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惠
[摘要]在中央政策支持下,海洋經濟已成為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但仍面臨著諸多因素的制約。為進一步加快海洋經濟強省建設,福建應強化海洋意識,加強海洋產業基地建設,完善創新和人才培養機制,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深化閩臺海洋經濟合作,積極融入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關鍵詞]福建;海洋經濟強省;戰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 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37
[文章編號] 1671- 5918(2015)09-0078-03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海洋強國,標志著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全面實施。作為海洋資源大省,福建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及靈活的體制機制,更具有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一、福建海洋經濟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及目標
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建設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是推進福建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福建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近幾年,福建加大傳統海洋產業的改造、升級力度,推動海洋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拉動福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3年,福建全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900億元,同比增長15%,占GDP的27.1%。2014年預計實現海洋生產總值6500億元,同比增長13.6%,占CDP的27%左右。海洋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力爭達到7300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8%,基本實現海洋經濟強省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省的發展目標,形成綜合競爭力強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規劃》還明確了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六大戰略定位,即深化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的核心區、全國海洋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重要基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全國海灣海島綜合開發示范區、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創新海洋綜合管理試驗區。
(二)黨中央、國務院關心支持福建海洋經濟發展
2010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從福建的實際出發,加快發展海洋新興產業。2012年4月,溫家寶總理來閩考察,提出“福建要在實施海洋發展戰略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樹”。2011年3月,國務院批復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201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了《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為福建提供補上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短板。2014年6月,國家海洋局發布了《進一步支持福建海洋經濟發展和生態省建設的若干意見》,從6個方面出臺16條措施,支持福建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和生態省戰略,增強引領示范效應。
(三)福建省委、省政府著力布局海洋經濟發展
自福建“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由海洋資源大省向海洋經濟強省轉變的規劃后,2010年6月,福建啟動爭取列入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工作。2012年是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年。2012年初,原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蘇樹林明確部署,要求著眼全局、統籌規劃,優化海洋經濟布局。4月,統籌協調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7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海洋經濟發展。8月,中共福建省委九屆五次全會出臺《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省政府配套出臺了支持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九條措施,就扎實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建設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提出了一系列力度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
二、當前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展望未來,福建海洋經濟要達到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實現質的飛躍,從而實現海洋經濟強省的目標,仍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
一是海洋經濟總量較小。與同為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的廣東、山東兩省相比,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相對不足,海洋資源優勢還沒有很好地轉化為海洋產業優勢,產業鏈較短,深加工產品不夠,產品附加值不高。
二是海洋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升級。海洋新興產業尚處于研發、試驗階段,要大規模實現產業化還面臨一些技術和政策方面的瓶頸制約。海洋漁業正處于由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由近海捕撈向遠洋捕撈的轉變過程之中,與發達地區有不少差距。海洋旅游資源沒有得到相應的開發,海洋休閑旅游業如游艇旅游業才剛剛起步。海洋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標準體系還不完善,示范試驗規模嚴重不足。
三是海洋科技人才缺乏,創新能力不足。海洋科研機構及院校和海洋開發人才相對缺乏,高等院校內設置的與海洋相關的專業也較少,海洋科研機構和科研力量相對薄弱,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四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一是隨著福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臨港工業的發展,陸域直接或間接人海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污染物不斷增加;港口和臨港工業特別是石化、造船、冶金、大型林漿紙一體化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工業污染源和海上污染源大量增多,全省應對溢油、危險化學品泄漏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建設十分薄弱。二是全省沿海地區海洋環境保護隊伍和能力建設相對滯后,大部分沿海縣還處于缺海洋環保機構、人員、設備的狀態,完善的海洋環境保護綜合管理機制和體制尚未形成。
三、加快福建海洋經濟強省建設的對策思路
(一)強化海洋意識,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省
福建在邁向海洋經濟強省進程中,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與時俱進,牢固樹立新的海洋價值觀、海洋國土觀、海洋經濟觀,注重建設海洋文明。各級政府要培育全民海洋意識,普及海洋知識,宣傳海洋文化,積極調動各類資源向海洋集聚,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各級政府還應充分發揮戰略主導作用,主導制定海洋產業、海洋區域發展戰略,注重各地海洋資源因地制宜的開發,形成由資金、政策、法律、管理支撐的海洋開發戰略體系。同時,加快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endprint
(二)統籌兼顧,構建四大海洋產業基地
一是統籌海洋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發展。傳統海洋產業要向高端發展,要引導傳統產業的重大項目向臨港區域集聚,培育出一批全國領先的高端臨海產業集群和基地。海洋新興產業方面,要堅持立足本地特色,走特色發展之路,防止一哄而上。二是統籌海洋三次產業發展。要進一步突出海洋服務業與海洋工業,海洋工業繼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海洋服務業重點發展港口物流、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創意產業。三是統籌產學研政。發展海洋經濟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的引領,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是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突破海洋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的主力,政府則主要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指導與扶持。
(三)“三群”聯動,統籌陸海發展
以推進沿海產業群、城市群、港口群聯動發展為重點,實現陸海統籌發展。一是港產聯動。產業群的支撐是港口群建設的生命線,讓港口與產業互相促進,實現雙贏,產助港興,港促產旺。二是港城聯動。建設美麗、宜居、宜業的港口城市或濱海城市,離不開港口與后方城市之間的聯動。港口城市和后方城市的建設應穩步推進,從港城聯動、相互統籌的高度做好規劃。三是產城聯動。城市要發展,離不開人口集聚,而人口集聚既取決于這座城市產業的發展,因此產城統籌不可忽視。總之,唯有努力推動“三群”聯動,陸海統籌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發揮它在推進海洋經濟強省的重要作用。
(四)科技興海,完善創新和人才培養機制
首先,應構建海洋科技創新研發體系,加強產學研合作。要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參與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資產為紐帶、產學研相結合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其次,構建海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推進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要積極培育信息、代理、風險投資和知識產權保護等中介機構,提供產業發展和產品開發的技術支撐,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商品化、市場化。第三,構建海洋科技創新人才體系,提供智力支撐。引導涉海高校整合教育資源,調整學科結構,加快海洋科技學術帶頭人和技術帶頭人的培養,不斷提高福建海洋經濟發展水平。
(五)保護生態,保障海洋資源永續利用
堅持科學發展,樹立綠色和低碳的海洋經濟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走海洋生態保護與海洋開發并重的發展道路,強化海洋資源有序開發、生態利用和有效保護。大力發展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加快發展風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實現海洋能源利用產業的綠色發展,切實提高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陸海污染綜合防治和海洋環境保護,建立完善海洋環境監測網絡系統,推行海域使用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建立海洋生態補償機制和各級政府海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六)發揮優勢,深化閩臺海洋經濟合作
一是規劃先行,盡快研究制定閩臺海洋經濟合作總體規劃,以平潭開放開發為重點,把平潭綜合實驗區規劃成為兩岸海洋經濟合作特殊區域。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閩臺海洋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福建省海洋經濟在海峽兩岸的影響。三是著力提供閩臺涉海企業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互動兩地海洋經濟的發展。四是推動投資和財稅政策向閩臺海洋經濟合作領域傾斜,大力支持對臺交通主通道、主樞紐、口岸以及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大對海洋新興產業、重大海洋科技專項合作項目的支持力度。五是探索海洋經濟發展所需專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方法,推進閩臺海洋經濟專業人才的培養。
(七)搶抓機遇,積極融入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積極融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串起福建連通東盟、南亞、西亞、北非、東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的市場鏈,是福建建設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圍繞海洋強國及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主題,加強與海絲各大經濟板塊在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旅游、海洋產業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創造繁榮的海絲經濟。二是積極推動“二下西洋”計劃,支持遠洋漁業的快速擴張,加快境外遠洋漁業綜合基地建設,重點推進中國一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力爭突破一批帶動力強的合作項目。三是大力開拓利用海外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建立境外生產、營銷和服務網絡,積極參與開發境外海洋資源。四是以建設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為抓手,大力發展航運總部經濟,吸引航運公司地區乃至全球總部落戶,發展國際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滿足國際新規范、新公約、新標準的節能安全環保船舶,鼓勵游艇、郵輪旅游等新興航運產業健康發展,推動福建航運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福建省發改委.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讀本[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13.
[2]宗和.福建去年預計實現海洋生產總值六千五百億元[N].中國海洋報,2015-02-03(A1).
[3]王永珍,吳洪.福建出臺意見,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省[N].福建日報,2012-08-27(1).
[4]伍長南.福建統籌海洋經濟發展研究[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3(4):1-5.
[5]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福建新機遇[N].福建日報,2014-05-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