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要]真實性評價是以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為目的,以實際任務為基礎的評價大學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方式。真實性評價檢驗學生在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中是否合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其具備的相應程度和水平。CDIO教育模式強調通過新的方式培養高素質人才,并有助于我們建立大學生真實評價體系。
[關鍵詞]培養質量:CDIO:真實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03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005-02
[本刊網址] http://www.hhxh.net
一、前言
大學生培養質量真實性評價源于美國,絕大部分真實性評價研究也都集中在美國,因此該項研究基本都以美國文獻的研究為主。我國大部分真實性評價研究主要從哲學和倫理學角度出發,闡述真實性評價對于人性的尊重及其在促進學生個體發展方面具備的優越性,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部分研究人員從教學的角度探討真實性評價,研究主要徹重在真實性教學方面。還有部分研究人員對真實性評價的概念和起源以及該評價與其他評價體系的相互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還對真實性評價的相關理論以及真實性評價的價值理念、現代教育觀和學生觀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闡述。
真實性評價是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并以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為最終目的,以實際任務為基礎的評價大學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方式。與以往傳統評價不同的是,真實性評價具備更加多樣的評價方式,更全面化的評價內容等特點。真實性評價檢驗學生在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中是否合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其具備的相應程度和水平。該評價體系要求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合理而有效地運用于實踐操作過程中,其目的是通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思考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執行力。真實性評價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確定具體的評價原則。
2.設計科學的評價內容。
3.制定可行的評價方法。
本文將結合全國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全面提高各高校教學質量為宗旨,以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為目標,以CDIO理念為指導,對大學生的培養質量評價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二、CDIO簡介
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在本世紀初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創立出來CDIO教育模式。“CDIO是Conceive、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這四個單詞的首字母,代表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CDIO培養方案要求以全面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方面達到設定目標。
CDIO教育模式理念強調通過新的方式培養高素質人才。真實性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的實際操作能力。CDIO有助于我們建立大學生培養質量真實評價體系,不僅能指導我們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及創新型的當代大學生,還能使其具有獨立思考、敏銳觀察和運用所學知識去進行實際工作等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是實現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關鍵。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大學生評價體系,是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推進高校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基于CDIO理念界定大學生培養質量真實性評價原則、內容及方式
(一)基于CDIO理念界定真實性評價原則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以分數為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教師是評價學生的唯一主體,學生處于消極的被評價的地位,進而導致教師為了評價學生而教,學生則為了教師評價而學,結果導致學生缺乏自我評價意識和調整自身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的意識。我國高校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教學評價是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大學生培養質量真實性評價也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這種評價要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人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以人為本”的評價原則不再以試卷的分數作為唯一評價學生的標準,而是以學生在課堂或實踐活動中是否具有創新意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科學思維和不斷追求新知識能力等為衡量標準。
第二,堅持“全體性”原則。“全體性”原則要求“評價標準不再以學生的個人表現作為唯一評價學生的標準,而是以學生在課堂或實踐活動中是否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為主要的衡量標準。”當今社會,學生身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不斷更新,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求日趨多樣化,使人們在工作學習中所面臨的情況和環境較以往更加復雜。在大多數情況下,完全靠個人打拼已基本無法高效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社會的種種變化需要人們組成團體,并要求團體內成員彼此依賴、互相關聯、協調合作,來解決團隊面臨的各種復雜問題,并進行必要的協調,進而有效開發團隊應變能力和合作創新能力。”團隊合作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激發出不可思議的潛力,而且團隊合作出的成果往往能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全體性”原則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情感態度及合作意識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與考查。
(二)基于CDIO理念設計真實性評價內容
CDIO模式的課堂教學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在教學評價中要考慮情景因素。“高校中有效的教學離不開特定的背景,需要參照學校的目標、院系的目標,并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包括知識、理解、技能和態度等。”因此,真實性評價的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發展質量。CDIO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不但要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求學生掌握某一領域的社交能力以及產品、過程和系統的建造能力。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促使學生取得最大的學習效果。CDIO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搜集、運用信息,獲取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同他人的合作交流,提高綜合素質,從而體現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典型特征。教師直重視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發展與變化,真實評價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2.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CDIO大綱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視各種實踐、操作與技能的訓練,教學內容實際操作性強,強調“教學做”一體化學習,學生必須從純粹的理論知識中解脫出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獲取學習和理解的動力。學生不但要掌握學科專業知識,還應根據CDIO大綱的要求,既掌握扎實的技術基礎知識,又培養科學探究意識。教師通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的表現,評價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生主動學習和經驗學習的能力。CDIO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生構建主動學習和經驗學習的策略。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習的動力,促使新老知識更好地聯系起來。經驗學習使學生能夠在模擬實踐或真正的實踐環境中,通過實際的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來實現經驗的提升。學生的參與的主動性,學習的合作性以及學生發揮的獨創性是真實性評價的主要內容。
評價內容不僅包括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能力、協作與交流等方面的綜合評價,還應該包括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情感、參與程度、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諸多方面的總和。
(三)基于CDIO理念制定真實性評價方法
在CDIO大綱的指導下,制定大學生培養質量真實性評價的方法,要強調對學生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尤其是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大學生培養質量評價的方法和途徑不是單一的,評價主體不僅包括教師本人、企業代表和相應的社會人員,還應包括學生。針對評價主體的不同設計不同的評價方案,克服僵化統一的評價模式,采取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團隊成員互相評價等形式鼓勵學生由被評價變為積極主動參與評價,從多角度去發現問題,提出建議,著力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2.評價方法多樣化和分析視角多元化。有效的評價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對學生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多點采集,多角度分析。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可以從多個來源收集評價的有效信息,對評價結果有較好的修正作用,有助于學生的不斷進步。
課堂觀察是評價的關鍵部分。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學習成效,教師可通過自己的觀察全面而客觀的記錄和評價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和質量,并及時給學生以反饋,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學生的自評對學生的學習反思和改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學生在CDIO教學模式下既是培養質量評價的客體又是主體。學生的自評通過學生學習體會備忘錄撰寫來體現。學生的學習體會備忘錄包括:學習效果和達成目標的標志,個人學習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產品、過程和系統的建造能力是如何融入到課堂學習中的,一定要有能夠說明學習方法有效性的例證和之后的學習改進計劃等內容。
聆聽其他學生的建議對培養質量評價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三方的建議可能更為客觀,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有效應用到相關領域會更有幫助。
四、結束語
CDIO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兩種能力——”做事”和”做成事”。CDIO注重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力的不斷提高。“該能力不僅是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還包括團隊合作、職業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等,”即: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團隊其他成員共享知識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和傳播知識的能力。大學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改革是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需要在摸索中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l][美]克勞雷.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lO培養模式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3,185.
[2]志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00(4):56.
[3]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18.
[4]戴屹,顧琴軒.國外高校教師績效評估研究綜述與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