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信息技術正處于加速發展和跨境融合的爆發期,也是引領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主導力量。我們看到技術架構的轉變、材料裝備的創新所形成的融合在加速。信息技術在智能控制傳感器材料分布式處理等方面的融合發展,也進一步推升了新的領域和新的發展。
現在每個人手里拿的智能手機,以兩年前iPhone5S為例,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了40年前一臺巨型機器的能力,而它的成本、耗電和占地面積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重大變化就是源于集成電路、微電子的快速發展。當下,我們在14納米微處理器下已經能集成13億顆晶體管,再過3~5年,新的類人腦技術可能出現。這樣巨大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信息的理念,也叫“多快好省”,從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計算到最后的應用,已經大幅度地發展。怎樣能把單一技術更有效融合起來,并應用到其他的領域,成為一個重要內容。
大家都說自己提出了云計算,但為什么會有云計算?實際上,互聯網帶寬越來越寬,大家都上網,把數據集中在后臺,大量的數據形成了。一是IT領域在非IT行業的應用、投資;二是從經濟性的挑戰,一個小的數據中心和應用所負擔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現在的機器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服務器,而變成了集裝箱,集裝箱陣列和集裝箱基礎設施。在這里云計算實際上就是數據中心,它把任務都放到網絡上去計算,強調的是性價比,它通過匯集高端的能力來提升計算可利用率、資源配置率和面向終端用戶的方便性。但同時這個的領域競爭開始急劇加劇,在過去十年中,亞馬遜從推出云計算的服務平臺以后,已經連續下調了31次價格,而微軟在兩年前也大幅降價。
但從客觀上來說,互聯網發展和傳統行業的結合有重大的機遇,一是互聯網會逆向整合生產要素。傳統科技創新的基本顯著特征,由技術創新形成產品,然后通過市場來完成銷售,這是一種正向整合要素的基本方式。比如像小米手機,就是通過這種互動方式。也有一些科技的問題,通過這樣的一種方法,由互聯網逆向聚合并放大創新要素,我個人理解也是中國在互聯網+當中彎道超車的第一個機遇。
第二個我認為彎道超車的機會,是對我們產業組織模式和經營管理的方式帶來變化。同時,新技術的發展,材料制造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的結合會創造新的機會。
此外,互聯網和各個行業以及在分布式能源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機會和發展。比如互聯網和城市,我們把醫療、民生、教育、城市規劃、公共安全所形成的基于互聯網下的社會城市,更是社會治理和未來發展的重要結構。因此,互聯網+是一個重要的可能催生新業態,導致制造業變革的一種新的手段,甚至載體。它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以智能化發展為目標建立人機物融合的CPS環境,一面形成新的服務,一面提升制造業的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正在加速融合,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產生持續的變革,無論我們愿不愿意,想不想去做,可能新的供應鏈的形成就是我們新方式的形成。網絡社會加速成型,對互聯網下的個人服務以及社會公共服務模式都有重要競爭,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通過夯實基礎,把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產業和網絡安全作為我們重要的支撐,通過工業和互聯網結合來推動在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重要的就是把基礎設施、IT產業能力、網絡化數據化能力,特別是智能制造兩化深入融合作為我們的重點方向,尤其把互聯網+作為推動制造業變革和推動業務模式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基本手段,通過完善中小企業發展和培育新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的生態以推動制造業和信息化的一種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