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宛宜+張美獲

[摘要]在大學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融合的寫作教學中,對于只滿足于教學內容的簡單融入,只見“皮毛”不見本質的現象,可以通過培育需求情結、培育價值意識、培育過程體驗意愿的途徑,使教學朝著應然價值取向發展。這種讓學生在學習與應用中實現認知遷移,把過程體驗轉化成寫作能力的做法,說明了有效的融合教學必須“知、行、育”兼顧。
[關鍵詞]融合教學;應然價值;過程體驗;應用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67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142-03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引 言
應然是指基于事物自身的性質和規律所應達到的狀態。實然就是事物存在的實際狀況。應然層面和實然層面的關系,具有主觀愿望和客觀實際的區別。大學基礎英語(EGP)與專業英語( ESP)融合教學是指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將EGJP與ESP相關內容結合的語言教學形式。是EGJP向ESP過渡的銜接性教學。其特點是: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與學生未來學習和工作發展;課程設置和學習與實際交際情景相適應;目的是為學生掌握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服務,為今后學習專業英語和工作做好準備。目前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許多高校開始了融合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大學英語實踐教學的價值取向也將發生新的變化。研究融合背景下寫作教學的應然價值,對于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大學英語融合教學背景下寫作教學的實然狀態
一直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是強調閱讀,就是偏重聽說,
寫作能力的培養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據對相關高校大學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課時(每學期共32個課時)分配情況的調查發現:60%的教師僅進行閱讀教學完全放棄寫作教學;25%的教師每學期用2-4個學時進行寫作指導;12%的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同時也兼顧寫作教學。尤其是與學生今后專業學習和未來工作相關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更是處于邊緣化狀態。EGP與ESP融合教學,為改變這一狀況提供了契機。但目前,融合教學還缺乏成熟的教學理念,沒有形成獨立的教學體系模式。其寫作教學,在融合內容上存在隨機性;方法上只是格式加例文以“文體知識”代替“文體寫作”,雖然有新內容的輸入,卻沒有“新意”的吸收,更無法產生對新內容價值的體驗。加上人們對“融合”寫作教學理解上的偏差,使教學往往流于形式化、概念化。從應然價值視角分析這種現象,其主要原因:一是,傳統寫作認知的心理積淀影響了預期效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打破傳統的思維習慣和教學方法,易把具有模式化特點的英語應用文講成“八股文”,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失去學習興趣。學生由于受傳統綜合文體寫作的格式新,文字描述“精美”感人,千篇各異等要求的影響,在思維方式上形成了認知心理積淀,很難進入與實際學習工作相關,格式固定,語言平實的實用文體寫作學習狀態。二是“應試”慣性使本真價值缺位?,F階段應試教育仍然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應試”,師生長期形成的“應試”慣性,影響了正確處理“應試”、“應用”兩者關系,不能適應“應用”性學習,使融合寫作教學失去本真價值而成效甚微。
二、融合教學背景下,對寫作教學應然價值的追求
價值是指滿足主體一定需要的客體態勢,即客體對主體的特殊效用關系。教育活動作為一種價值活動,包含著教育主體對教育的價值認識、價值選擇和價值創造[4]。中國外語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因為時代不同而各異,目前融合寫作教學的應然價值追求是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導學”性價值。寫作教學價值是指師生對寫作教學價值趨向的認識。融合背景下的寫作教學,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能力的培養,除了通過四、六級英語考試,還要掌握更多方面的應用寫作知識和技能,為后續的專業英語學習、工作做好準備。教學中,不論是內容選擇、教學設計、組織模擬“應用”的教學活動,教師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培養學習興趣,發展和完善自我知識擴展,來指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策略,學會自主學習,有效地獲取學習知識信息,提高學習效率。
(二)主體性價值。寫作能力是一種書面交際能力,是學生以英文為中介,從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寫作目的出發,傳遞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培養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意義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啟動多種心理知識技能成為寫作的主體,實現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價值。
(三)工具性價值。這種寫作教學是以實踐應用內容為依托,能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語言應用的各個方面,在拓寬了學生看問題的視角的同時,完成理性和感性認識的提升。它將意義建構、認知介入、問題求解、高層次的思維以及語言的工具性融為一體,方法靈活,更具有操作性。教學過程給學生更多使用英語的機會,并從內容知識的討論中,把握語篇整體結構和語言技能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大學英語服務于社會的工具性價值。
(四)三種價值的統一。實現上述三種價值的統一,是“融合”寫作教學價值的自覺表現,也是其應然價值追求。教師、學生和社會是融合寫作教學價值的共同體,三者互相作用,互相促進,缺一不可。以社會和學生需求出發,選擇職場通用應用文為融合擴展主要內容;教學目標由過去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效地擴充為“專業職場基本寫作經驗”;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者以主人的心態學習掌握與未來學習工作相關的應用知識和技能,充分體現了“導學”性價值、主體性價值和工具性價值的統一。
三、融合教學背景下,寫作教學應然價值的培育
(一)培育需求情結
實現寫作教學的應然價值,離不開學習主體的積極參與。但由于一些學生對融合教學缺乏足夠的認識,加上傳統寫作思維慣性影響,對應用寫作的需求意識離應然的狀態還有很大距離。因此,培育需求情結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是寫作教學的首要問題。在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首先應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應用寫作與社會和自身未來學習及工作發展的關聯,認識其功能與重要性,激發需求欲望。其次,在教學中選用的融合內容、方法及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都應與學生的專業和學習能力相關。選擇跨職業,行業使用相當普遍的通用應用文為融合內容,用解決工作職場或學習中的實際問題來吸引學習興趣,通過設計有針對性的情景式教學活動,深入淺出地進行“應用”訓練,讓學生感受學習“需求”,讓“需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endprint
大學英語融合教學背景下寫作教學應然價值形成示意圖
(二)培育“價值”意識
1.提升認知能力
寫作認知能力體現一個人的語言文化、思維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是融合寫作教學應然價值的反映。這里所說的寫作認知能力主要指對融合應用寫作教學價值意義的認知能力。提升學生對將英語文化綜合文體與英語應用文體相結合進行寫作教學意義的認知,是培育“價值”意識的基點。這種認知能力的培養受社會文化、教育背景,學習者個性等因素的影響。以職場通用英語應用文為主要內容的融合寫作教學,是通過處理解決跨文化的專業職場及學生未來學習中將會遇到的問題,來實現其認知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和應用訓練的體驗中提升認知能力,增強學習信心。
2.關注需求,對接內化
滿足需求,尋求知識與“應用”的對接內化,提高應用寫作能力是培育“價值”意識的落腳點。而職場通用英語應用文具有廣泛性、規范性、真實性、時效性特點,教學中僅靠單純的知識講解,無法實現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應在掌握這些特點的基礎上,從“實際應用”層面強化模擬訓練。
(1)了解文體要素。應用寫作文體性很強,通過范文講解,了解其性質、要素與其他文體的區別,理解掌握其語言準確、簡明、平實等特點及常用的語言模式,并學會使用,逐漸建立起寫作能力的基礎。
(2)學會語篇分析。凡是能夠在一定的語境中發揮作用或實施一定功能的語段都可以被看做是語篇。語篇分析目的就是發現語言材料在文中的相對位置是如何產生意義,并識別篇章組織模式及規定這些組織模式標記的語言手段及規則,是幫助人們將信息解碼或編碼,構成語言形式的一種方法。通過語篇分析可以了解英語語篇的構筑特點,掌握應用文不同體裁語篇的結構要求及表達技巧,提高語篇構建能力。
(3)注重語塊訓練。語塊不是傳統語言學的語言單位,而是包含功能、語境要求、語音、語法、語義內容的語言使用單位。語塊理論使語言和語言學習要從以語法為中心的觀念向以語塊為基礎的觀念轉變。對于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沒有掌握足夠專業知識,缺乏社會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將語義較固定的各類形式的語塊運用于英語應用寫作教學中,能幫助學生記憶、組句,正確使用規范性詞語,使寫作語言流利準確??紤]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和掌握專業知識的程度,語塊層面的積累訓練,主要由稱謂開頭、禮貌結尾、正文慣用話語、篇章句子構架和引語等分類積累訓練,并注意從簡單人手,循序漸進。
(三)培育過程體驗意愿。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學習主體的參與,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其價值意義。過程體驗意愿決定參與效果并影響價值意義的產生。培育學習過程體驗意愿是實現融合寫作應然價值取向的途徑之一。過程體驗意愿的培育,一是要在主觀上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力,增強學習主體意識。二是客觀上也要創設情景語境為其意愿由不自覺到自覺的轉化提供空間。如組織以寫作任務為中心的“擬崗”教學,根據寫作主題任務設定不同職場“崗位”,學生按主題任務分工“上崗”,在了解“問題”的職場背景基礎上,以崗位角色的心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寫作知識技能進行語篇構建。在構建過程中,學生以崗位身份責任的視角,將寫作理論與應用實踐、寫作能力與工作方法融為一體,帶著問題在“應用”和求知過程中學會表達完成工作任務的方式,體驗寫作價值,并使過程體驗意愿更加自覺。
結語
融合背景下的寫作教學,如果只注重內容的融合,忽視對教學本質內涵的解構;或只關注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忽視學生文化素養、價值觀念的培養,便偏離了融合教學的本真價值,其結果也將是虛假的現象。教學中,應注重從應然價值培育的維度審視“知識、應用和價值觀培育”的結合兼顧,反思對內涵理解和認知接受過程,關注促進價值體驗的情景創設、內化和轉化,以期實現應然價值追求。
參考文獻:
[l]倪清泉.網絡環境下基于協作學習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9,(3):67-72.
[2]王淑雯.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優化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12,(12):124-125.
[3]任平.教育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的哲學思考[J].廣東民族學院學報,1997,(3):52-56.
[4]張川.高職教育實然發展與應然價值追求的沖突與融合[J].才智,2012,(14):204-205.
[5]陳龍.議應用文的語篇功能[J].語文學刊,2010,(7):174-176.
[6]劉秀明.談語篇分析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促進作用[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1,(3):111-112.
[7]李愛華.詞塊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性研究[J].黑河學刊,2010,(10):68-69.
[8]周曉紅.二外法語寫作與教學實踐[J].考試周刊,2010,(19):91-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