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
現代的社會都講究規劃,人生要規劃,事業要規劃,都市要規劃,生產要規劃,甚至請客也要規劃,規劃成為現代人重要的課題。的確,凡事有了規劃以后,按部就班去完成,自然事半功倍;沒有規劃,人生好像打一場混戰,不知道目標、重點在哪里。
人生有哪些需要規劃的呢?
一、生涯要有規劃:人的一生,數十寒暑,總要好好善用階段性的生命,所以生涯要有規劃。例如,儒家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人生的規劃。如果依印度人的生涯規劃,則以20年為一期,20歲以前是學習的人生,20到40歲是創業的人生,40到60歲是傳授經驗的教學人生,60到80歲是旅行的人生,80歲以上的人生,則一切付諸隨緣。
二、財務要有規劃:俗語說“吃不窮,穿不窮,算盤不到一世窮”,所以財務要有規劃。所謂“量入為出”,預算、決算要相等,收入、支出要平衡。假如人生有十分的財富,要有四分作為家庭生活所需,二分作為旅行、醫療、資助親友等用途,二分作為信仰、慈善、公益之用,最后二分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三、學習要有規劃:人的一生都在學習,但是學習也要有重點。最好先有10年的時間學習各種知識概論,第二個10年學習各種技術應用,第三個10年深入專業的學習,第四個10年要學習“傳燈”,把經驗、知識、技能傳授后代,第五個10年學習著書立說。如果人生有50年的學習,以上可以作為一個大致的學習規劃。
四、生活要有規劃:每個人一天有24小時,其中應該有8小時的休息,8小時的上班時間。此外,三餐前后準備費時2小時,盥洗及大小便2小時,閱讀報章雜志1小時,與家人團聚的時間1小時,最后剩下的2小時,就非得好好用來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不可了。
五、旅行要有規劃:現代的社會重視休閑生活,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限制8小時,之外的時間可以用來安排自己的休閑、訪友、應酬之用。現在的周休二日,周六、周日時間一般人除了用來打掃家里,整理環境之外,也會規劃著到郊外旅行。旅行也需要規劃,從目的地的選擇,到旅游費用的預算,都不能沒有規劃,否則一天的旅游可能花去1個月的薪水,生活就會捉襟見肘了。
六、處事要有規劃:有人說“做人難”,其實處事更難。有的人自己勤勞,自己忙碌,縱有委屈,不礙大事;如果處事不周,得罪他人,失去情誼,殊為可惜,所以處事規劃也很重要。每天至少要有5通電話,或聯絡事情,或溝通情誼,但是每通電話不可超過3分鐘。每周要有2封信件的往來,因為養成書信往來的習慣,一是訓練自己的文筆不致生疏,二是對朋友表達情意,更增情誼。平時要注意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如果自己不能親臨,兒女代為致意,也會獲得良好的響應。
總之,凡事預則立,所以不能不重視事前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