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微微之殤圖 /蓮湖往
Project業界
當社群“入伙”電商,又能玩出什么花樣?
文/ 微微之殤
圖 /蓮湖往

隨著朋友圈賣貨日漸衰微,輝煌一時的微商們也開始謀求轉型?!拔⑸獭边@股旋風的興起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社群化電商的崛起。微商之所以讓人嗤之以鼻,是因為沒有互聯網大佬為其背書。不過微商的失敗,不禁讓人疑惑社群電商又將走上什么樣的道路?
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日趨成熟,社交網絡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巔峰,社群經濟的概念在這個時候橫空出世,諸多媒體給社群經濟做了大量解釋,然而總結下來無非以下三點。第一,通過有價值的內容引起擁護者的共鳴。第二,通過共鳴者的集結形成高度活化的社群。第三,通過社交網絡的屬性放大社群的影響力進而產業商業價值。
通過對比古代商業模式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這三點在古代商業社會中就已經存在,社群經濟事實上是商業社會對過度營銷和炒作的一次反思,是以誠信商譽為基礎的對商業本源的一次回歸。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之后,商界精英終于醒悟了過度營銷對于商譽的重大傷害。
由此可見,社群電商的概念其實也是老生常談,它只是一次回歸原點的商業新征途罷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社群電商都不會成為大的電商模式,但能變成一個很好的推廣渠道,一個健康商業世界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籌碼。
縱觀目前的PC電商環境,雖然阿里巴巴還是穩坐老大的位置,但隨著唯品會與京東等電商的進一步發展,已經沖擊了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尤其是京東。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2015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的份額達到58.6%,而京東商城也從去年同期的19.2%攀升至22.8%。
除了日益激烈的平臺競爭環境,平臺內的商家本身也在激烈的競爭,尤其是一些中小賣家,本身有一些優質的產品,卻無法在PC電商平臺賣出好價錢。所以,最終微商的出現,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我今天所說的微商,并不是刷屏式的微商—這種微商,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是不會做生意的表現,最終也不會成功。能夠做成功的,只有在經歷了淘寶的艱難困苦,轉而尋求更好的宣傳渠道和推廣媒介的電商人。
如果你一直在關注微信電商,或許對“社群經濟”有一些了解。在筆者眼里,“社群經濟”算是開創了社群化的先河,也帶頭做了社群電商。從那之后,社群電商逐漸興起,到目前為止,很多人已經把社群電商玩得很“溜”了。由此可見,在這個社交網絡時代,社群化的出現是必然的。
對于這無法在PC電商平臺賣出好價錢的部分中小型賣家來說,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要有更好的售賣平臺,必然會選擇這些平臺來進行商品銷售—唯品會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社交網絡蓬勃發展的最初,一群社交網絡的活躍分子玩出了自己的影響力,偶然間用自己的影響力獲得了變現,這就是微商的最早來源。
最初的微商們之所以能夠成功,不可以簡單的歸結于社交網絡的紅利,我們更多的需要看到他們在這之前所付出的時間和情感成本,這些都是無數個日日夜夜浸泡社區所置換回來的無形資產。微商的爆發只是最后收成的表像。
雖然微商代理和淘寶代理的入會門檻幾乎是差不多的,但微商代理更加功利,會通過各種方式去逼迫下線壓貨。而壓貨造成就的經濟緊張感促使了下線也加入了代理的招募當中,從而使得依靠信任經濟的微商逐漸向代理逐利的“奸商”偏移。然而微商最大的敗筆在于沒有打造自營流量中心的能力,這也是其最終走向失敗的根本原因。

在這里,筆者用了一個“玩”字來代替傳統電商中的運營推廣。我們看到了《微信》使用者所用到的功能,除了社交聊天就是生活服務。既然主要功能是社交聊天,基本就斷定了大家是在“玩”《微信》,是一種比較娛樂的方式。
所以,社群電商的關鍵就是娛樂。這個娛樂,不是表面的娛樂。而是擁有以下4點屬性:第一,優質的內容或產品,即能夠給整個社群成員帶來好處的東西,它可以是內容,比如學習交流的經驗分享,可以是質優價廉的產品。第二,良好有趣的互動。這個可以說是一種簡單的娛樂,是激起群友持續保持激情的重要因素。第三,通過互動,培養群友對群主認同,對產品的價值轉化。第四,通過前面的培養,讓客戶主動的分享好的產品,讓口碑成為宣傳的重要渠道。
目前很多“小而美”的品牌,都是以這個思路在運營的。對于網上的一些小賣家,尤其是以農特產品等比較有地域特色,比較有個性創意的產品來說,社群電商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通過社群化的運營思維,可以積累一批原始粉絲,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在一個健康商業世界里,營銷、概念和模式永遠都只能起到鋪助性的作用,如果沉迷于講故事搞創新玩概念里面,那么最終一切輝煌都只可能是曇花一現。或許我們能從社區電商的發展中得到一些啟發,社群電商是社群經濟線上的落地表現形式,而社群經濟的核心是以信立商,企業在社群化之前一定要拋棄和整改過去的一些漏習,將誠信擺放到最關鍵的位置之上,而不是繼續用營銷為王的方式蒙混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