路軍一二九師對此戰給予高度評價,劉伯承師長覺得這種作戰形式與麻雀的活動很相似,就總結定名為“麻雀戰”,并說,“這是我們七七一團發明的作品?!贝撕?,這種打法就在八路軍各部隊廣泛運用。
百團大戰第一槍
1940年8月20日19時的蘆家莊車站,遠處“轟隆隆”駛來一列日軍火車。包圍車站的三八六旅十六團戰士端起了槍,可是不到規定的作戰時間,團長謝家慶命令指戰員暫時隱蔽。放過這列日軍火車,黑夜恢復了寧靜。
月光下,十六團的隊伍沿著河流和山谷拉成一個圈,緊密地包圍著駐守車站的敵人。二營的戰士拔掉第一道鐵絲網的木樁,悄悄地通過了鐵絲網;接著拉倒第二道鐵絲網的木樁,敵人也未發覺。當拉倒第四道鐵絲網時,敵哨兵被驚動了,槍聲打破了夜間的沉寂。“投手榴彈!”謝家慶命令強攻。手榴彈不斷在堡壘群中爆炸,戰士們越過鐵絲網沖了上去。百團大戰首先在謝家慶指揮的蘆家莊車站戰斗中打響了。
不到半小時,7個堡壘全部被十六團攻占。敵人向西逃竄,三營向東打過去;敵人向北逃竄,二營從南給敵人迎頭痛擊。日軍發現已被團團包圍,只好分成五六個小隊,嚎叫著沖鋒突圍,但連沖了幾次,都被十六團的戰士們端著刺刀殺了回去。這時謝家慶命令用繳獲的燃燒彈、曲射炮對敵攻擊。汽油庫、火藥庫,都被十六團的曲射炮彈擊中,爆炸聲匯成巨大的聲響,火光映紅了蘆家莊的夜空,敵人慘叫著倒在火光下。十六團在百團大戰中首戰告捷,殲滅日軍80余人,繳槍50余支,控制了蘆家莊車站后,有效地阻止了陽泉、榆次、太谷之敵東援,截斷了日軍從河北到山西的鋼鐵運輸線,為八路軍打好“百團大戰”第一階段戰役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百團大戰從1940年8月20日十六團的蘆家莊破擊戰開始,至1941年1月24日反“掃蕩”結束,歷時5個多月。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萬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作者單位:六師、五家渠市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