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二圖/唐大錘
兩億美元,百度的生鮮電商才剛開始
文/不二
圖/唐大錘

近日,我買網宣布獲得百度領投的2.2億美元C輪融資,網站估值高達10億美元,刷新食品電商行業紀錄。繼京東聯手永輝超市、阿里巴巴坐擁天貓超市及蘇寧易購之后,百度也開始進軍生鮮電商市場。這一次,百度又能否后來居上?
徐克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里有句臺詞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放到互聯網,此言就成了—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血海”。生鮮電商的利益前景毋庸置疑—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4年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約為225億元人民幣,另據申國萬銀預測,2015年生鮮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在2014年的基礎上翻倍,并將在2018年達到1 500億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目前生鮮電商只占整個生鮮市場1%左右的份額。
面對如此前景可觀的市場,如果說“得生鮮者得天下”在前兩年還是一句戲言,現在看來就是至理名言了。于是巨頭們紛紛招兵買馬,四處投資合并。2014年底,阿里巴巴千萬美元投向易果生鮮;2015年5月,京東聯合SIG、鍇明資本7 000萬美元投資天天果園;2015年8月上旬,京東又以43.1億元人民幣入股永輝超市。此外,騰訊投資每日優鮮;亞馬遜公布生鮮館;蘇寧超市上線蘇鮮生,進軍生鮮品類;華潤萬家上線e萬家,主營生鮮類目;步步高打造云猴生鮮等,都是生鮮電商市場群雄逐鹿的盛況。
直到今年10月,百度2.2億美元投資我買網,為這個熱鬧的市場,再添了一股新勢力。
隨著百度的入局,生鮮電商市場該有的巨頭都到齊了。雖說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充滿創新和神奇的地方,但對于一個新的領域,尤其是一個新的O2O領域,資本和新晉者依然只會按套路出牌—燒錢。
“下載APP即送水果,掃二維碼并關注微信公眾號送水果,分享鏈接至朋友圈還有水果送……”這樣的廣告詞在今年屢見不鮮。與團購和用車市場的燒錢相比,生鮮電商市場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線上的燒錢推廣,不少生鮮電商還采用了線下上門推銷的方式—用戶下載APP,即可獲得優質水果。順著燒錢的大勢,今年8月本來生活創始人喻華峰表示,本來生活將賠本“以億元計算”開拓生鮮O2O領域。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不過,無論生鮮電商的燒錢力度有多大或者說憑著燒錢搶到了多少用戶,終究給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覺。鮮明的例子就是團購和用車市場,用戶最終選擇的方向也是圍繞著商家的折扣力度。當沒有折扣或折扣力度變小后,用戶也會大批量流失,所以之前的“努力的燒錢”也就付諸東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燒錢問題沒解決的同時,盈利問題也是生鮮電商面臨的關乎生存的難題。據報道,全國有4 000多家生鮮電商,只有1%實現了盈利,絕大多數還在虧損或持平。如社區001可能是怪自己燒錢太厲害,結果連官方微博都不更新了。可基于競爭市場的激烈,目前的應對方法也只有繼續燒錢,但這并不是個根治之法,只會惡性循環。
雖然生鮮O2O問題不少且這個行業早已人山人海,但百度卻偏向虎山行的原因很簡單—在電商上存在劣勢的百度,定不會放過如此前景可期的領域,并企圖利用這個領域打一個漂亮的逆襲戰。
然而百度此時選擇進入生鮮電商市場是否為時已晚?或者說百度選擇與我買網合作的戰略模式,同阿里巴巴、京東相比孰優孰劣?
表面上看,因為巨頭的率先涌入,生鮮電商市場形成了割據局面,后來者百度并無占位優勢。實際上,先入為主的這些生鮮電商們并沒嘗到太多甜頭,碰一鼻子灰倒是有不少,比如順豐優選今年上半年CEO離職,隨后和順豐嘿客整合,但仍然處在虧損的旋窩中無法自拔。百度此時入局本是姍姍來遲,不過我買網作為中糧集團旗下生鮮網站,經過長期的發展和累積,擁有供應鏈和線下推廣的優勢—在全國60個城市擁有健全的冷鏈物流。這與阿里巴巴、京東以及順豐優選不同,生鮮倉儲與管理方面的優勢,讓百度擁有后發制人的機會。此外,我買網還將和百度旗下的百度糯米等生活服務類資源合并,產生更多連帶作用。
然而我買網的知名度和天貓、京東以及永輝等平臺相比相距甚遠,用戶流量小是一個很大問題。另外一個問題是,用戶的網購習慣并不等于網購生鮮的習慣,有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只有24.5%的調查對象網購過生鮮食品,嚴重落后于其他品類,而27.4%的調查對象直接表示不會網購生鮮產品。這對本就在知名度上差一截的我買網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作為單一的生鮮類型電商平臺,相比天貓和京東等綜合型電商平臺,我買網在導購能力上存在天生弱勢,網站的留存率和轉化率也會非常低。
當然僅憑這些斷然不能評定誰將問鼎生鮮電商市場,這只是一個開始,百度還有機會,其他巨頭和新晉者也有機會。群雄逐鹿的盛況已出,但至于鹿死誰手還得看各自的造化。
資金實力不雄厚不要做生鮮電商!
—順豐優選前CEO?崔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