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麗+張穎
[摘要]“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符合高職教育突出能力和實踐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服務于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目的在于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加學習空間。針對我院數控專業,建立“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平臺,系統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利用信息化資源綜合管理平臺,實現數控專業課程資源信息化過程,進行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平臺;數控技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56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119-02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理解為在職業技術教育中廣泛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打破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高度融合,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真實的項目(案例)或模擬的場景中學習技能,獲得能力。教學內容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原則,以學生獲得綜合能力為核心,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職業素養融于一體的教學模式。一種新形式的教學模式必然要有相應的教學資源相支撐,信息化的教學資源更利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現,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
我院自2004年開辦數控專業以來,為貫徹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方針,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體現高職辦學定位,就如何提高本院數控專業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度探索。數控專業“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旨在建立完整的數控專業“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為同行教師提供相互交流學習平臺;同時也為在校學生、畢業學生、企業技術工人等提供自主學習平臺;有利于促進本校甚至不同院校專業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能夠豐富教師及學生的知識,分享實踐的經驗,共同提高專業水平;促進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的深入,促進專業老師的理論知識的再學習提高,實踐能力的再豐富;并且能夠促進實踐課程的“企業化”,讓更多的工程技術人員走進學校課堂,促進校企合作;能夠更好地實現專業技能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
現將具體建設內容及成果總結如下:
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我們依據對企業、兄弟院校、人才市場和畢業生調研的數據結果,針對數控技術專業所對應的“社會職業”進行分析,確立了數控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群”,各崗位應該具備的能力、素質要素,從而分析獲得這些崗位能力和素質所要學習的知識領域課程,形成人才培養方案。
以培養數控專業的職業能力為核心,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在教學設計中,以實際生產項目或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一條明線,以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和培養實踐技能為暗線,從而構建“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
依據數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企業對數控人才素質能力的要求,將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可編程控制器、數控機床維修、機械CAD/CAM等專業核心課程高度整合,根據現有的實訓室、實訓基地的實訓設備、虛擬實訓平臺、合作企業的工作環境,以及教師(含企業兼職教師)等軟硬件條件,將課程內容劃分成若干工作項目,每一項目再劃分為多個典型任務,在課程的任務中逐漸插入課程中的主要知識技能點,以項目教學為主線,安排教學任務,以強化技能訓練為目標,把理論知識嵌入到各實踐教學環節之中,以基本操作訓練為基礎,適當增設綜合性實訓項目,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學習”即“學徒”,力爭實現校企零距離培養,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其他前后續課程要緊密圍繞崗位能力要求,與其形成有機整體。
二、培養、培訓教師,構建“教、學、做”一體雙師型教師團隊
由于一體化的教學特點,要求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靈活結合的雙師能力。教師要有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具有能夠將行業內新的知識及時融入教學之中,將行業新的發展理念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師資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所培養學生的質量。因此,必須建立一支以“雙師型”為主體,具有較強實踐能力、技術開發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精干穩定的教師隊伍。數控專業教師不僅應具備教授理論知識的能力,還需能夠擔任數控技術技能鑒定的考評員工作,并能承擔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工作。
三、建設“教、學、做”一體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
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利用先進成熟的計算機、數據庫與網絡技術,對教學的軟硬件資源全面進行信息化集成,建設包括課程資源、題庫資源、參考資料資源、仿真項目模塊在內的,適合于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的動態資源平臺,實現數控專業課程資源信息化;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教師間、師生間、學生間交流提供簡便、快捷的網絡化信息服務。具體建設內容如下:
(一)完善已建立的網絡教學管理系統:以課程為中心,涉及到平臺首頁、教學資源、教學組織、課堂教學、課外交流、課外作業、課外訓練、在線考試、成績管理、試卷管理與平臺管理等多方面,基于校園網/互聯網為學生、教師教輔人員提供高效便捷、先進實用的網絡教與學的手段。
(二)開發更多的精品課程,豐富精品課程資源:在原有的省、院級精品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再逐漸將數控專業的其它課程建設成精品課程。
(三)開發“微課”資源。微課以其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凸顯情境和易于分享的特點,適合于時代,與教學改革相適應。將微課應用于高職教學,更符合現今高職院校的學情,滿足了學生快節奏生活方式下的快餐式知識學習的需求,是“教、學、做”一體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主干。endprint
(四)開發虛擬實訓平臺,將來自企業的成功項目引進實訓室,搭建校內實訓平臺,通過真實工程項目的開發,使學生熟悉項目開發流程,從而積累真實的項目開發經驗,逐步向企業用人規格接軌。在原有的硬件實訓平臺不夠的情況下,廣泛應用軟件資源平臺,仿真真實情境,或在軟件平臺仿真之后,再進行實際操作,極大地提高了硬件實訓平臺的使用效率。
四、編寫課程“教、學、做”一體校企合作教材及教學課件
根據一體化教學的特點,學生所用的教材、參考資料要體現實踐操作過程及技巧,又要能夠深入淺出的說明了其中所蘊涵的理論知識,同時還應該滿足有深入學習要求的學習的知識儲備。是實踐性與理論性的深度結合,所以教材要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士合作共同編寫。
五、建立以目標考核為中心的“教、學、做”一體的過程化評價體系
一體化教學的學生最終成績應由各項目技能訓練的考核成績和發展性考核綜合評定。以過程考核為主,定期對學生的課業學習狀況進行考核,適時反饋、溝通,保證學習過程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創設成果展示、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還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學習品質的評價,使考核更具科學性和綜合性。
六、突破與總結
在資源平臺建設過程中,我們也突破一些現存的難點:
第一,打破原有的理論、實踐教學分開的模式,教師觀念難以適應。開展教研活動,組織理實一體化的課程學習,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更新老教師的教學理念。
第二,培養、引進真正的能夠勝任“教、學、做”一體的教師。傳統的教學理論課教師、與實踐課指導教師各持一行,現在要求一位教師能夠獨立指導一門課程,我們的教師雖然都具有雙師資質,但實踐性操作還有待于加強,與工廠從事技術工作的師傅還相距甚遠,能夠勝任“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的教師缺少。我們正在解決這種矛盾,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含實訓教師)到企業培訓;聘請企業工程師到學校開展講座或直接參與教學;每學期有一位教師下廠實習鍛煉等解決理實合一的問題。同時還將企業中的技術骨干聘請到學校進行教學和課程建設,協助學校提高老師的整體素質。
第三,力求突破實訓條件不足的瓶頸。由于受環境設備,如多軸加工課程,做的環節沒有設備,我們可以通過軟件模擬多軸加工中心機床進行程序校驗與加工。
數控專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資源建設正是基于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位,實踐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經過實踐,在原有的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構建“專業建設+課程學習+終身學習+教學研究”四位一體的共享型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帶動數控及相近專業的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凸顯“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特色。
參考文獻:
[1]肖美艷.我國近二十年教學模式理論研究綜述[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11).
[2]方林.國內外教學模式政府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軟件導刊[J].教育技術,2010(12).
[3]劉龍江,程曉宇,修學強.高職機電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