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信息化環境下財經類跨專業實訓平臺建設研究
張雪梅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跨專業綜合實訓對于財經類管理人才提升專業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跨專業綜合實訓是一項較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構建有效的跨專業仿真綜合實訓平臺,信息化環境使實訓平臺的搭建成為可能。文章闡述了平臺構建的意義,探索了建設內容以及建設成果等基本問題。
跨專業; 綜合實訓平臺;職業核心能力
在對百余家外貿企業的調研中發現,無論生產型的工業外貿企業,還是流通型外貿企業,其對畢業生的要求,不僅包括專業知識,更看重專業技能,甚至還包括學生跨崗位遷移能力和對事務的靈活處理能力等。如何幫助學生從學校到職場順利過渡,從學生思維轉變為職場人思維,以及如何為學生終身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信息化為商科類專業虛擬商業社區提供了可能,利用信息化環境提升商科類人才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是值得高等職業教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1 信息化環境下跨專業協同實訓的必要性
調研顯示,影響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人才的職業崗位遷移能力,要求應聘者能“一人多崗、一崗多能”,另一方面,很多企業認為,影響學生提升空間的,很多并不是其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而是職業素養,包括溝通能力、責任心、抗挫折能力等。比如對于報關員崗位,據青島海關近年來對報關差錯情況的統計,報關差錯較多發生在加工貿易企業加工貿易手冊超量退單、出入境通關單有效期已過、艙單所載明的件數不能與報關單數量相符等。分析造成差錯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專業知識或者專業技能,更多是報關人與委托人溝通不到位,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法律觀念和自律意識比較淡薄而引起的。
1.2 信息化環境下跨專業協同實訓的可行性
現代主流的專業實訓是各專業獨立安排,主要基于軟件實訓的人機對話,即使有些院校想展開跨專業的綜合實訓,限于課程安排及相對獨立實訓場所以及有限的實訓場地,開展跨專業綜合實訓實施難度很大。信息化環境下跨專業協同實訓項目力圖為學生提供一種信息化虛擬的職場化環境,突破原有的實訓資源的時空限制,將原來的人機對話更多地升級為兼具人機和人人對話的仿真環境,通過要求學生合作來完成職場任務,訓練其在現代工商業社會中從事商務經營所需的職業能力,不僅包括專業技能和崗位遷移能力,也包括復雜市場營銷環境下如何學會與人溝通、與人合作、嚴謹細致等品質,從而培養其全局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
2.1 商科類跨專業協同實訓的簡介
以現代工業企業的外貿業務展開為例,實際業務中國際貿易流程通常包括貨、證、運、款等四個環節,貨需要由跟單員完成跟單生產、證和款需要由外貿業務員開拓市場并跟蹤回款進度,而運輸環節通常外包給貨代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展開。我院2013年為大外貿專業群提供了網絡在線實訓平臺,仿真模擬大外貿社區,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的跨專業跨課程的仿真協同實訓。實訓中將生產企業的跟單崗、貿易部門的業務員崗以及物流公司的貨代報關崗由學生分小組模擬操作,應用直觀的SAAA軟件系統(如世格系統simtrade等)支撐,創建信息化虛擬商業社區,通過磋商博弈、角色扮演、協作妥協、頭腦風暴、激勵約束、驗證反饋等多種實訓方法,完成一系列實習項目、訓練任務,從各崗位團隊的組建、公司的注冊成立、模擬崗位角色到完成企業經營競合等四大類信息化環境實習,從知識、能力、職業素養三方面進行過程性評價,最終形成各階段實習成果。在實訓過程中,能力突出的同學會被選為CEO,獲得訂單并持續盈利的企業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
2.2 商科類跨專業協同實訓的實施
每一輪實訓均要成立制造公司(供貨商)、貿易公司、物流公司等交易主體,以及工商、稅務、海關、商檢、銀行等外圍支持單位。學生從貨物選品開始,開展市場調研、制定生產供貨計劃,到交易磋商、合同簽訂、合同履行等,每一輪都要經過反復計算、多次商討甚至激烈爭執才能確定。模擬實訓軟件系統和學生自主構建的群平臺,真實模擬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現代商業社會環境,各團隊完成了從公司組建、人員招聘到經營對抗整個過程仿真的自主經營。每個團隊都體驗了解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實際運營過程,積累成功或失敗的工作經驗或教訓。實訓過程中,很多團隊頻頻受挫。比如從事報關貨代的團隊,因無法為生產企業提供準確的產品HS編碼,無法獲得生產企業的信任,持續數日無法獲得企業訂單而不得不向指導教師求助;進口企業因關稅計算失誤導致產生虧損,且因無法按期還貸而最終倒閉;生產企業因不能及時交出需要完成的供貨量,無奈向其他生產企業購進導致利潤大幅下降;貨代團隊因不能提供客戶滿意的物流方案而無法拿下訂單;各種狀況頻出的同時,團隊成員也收獲良多。實訓小組自主搭建了合作交流的群平臺,利用云平臺及時傳遞所需的單證資料,各團隊磨練了與人溝通、與人合作等職業核心能力,積累了從事商業運營的專業技能和有益的經營經驗。
信息化環境下商科類跨專業的協同實訓項目基于工學結合的理念,不僅關注實際工作過程的操作動手能力,而且關注其中的疑難問題處理和非智力能力的培養,力圖為學生進入真實職場提供一種模擬的職場化環境,按崗位分小組模擬公司計劃組織實施實訓任務,通過讓學生把先前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激發自學的興趣和能力,同時尋求一種整體和綜合的視野,幫助學生積極應對未來的工作需要,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團隊協作等能力,同時傳遞良好的專業文化和企業文化。本項目探索了一條提升學生操作能力以及提高職場穩定性和提升職業發展空間的教學模式,爭取逐步形成一套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方案,并可以為其他實務類課程的教學作為參考。
[1]楊晉,陳甚飛.經管類學科實驗教學體系建設思考[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2,29(03):156-159.
[2]高航.創建法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0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