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發展水平是國家實力的直接體現。國家為了發展教育事業,逐年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衡,師資力量差異大,造成我國現在基礎教育地域性差異、校際差異大。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為教育的公平性帶來了巨大挑戰。
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以“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為內容的“三通兩平臺”建設工作。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中國聯通充分發揮大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致力于以信息化手段縮小基礎教育的城鄉鴻溝。
積極探索 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
中國聯通圍繞“三通兩平臺”的建設目標,積極探索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新模式,推出了針對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的“班班通”產品。該方案依托云服務平臺將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多樣的教學應用引入教學課堂,同時以班班通產品帶動“寬帶網絡校校通”,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通過向學生和家長的服務延伸,推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該應用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據介紹,中國聯通“班班通”由課堂終端設備、教育資源云計算平臺和通達教室的互聯網寬帶共同組成。
“班班通”課堂終端包括針對課堂使用環境專門設計的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短焦距投影儀、電子白板、復合黑板、無線擴音器等教學設備,具有集成度高、適合教室使用環境的特點。中國聯通“班班通”教育資源云服務平臺基于互聯網云計算架構搭建,以國內主流教育資源提供商提供的權威資源為基礎,緊貼教學大綱,提供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32個學科、149個版本教材的優質教育資源,包括50萬條與教材同步的教學課件、教案,400萬條專業測評習題,1萬段拓展視頻,2600多種專業教育期刊等,并以每周6000條以上的速度實時更新。同時,“班班通”依托遍布全國的100多個錄播教室提供名師同步課堂資源和本地資源庫,并為本地特色教育資源的建設提供管理渠道及空間,有效解決了教育資源不均衡和教師備課難的問題。中國聯通提供的互聯網寬帶線路,為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帶寬,保證教師可以實時、流暢地訪問云平臺上的教育資源。教師可通過平臺向自己的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拓展學習資源,布置課后練習作業;學生則可以在電腦或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上用自己的賬號登錄,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后的學習和練習。
政企聯手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中國聯通各省級分公司積極與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合作,采取政府出資一部分、聯通補貼一部分的業務模式,在全國范圍推廣“班班通”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國聯通通過“班班通”建設,還開創了政企協同、家校聯動新模式,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
通過“班班通”項目的實施,政府、學校和聯通實現了三方共贏。首先,政府通過推廣“班班通”應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學校尤其是邊遠地區中小學校的信息化水平。農村與邊遠地區的學校通過部署多媒體教學設備,改善了教學環境。另一方面,邊遠地區與農村的中小學校,有機會與城市的學校享用相同的教育資源,縮小了城鄉之間的教育鴻溝,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其次,對學校而言,通過“班班通”的引入,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巨大變革。改變了以往一支粉筆一節課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更加直觀生動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學校的教學質量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使用“班班通”最顯著的效果就是縮小了城鄉教育的差距,鄉村小學生也能真正享受到城區學生的待遇,真正做到了“同享一片藍天”;使用“班班通”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元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最后,中國聯通自身也以“班班通”應用作為敲門磚參與教育行業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向教育行業核心應用的滲透。
(中國聯通新疆分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