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元
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召開,今年年會主題為“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短短4天,一共有77場分論壇討論,出席的有十幾位外國首腦、80多位各國部長級官員、65家財富500強公司總裁等,規模是自2002年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議題涉及宏觀經濟、區域合作、產業轉型、技術創新、政治安全、社會民生六大領域。
論壇秘書長周文重對《環球人物》記者解讀“亞洲命運共同體”這個新主題時表示:“亞洲48個國家,人口約42億,過去有共同或相似的經歷,現在面臨共同的發展任務,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有共同的命運。亞洲有很多共同利益,但歷史上形成的隔閡、分歧還存在,怎么能聚焦公共利益,妥善處理分歧,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需要探討。我們的初衷是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展望亞洲的新未來。目標是走向命運共同體,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本次博鰲年會的諸多熱議話題中,“新常態”“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是重中之重。有關這些話題的分論壇從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不等,場場滿座。在各個論壇間隙,《環球人物》記者抓住各種機會采訪了與會的國內外財經、政要“大佬”們,聽聽他們對這些熱議話題的看法。
至3月31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截止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及申請國已達47個,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泰國、越南、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巴西、挪威等。只有美國,還在“鬧別扭”。周文重曾在2005—2010年擔任駐美大使,他告訴記者:“美國官方仍有懷疑,但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指出,美國這種態度是不明智的,希望美國政府好好考慮一下。”
在為全球海難事故給予人道主義關懷的“泰坦尼克”基金成立儀式上,《環球人物》記者“逮住”了美國前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問他有關美國對亞投行態度的看法,古鐵雷斯答稱:“我的看法是,亞投行是一個大膽的高瞻遠矚的想法。美國目前還沒有考慮加入這個機構,但是中美兩國政府也在討論,美國財政部長訪華,會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世界范圍內,像亞投行這樣的機構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29日下午,《環球人物》記者采訪到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問起澳大利亞迫于美國方面的壓力,還未正式確定加入亞投行時,卡爾說:“我認為,澳大利亞終將是會加入的,盡管目前澳大利亞政府和美國關系很近,但加入亞投行是大勢所趨,是正確的方向。”果然,在當天晚上,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外交部長畢曉普及財長霍基發表聯合聲明,正式表態澳大利亞將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加入亞投行。
卡爾認為,亞投行是中國施展軟實力外交的體現。但是卡爾也給出亞投行在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時最應注意的兩大問題,一是當地的勞動法,二是環境保護。卡爾表示:“美國方面的反對聲主要也是擔心亞投行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達不到環保標準。亞洲國家和歐美發達國家比起來,環保要求較低,所以亞投行要參照其他國際組織,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環保標準來要求自己,決不能以犧牲環保為代價,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印度是亞投行的積極響應者,日前有新聞透露,印度將是亞投行的第二大股東。《環球人物》記者就此向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迪達爾·辛格求證時,他笑說:“我希望是這樣,成立亞投行是正確的方向,盡管有國家持懷疑態度,但印度的態度以及在亞投行中充當的角色是積極的,中印兩國作為亞洲的兩大經濟體,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機會。”
29日一早,《環球人物》記者剛通過安檢,進入博鰲亞洲論壇酒店的大廳,就瞄到了智能顯視屏上高盛資產管理業務前主席、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的大圖,以及他犀利的言論:“美國不加入亞投行是愚蠢的。”記者來到他作為討論嘉賓的“中國經濟新常態”論壇,論壇后半場由奧尼爾主持,臺上四位嘉賓分別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和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臨近結束時,奧尼爾拋給嘉賓最后一個問題:“預測未來10年,中國的GDP增速?”林毅夫本想用“決定因素太多”這樣的話應對,但奧尼爾步步緊逼,林毅夫“被迫”給出了7%的預測,胡祖六和樊綱分別給出了6.8%和6.9%的答案,而保育鈞答稱:“如果做出足夠的努力,會在7%左右,但是一定不能讓它低于5%,這是一個警戒線,一旦低于這個增速,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論壇一結束,臺下觀眾便涌上來找奧尼爾合影,《環球人物》記者好不容易“搶”到了提問機會。對于記者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轉型問題,奧尼爾坦言,農民工問題是他最擔憂的:“中國的農民工應該享有和城市人同等的權利,如果他們的權益保障不到位,那么中國消費內需的增長問題也解決不了,中國的人口紅利也會隨之消失。”
談到美國對亞投行的態度,奧尼爾對美國政府一點不留情面:“美國國會現在尚未批準(加入亞投行),這讓他們看起來非常落后和閉塞。美國擔心中國在亞洲占主導地位,這是他們不加入的最主要原因。”
波士頓咨詢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也是財經熱議話題論壇中出鏡率最高的嘉賓和主持人,在“對話自貿區:‘小試驗田’的大未來”論壇結束后,他接受了《環球人物》記者的專訪。博克納認為,經濟新常態是中國政府在經濟轉型上的努力,從出口投資依賴型轉向更多的內需消費,從傳統制造業到新型服務業,并且鼓勵更多私人創業,這是一個大的轉變,不只是GDP增速的調整。
博克納認為,中國現在實施的經濟戰略規劃,包括“一帶一路”、自貿區、亞投行等,都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的大舉措。中國不僅和鄰國開展了更多的合作,而且在逐步擴大合作的對象國家。這些都表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員,不僅為中國的企業創造了很多機會,也為很多外國公司創造了機會。
“二戰后成立的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IMF、亞洲發展銀行,實際上還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但是考慮到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地從北向南轉移,從西向東轉移,這些新興經濟體是時候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了。"
記者手記
除了經濟問題外,環保也是論壇熱議的話題。在27日上午召開的“霧霾與健康”分論壇,《環球人物》記者發現了坐在后排嘉賓席的潘石屹。論壇一結束,潘石屹便被蜂擁而來的記者包圍得水泄不通,他表示:“導致霧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源消耗過大。所以經濟發展中,如何降低能源消耗,至關重要。”一位記者讓他評價房地產市場時,潘石屹調侃道:“我姓潘,不姓任。”
博鰲論壇讓博鰲這個小漁村華麗變身。《環球人物》記者在入住的華美達酒店大廳里寫稿子時,一位中年人走來,與記者聊起了對博鰲的印象。他向記者感概道,10年前,這個占地1600畝的四星級酒店式公寓還是茫茫的西瓜地。后來交換名片得知,此人是參與投資該酒店的開發商高管。他對記者說,博鰲論壇期間,各個酒店都是最大負荷運轉,他還把自己原先的總統套房讓給了俄羅斯的一位官員。
從海口機場到博鰲的注冊中心和酒店,志愿者無處不在。26日記者抵達酒店,已是夜里11點半了,給我們幫助的酒店行李生小郭才19歲,海南本地人,來自瓊海的一個職業學校,小郭說海南省的各大高職院校都選拔出了志愿者。行李生要通過身高、體重等硬性考核指標。羊年春節一過完,他們就開始了各種集訓、踩點和模擬演練,經過1個月的訓練,才有了現在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