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 張宇亮


近年來網絡上優秀婚禮視頻的作品愈發增多,這讓許多服務于普通百姓中的婚禮攝像師們紛紛找到了奮斗目標,他們開始賣力地學習和模仿。然而很多攝像師們都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都是同樣的設備,同樣的婚禮,為何我拍不出那么出彩的畫面?為何每次剪輯時都會頭疼畫面的元素搭配呢?
其實,我們稍加分析不難發現,網絡上點擊率高的婚禮視頻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團隊拍攝,他們需要用豐富的元素及鏡頭語言去轟炸你的眼球。以往一名攝像師、一臺攝像機、一臺單反、幾個鏡頭就能拍攝一場婚禮的做法,已經毫無立足可談了。
那么,什么是團隊拍攝呢?多個人共同拍攝就是團隊嗎?我們只有幾個人,能否組成團隊?團隊成員該如何分工?如何產生默契?今天我們以3-4人小組如何在一場普通婚禮中拍攝取勝為案例,與大家共同分享我們的拍攝方式。
團隊拍攝的人員配置
接親過程的人員安排
婚禮拍攝前晚,甲、乙、丙三位攝像師召開碰頭會,確定自己的拍攝內容。在早妝到接親的過程中,安排
名攝像師跟拍新郎,兩名攝像師跟拍新娘。按照常規,男方的準備工作都會比較簡單務實,稍作準備就能出發,甲足夠應付。而女方(新娘和伴娘)則喜歡熱鬧,所以乙、丙一個負責拍人物事件特寫,一個負責拍全景環境。
新郎進入新娘房間后,甲、乙交叉機位,甲拍新娘,乙于白新郎,丙拍全景。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甲、乙、丙三人必須保持在同側,以便防止穿幫越軸現象的發生。等新郎抱著新娘出門時,則變為甲拍新郎新娘,乙拍全景,而丙要立刻趕往酒店拍攝場景布置的空鏡頭。(在四人拍攝時,會安排甲與丁拍攝新郎,一個拍特寫,一個拍環境。隨后丙丁可提前去酒店拍攝婚宴布景的空鏡頭。)
酒店儀式的人員安排
在跟拍婚禮儀式過程中,我們會安排甲、乙、丙呈三角形方位站立,即甲和乙分別站在舞臺左右稍居中的兩側形成一個交叉角度,用于拍攝舞臺上新郎與新娘的表情、動作,且甲在適當時機可兼作游動機位;而丙則作為固定的主機位站于T臺紅毯的起始位置,拍攝舞臺正面。這樣以來,三人即可相互補充左中右三個方位的畫面,也能彌補因換電池和鏡頭所產生的畫面縫隙,確保整個婚禮儀式流程的完整性及角度的多樣性。(在四人拍攝時,會安排丁作為全場的游動機位,負責軌道、穩定器及搖臂的切換使用。因此,丁作為自由人,對各類器材使用的基本功必須非常扎實。)
團隊人員的器材及拍攝技巧
早妝、接親過程
拍攝設備和附件:獨腳架、穩定器、便攜軌道、單反機身、16-35mm&50mm、統一的快裝板
在拍攝新娘早妝中,我們會使用獨腳架+機身+16-35mm&50mm+0.4米的便攜軌道,這幾樣是我們認為最便攜、實用性最強的裝備。因為是西式婚禮,新娘有一套出門婚紗,我們會讓攝影師乙將婚紗掛在環境明亮好看的地方,比如戶外的院子樹梢或室內的客廳,將16-35mm配合軌道用貼地低角度的構圖拍攝2~3組不同景別的仰拍移動畫面,包含仰拍婚紗的遠、中、近景,營造出婚紗神圣、優雅的特性。軌道移動方向可選擇左右、前后或配合腳架進行上下等移動(若有1.5米小搖臂的話,上下移動的畫面會更好看)。而此時的攝影師丙則能在乙于白攝婚紗、婚鞋、婚戒的時候拍攝新娘化妝,兩邊互不耽誤。(注婚紗的拍攝方式也可運用在拍攝新娘化妝的畫面中)。
50mm的鏡頭,我們會盡量用一些平時生活中很少見到的角度來進行拍攝,如正面俯拍化妝、背面仰拍更衣、尋找鏡面反射拍攝倒影等。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很容易營造出柔和虛實的景深感。(注:在早妝中,新娘、伴娘、父母、屋內的賓客都有自己的行為事件,兩名攝像師可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分工拍攝,從而豐富畫面素材。拍攝新郎時也同理可證。)
在新郎進門向新娘求婚告白的過程中,我們會安排所有伴郎伴娘及賓客站在攝像師的對面,讓新人處于賓客與攝像師中間,攝像師統處于背靠窗戶光源的面,比如新娘坐在床上,新郎半跪于新娘面前,賓客站在床的左邊,攝像師統一站在床的右邊。拍攝時,甲、乙兩名攝像師分別立于新郎與新娘的斜后方,用50mm最大光圈順光拍攝,兩人的構圖均從新郎或新娘的肩膀處框住對面主角,虛焦的肩膀及清晰的人物主體,可以很明確的交代兩人的表情和動作。丙則立于甲、乙的中間位置,用廣角鏡頭拍攝新郎新娘及周圍賓客的全景,這樣一來,房間里所有的人和事件都能拍攝到,攝像師也不會互相穿幫影響。(若有丁攝像師,則可在這時間先行去酒店拍攝空鏡頭,從而節省時間,拍攝更多的畫面元素。)
酒店婚禮儀式
婚禮儀式部分,是婚禮當天最重要的部分。為了確保舞臺上的畫面能夠穩與正,我們會安排丙做為主機位,用三腳架搭配70-200mm站在T臺紅毯的起始位置,這個位置可以非常居中的拍攝舞臺。不過,在當主持人、新人及父母走上T臺時,都必須臨時挪動主機位置,因為主機位會擋道。因此,持穩定器的游動機位必須保證好畫面的銜接,從而彌補主機位臨時移動位置時的畫面空白。
當然,想必細心的你一定在設備列表中看見了“統一的快裝板”這個東西,它的作用,將會在酒店儀式部分大大的發揮出來。
在確定了丙的主機位后,我們就要安排好甲、乙的機位了。為了能夠將現有的人力資源發揮到極致,我們可以把甲做為相對的游動機位,因為所有相機的快裝板與設備的云臺都是統一的型號,所以我們可以快速的將相機在獨腳架、穩定器、軌道甚至搖臂上進行轉移。比如,在新人進場的時候,舞臺旁的乙拍攝主持人,甲就能算好提前量,提前將相機從獨腳架云臺上卸下安裝到穩定器上,快速跑到宴會廳大門口,跟隨拍攝新人進場的畫面(統一快裝板可以避免因拆裝不同口徑快裝板浪費時間造成事件畫面沒拍到的現象,也可以方便隨時與搭檔交換設備進行拍攝)。當新人與父母進行交接儀式時,甲可以趁機將穩定器撐在地面,穩定的仰拍交接儀式,為丙的主機位重新歸位進行銜接。當新郎與新娘都站到舞臺上,且確保乙與丙的機位都穩定了,甲就可以做為自由人任意在獨腳架、穩定器、軌道及搖臂上進行發揮了。當然,前提是甲的拍攝功力要非常的優秀。
其實,四人組合的方式我認為是最完美的拍攝方案,因為可以確保在儀式過程中甲、乙、丙三人同步兼顧左中右三路的畫面,丁則用來進行富有意境及藝術感的創作。比如,在新人上場走T臺紅毯的時候,甲、乙分別從舞臺下的左右兩側用70-200mm拍攝新人正面的動作和表情,丙在紅毯起始位置用70-200mm拍攝新人從紅毯走上舞臺的背影,丁則可以用軌道貼地滑動拍攝路引與新人前虛后實的畫面,或者丁用穩定器變換著方位跟隨拍攝新人走路的姿態。相信大家都看過周董的婚禮HV,攝像師就是用三軸陀螺儀穩定器跟隨拍攝周董與其妻從交接到紅毯再到儀式區的全過程。什么,你沒看過周董的婚禮片?不知道什么叫做“三軸”?那你真得趕緊上網科普下了。
此外,在新人互相宣讀誓言時,甲、乙分別從新人的身后拍攝對方正面、丙從舞臺正前方拍攝兩人側身全景的固定鏡頭,而丁則可操作軌道或搖臂拍攝運動鏡頭。這樣來,畫面想沒有立體感都很難,而且,后期剪輯的時候,豐富的畫面元素也能很容易剪輯出視覺效果,而這,正是團隊協作的意義所在。其實,婚禮團隊拍攝并不難,難的是坐井觀天不動腦筋。這幾年國內外的很多大師以及優秀的婚禮拍攝團隊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Workshop,只要自己擁有一顆熱愛學習的心,多出門走走,多聽課,多思考,多實踐,多與同行交流,哪怕你的團隊規模再小,也能逐漸成長為所在地婚禮圈的明星。責編/史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