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高中語文教師一直使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與消化,難以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應該以生為本,發展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培養閱讀思辨力;引導探究式閱讀,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適當補“鈣”,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沖出“灰色”“死寂”的重圍而“鮮活”起來。
關鍵詞:以生為本 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與方法的影響,當前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尚未深刻領會高中語文新課改的精神,尤其在閱讀教學中存在各種弊端,導致閱讀教學課堂死氣沉沉、黯然失色、毫無生機。隨著高中語文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與時俱進,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自主閱讀體驗,多渠道、多途徑引導學生學會思辨閱讀、創造性閱讀,大幅度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一、發展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培養閱讀思辨力
閱讀分析屬于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需要對閱讀教材中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進行分析,既要分析理解某一個詞語在特定文本中的語境,也要清楚詞語本身的內涵。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常常在教師引導下進行閱讀,閱讀分析比較被動,常常難以自主理解作者為何寫這句話,某個詞語在整個句子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近年來,我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積極發展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努力培養其自主閱讀的思辨能力,讓學生在自主體驗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推理與判斷。譬如,在上《祝福》這節閱讀課時,當學生讀到“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 空的”這句時,我讓學生展開自由討論,自主分析。經過討論,一些學生領會到了:祥林嫂的破碗之所以是空的, 是因為魯鎮人沒有施飯給祥林嫂吃;也有的學生認為魯鎮人對祥林嫂比較淡漠,沒有同情之心。
二、引導探究式閱讀, 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
新課標指出:“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探究式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判讀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主體性人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留給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與時間,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閱讀過程中思考句子、段落、整篇課文的深度及廣度。可以說,高中語文閱讀的探究性學習過程,要讓學生在自覺的“閱讀意識”下,學會超越課文的內涵,探究課文的本質。
我認為,探究式閱讀有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單篇課文的閱讀探究。譬如,在閱讀《米洛斯的維納斯》這篇課文時,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在此,教師可以以這句話為中心,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尋找答案。學生在課堂上圍繞 “維納斯失去的為什么必須是雙臂”“藝術的殘缺一定可以帶來美嗎?”等問題進行自主思考,激發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的同步進行。第二種,兩篇及以上課文進行比較式探究。比如,在閱讀柳永《雨霖鈴》的時候,教師以“殘月”這個意象,與王維的“明月”、李煜的“秋月”、蘇軾的“江月”、李清照的“滿月”等意象進行對比探究,讓學生體會這些意象所蘊含的情感。經過比較探究,學生很快領悟到了 “殘月”在古詩詞中蘊含著詩人的豐富情感。第三種,課文的拓展性探究。比如,可以選用教材中所節選的《紅樓夢》有關章節進行深入、拓展性探究《紅樓夢》中各個人物的形象特征、文章主旨及作者本人。這種新課標所倡導的探究式閱讀是一種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性、主體性、創造性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從被動接受閱讀的重負中解放出來,是一種主動、快樂的閱讀。
三、提升閱讀能力,鮮活課堂氛圍
要給學生一片自由閱讀的藍天,就要堅決打破閱讀教學的瓶頸,沖出“灰色”“死寂”重圍,讓閱讀教學鮮活起來。我的體會是:(1)對學生給予閱讀“心理治療”。有的學生對自主閱讀還不夠適應,習慣了被動閱讀。閱讀過程的轉變對每一名學生而言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主動關心并幫助學生端正不良的閱讀習慣,教育學生敢于自主閱讀。同時,教師也要有信心與耐心,引導學生在閱讀作品時要點燃自己的閱讀熱情,從而實現對文本閱讀的主動閱讀。(2)引導學生在生活經歷與人生體驗中汲取閱讀知識的營養。學生的生活經歷與人生體驗往往比較豐富,蘊藏著許多有益于閱讀能力提高的因素。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外延課文,延伸至自己的生活中,在和家人交談中獲得的經驗與感悟;在圖書館與閱覽室的書刊中汲取多方面的知識,建立立體式交叉的自由閱讀網,在廣泛的閱讀中進一步了解社會、感悟社會;積極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節假日走進社會實施“開放性”閱讀。通過“在家、在校、在社會”之間建立的“三位一體”的閱讀空間,既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視野,又可以引導學生自發地做到“讀而后思”,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3)實施師生對話,進一步釋放“思考權”與“話語權”。 教師可以實施“對話”模式教學,讓師生間樹立一種精神層次的對話關系,讓彼此在對話中敞開心扉,促進學生對課文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從而實現閱讀的成功共享,讓閱讀課堂鮮活起來。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應該以生為本,破除傳統教學的弊病,創新教學方法,在閱讀課堂上釋放更多的“思考權”與“話語權”,點亮高中語文課堂,讓高中閱讀課堂教學“死”去“活”來。
參考文獻
[1]曾祥芹.個性化閱讀要科學化,不要自由化[J].中學語文教學,2007(11).
[2]郭韌希.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2).
[3]葉挺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初探[J].素質教育論壇,2008(4).
[4]楊旸.關于生本教育幾個基礎性問題的探討[J].江西教育科研,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