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摘要]模糊性是語言的基本屬性,廣泛存在語言交流過程中。本文通過對人際交往中語篇的分析和觀察,探尋模糊限制語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功能,以求合理利用模糊限制語,達到最佳交流目的。
[關鍵詞]模糊限制語;人際交往;功能;指導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87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182-02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引 言
模糊限制語是模糊語的典型,最早由George Lakoff于1972年在他的論文《模糊限制語:語義標準及模糊感念的邏輯》中提出,隨后模糊限制語進入語言學研究范疇。Lakoff從語義學角度分析了諸如“rather,largely,in a manner of speaking,most、very”等被他稱為具有“模糊限制語”語義邏輯特征的詞語,指出模糊限制語就是那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80年代中期,我國英語界對模糊限制語的一些功能進行了初步探析,指出模糊限制語有其獨特的語義特點,其豐富的語義內容和語用功能是其他詞語無法替代的。因此,對模糊限制語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研究,不但對促進語義學和語用學研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正確使用模糊限制語進行有效交流具有指導意義。雖然語言研究者們已經認識到模糊限制語在日常交際中的重要作用,并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對其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研究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尚未進行深入、系統地研究。人們在言語交際中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模糊限制語,導致了日常交際中的冷場、不和諧等現象,甚至造成交際失敗。
本文從模糊限制語語言本身、模糊限制語的功能及模糊限制語在人際交往中的指導意義三個方面人手,探索言語交際中如何恰當的使用模糊限制語,達到最佳的交流目的。
一、模糊限制語的產生和發展
1923年英國哲學家Russell指出,人類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是模糊的。1972年美國生成語義學家Lakoff運用美國數學家與控制論專家Zadeh的模糊集理論研究語義,率先使用語言學術語——模糊限制語(hedge)描述那些具有模糊語義的詞語。隨后模糊限制語進入語言學研究領域,語言學者從不同方面對模糊限制語進行研究和定位。經過對語言數據庫中語料的大量分析,研究者們發現語言中有相當一部分詞語和表達方式是專門用來調節言語模糊程度的,這些詞語和表達方式就是最初研究的“模糊限制語”,之后,根據模糊限制的特點,有學者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兩大類。隨著研究的深入,模糊限制語的范圍逐步擴大,不僅包含使意義模糊的形容詞和副詞等,而且還包括了情態詞和很多表達說話者態度的詞語和表達方式,如保留意見、不肯定及引述原說話者等,而后不使用模糊限制語也成為一種模糊限制語使用的特殊情況,即“零模糊限制語”,這種用法表示說話者將話語內容視為須用模糊限制語表明自己的保留態度,更有甚者認為模糊限制語不應該受到形式的約束,說話者只要在言談中采取回避責任的態度,就可將其視為一種模糊限制語。可見,研究模糊限制語應該與使用模糊限制語的語境聯系起來,在言語交際的大環境下探索模糊限制語的功能。
二、模糊限制語的功能
(一)精確話語信息的功能:模糊限制語雖然以模糊的形式出現在言語交流中,但是在實際交流中卻傳遞出更準確,更接近真實的信息。羅素在《論模糊性》一書中指出,“一個模糊的認識更有可能是真實的,因為有更多可能的事實證實這一模糊性”。蔡龍權、戴煒棟就模糊限制語使信息精確的可行性做過實證研究,發現模糊限制語具有精確話語信息的功能。在他們的研究中,言語交際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語越多,言語輸出者對所表述的話語的真值程度就越高,所表述的話語的信息可信度就越高。
(二)提高語言的表達效率:語言本身具有不可逆轉性,話語一旦出口,便沒有收回的可能,但是在言語交際過程中如果加入適當的模糊限制語,諸如在語言交往中加入so far as,inmost respects, strictly speaking, loosely speaking, essentially,something between…and…,approximately等詞語,可以在語義表達的程度、范圍、方式和數量方面加以限制,由此改變話語結構的原意,或對原意做出某種程度的改動。例如:So far as Iknow,you are appointed to be the new boss.“so far as”作為表達程度的限制語,在特定的境況下,可實現意義向相反方向裝換,即突發情況下沒有任命某人作為老板,提高語言表達效率。
(三)模糊限制語使言語更委婉,更有禮貌:言語在人類交流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恰當的使用模糊限制語可以使言語在清楚的表達會話含義的情況下避免過于武斷,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在交流過程中使用“would vou like…,I think perhapsyou should…,if you don't mind…,a little bit…,it seems to be…,as is said in the book…”給自己陳述的觀點留有充足的余地,增加語言的靈活性,使語氣更為委婉柔和,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溝通作用。例如招待客人時,主人用“Would you like a cupof tea,or coffee?”以顯示對客人的尊重,顯得更有禮貌。尋求幫助時,為了使被求助者施以援手,求助者需要以非常禮貌的方式表達請求,在選擇語言時,Could vou do me a favor?明顯遜色于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do me a favor?endprint
(四)掩飾話語的不確定性,使言語穩妥周全:人際交流過程中,言語輸出者由于某些原因,在表述自己的看法、觀點時,可以使用模糊限制語來掩飾言語輸出者的信息不準確、不充足現象,使言語行為的力量減弱,避免絕對化和極端化。這樣,對語言接受者來講,他獲得的信息彈性比較大,可以在合適的環境下加以修飾使用;對言語輸出者來講,減輕了他對自己所陳述觀點或事實所承擔的責任,同時減少交流內容的漏洞。
(五)增加語言的幽默感:人際交往過程中,恰當的運用模糊限制語,可以使語言靈活、生動、豐富,營造出一種生動幽默的氛圍。例如,兩位相隔10年不曾見面的老朋友偶遇時的調侃:A: You are as handsome as 10 years ago.B:No, No,I'mmore handsome than 10 years ago,am I?客觀來講,人無法阻擋時間的腳步,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將越來越衰老,但是B用“more handsome than 10 years ago”這種方式一下子將10年的事間縮短,驅散了因時間而造成的疏離,增加了語言的幽默感。
三、模糊限制語在人際交往中的指導意義
模糊限制語具有廣泛的語用價值,人際交往中應考慮到語言交流雙方的性別、職業、情感因素、個人意愿、動機等等,在這些因素共同的參與下,結合模糊限制語的特點,言語輸出者在詞匯選擇、語言表現形式方面做出合理的選擇,從而達到最佳交流目的。有關調查表明,女性,特別是年輕女子為使語言表現得更為禮貌、謙虛和得體,所談內容更易于被他人接受,更傾向于使用模糊限制語。在外交、談判等場合,為使語言更為精準,有回旋余地,外交家們在語言組織方面也會較多的選擇模糊限制語。在醫院,醫務人員的談話中平均十五秒就會出現一個模糊限制語。但是,模糊限制語也有它消極的一面,運用不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并且可能導致交際中斷。例如一位病人在向醫生描述自己用過的一種藥水時過多的使用了“I guess”,“kinds of”,“pinkish”等模糊限制語,醫生始終因他的模糊描述而摸不著頭腦,致使交際無法進行下去。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言語交際者不能因此回避使用模糊限制語,而應該充分了解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結合具體語境,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語,使人際交往順利進行。
結語
模糊限制語在言語交際中使用頻繁,值得探討。一方面,模糊限制語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模糊語的本質和價值,正如季羨林先生曾說過:“在過去,人們往往認為,模糊不是什么好東西。而到了今天,世界上一些先知先覺者一經發現,世界上很少有百分之百絕對清晰的東西,而模糊性倒是一些事物的本質。”另一方面,模糊限制語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問題,對改善言語表達效果、增進交流大有裨益。模糊限制語可以使話語更加穩妥周全,禮貌客氣,從而更好地改善和維系交際雙方的人際關系,使交際順暢進行。
參考文獻:
[l]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修訂本)[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周樹江.論模糊語言本質及其語用效果[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5).
[4]陳林華,李福印.交際中的模糊限制語[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5).
[5]蘇遠連.英漢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和功能[J].廣州大學學報,20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