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崔繼鵬
區域經濟 Regional Economy
大都市區界定對北京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崔繼鵬
摘要:本文從大都市區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入手,首先用數據表明延慶、密云等縣與北京市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較大,它們雖屬于北京的行政范圍,但不應劃入北京大都市區;其次我們介紹了美國和日本大都市區統計指標體系的發展歷程,得到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最后我們以人口密度、通勤時間、通勤率等指標為統計依據,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和GIS技術界定北京大都市區范圍,這一范圍精確到街道、鄉、鎮一級。
關鍵詞:大都市區 通勤 人口密度 統計指標體系 地理信息系統
大都市區是當代城市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不僅表現在大城市數量急劇增加,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大都市區的時空形態。大都市區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城市的地域空間與規模,而且也使生產要素的流動以及政治、社會結構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并正在成為各國資本累積、經濟競爭和社會生活的主要空間尺度。然而現在學者在對城市研究時仍然局限于行政邊界,這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該區域內的真實情況。大都市區是以其經濟聯系的緊密程度確定的,以大都市區為基礎進行研究有利于更加科學地評價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力和經濟潛力,同時我們要注意區分大都市區范圍和行政區劃范圍的不同。
以北京市為例,最近一次的行政區劃調整是在2010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市政府關于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原有的東城區和崇文區合并成為新的東城區,原有的西城區和宣武區合并成為新的西城區,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東城區、西城區;城市功能擴展區包括海淀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城市發展新區包括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房山區、大興區;生態涵養發展區包括懷柔區、平谷區、門頭溝區、密云縣、延慶縣。至此,北京形成了今天16區的格局,共有140個街道辦事處、142個建制鎮、35個建制鄉、2554個社區居委會和3955個村民委員會,常住人口2151.6萬人(2014),面積1.641萬平方公里。隨著城市的擴張,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城六區”的概念。
我們比較可以發現,延慶縣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北京市整體差距較大,而且從延慶到北京市中心的通勤時間遠超過兩個小時,通勤成本較高,只有極少數人會在兩地間每日往返,同時二者的經濟聯系并不十分緊密。如果在計算北京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城市發展潛力的過程中把延慶縣包括在內,很明顯,得出的結果不能如實反映北京的情況,更不能充分說明北京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和主要面臨的問題。
因此,為了科學地評價大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需要用統一、規范的方法對其大都市區的范圍進行界定,并在大都市區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研究。
Forstall等人在2009年提出了可以在國際上通用的統計指標體系和步驟來確定大都市區,以更好地進行不同國家間的對比。我們結合美國、日本定義大都市區的經驗,總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定義大都市區的步驟。步驟一:以北京城六區(即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海淀區、石景山區)為城市中心區的大致界線,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各街道、鄉、鎮人口數據和面積數據計算人口密度,以相應的人口密度為下限來確定城市中心區的街道界線,再結合相應商家、企業、學校所在區域準確劃定人群上班聚集的城市中心區。步驟二:借鑒美國和日本關于通勤確定大都市區外圍區域的經驗,以兩小時通勤時間從城市邊緣能夠到達城市中心區為標準,考慮大都市區的連綿性,確定大致的大都市區范圍。步驟三:參考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北京統計年鑒和河北統計年鑒,整理收集北京大都市區邊緣地區各街道(無街道考慮鄉、鎮)的人口增長率、農業人口比重,如果一個地區有高于平均水平的人口增長率和非農人口比例,同時以通勤調查問卷的方式確定邊緣地區的通勤率,通勤率5%以上認定是大都市區的范圍。
首先我們根據步驟一,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和北京民政局各街道、鄉、鎮的土地面積,同時考慮到大都市區的連綿性,將人口密度大于1萬人/平方公里的街道、鄉、鎮劃入北京大都市區城市中心區的范圍。
我們所界定的北京大都市區城市中心區的范圍包括:東城區全區,西城區全區,海淀區除青龍橋街道、香山街道、萬柳街道、東升街道、溫泉鎮、四季青鎮、西北旺鎮、蘇家坨鎮、上莊鎮以外的所有街道,朝陽區除建外街道、麥子店街道、垡頭街道、高碑店街道、將臺街道、小紅門街道、十八里店街道、平房街道、奧運村街道、來廣營街道、常營街道、金盞街道、孫河街道、崔各莊街道、東壩街道、黑莊戶街道、豆各莊街道、王四營街道、首都機場街道、東湖街道以外的所有街道,石景山區的八寶山街道、八角街道、金頂街街道、魯谷社區,豐臺區的右安門街道、西羅園街道、大紅門街道、東高地街道、東鐵匠營街道、豐臺街道、方莊街道、馬家堡街道。共包括88個街道、鄉、鎮,總面積412.26平方公里,總人口803.41萬人,人口密度為1.95萬人/平方公里。
其次根據步驟二,利用上述已經劃定的城市中心區,根據實際走訪確實兩小時能夠到達的區域,這也就是大都市區的大致界限。然后參照步驟三中的人口增長率和非農人口比例,同時考慮大都市區的連綿性和調查問卷得到邊緣地區的通勤率,最終確定精準的大都市區范圍。
我們界定的大都市區范圍包括:東城區全區、西城區全區、海淀區全區、朝陽區全區、石景山區全區、豐臺區全區、通州區全區、大興區全區、順義區的天竺鎮、李橋鎮、李遂鎮、南彩鎮、仁和鎮、馬坡鎮、高麗營鎮、后沙峪鎮、南法信鎮,昌平區的天通苑南街道、天通苑北街道、東小口鎮、霍營街道、回龍觀鎮、北七家鎮、沙河鎮、百善鎮、小湯山鎮、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陽坊鎮、馬池口鎮、南邵鎮、崔村鎮、興壽鎮,門頭溝區的大臺街道、王平鎮、妙峰山鎮、軍莊鎮、龍泉鎮、城子街道、大峪街道、東辛房街道、永定鎮、潭拓寺鎮,房山區的河北鎮、燕山地區、周口店鎮、韓村河鎮、長溝鎮、石樓鎮、城關街道、新鎮街道、青龍湖鎮、閆村鎮、琉璃河鎮、竇店鎮、長陽鎮、良鄉鎮,河北涿州市的東仙坡鎮、碼頭鎮、百尺竿鄉、刁窩鄉、義和莊鄉、雙塔街道、清涼寺街道、桃源街道,河北固安縣的固安鎮、宮村鎮、知子營鄉、公主府鄉、東灣鄉,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鎮、高樓鎮、齊心莊鎮,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的大廠鎮、夏墊鎮、祁各莊鎮、邵府鎮,河北省香河縣的淑陽鎮、蔣辛屯鎮、鉗屯鎮。總面積為1829.83萬人,總面積7192.3平方公里,共包括北京直轄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區。
諸如延慶縣、密云縣等雖然已被劃為北京市,但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主要屬于農村,且與北京市區的通勤聯系、電話聯系、經濟聯系等并不密切。以延慶縣為例,2012年常住人口為31.7萬人,土地面積為1993.7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159人/平方公里,農村人口為16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為838388萬元,地區人均生產總值為2.64萬元。而東城區常住人口90.8萬人,土地面積41.8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1691人/平方公里,無農村人口,地區生產總值14501308萬元,地區人均生產總值15.97萬元。北京市常住人口2069.3萬人,土地面積16410.5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261人/平方公里,農村人口285.6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78794000萬元,地區人均生產總值8.64萬元。
首先,大都市區的科學界定有利于更加準確地估計我國的城市化形勢。我國城市化水平在改革開放以后突飛猛進,但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提高卻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城市病。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要迅速地趕超西方國家,就必須重視大都市區的作用,在大都市區范圍內進行經濟統計,更好地估計城市發展,有利于中國的經濟發展。
其次,大都市區范圍的界定有利于形成整個社會的資源節約。發展大都市區經濟符合我國國情,可以加強中心城市與腹地的聯系,減少物流成本,在城市和區域之間會慢慢形成產業的合理布局。
最后,大都市區經濟發展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區域差距不斷擴大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通過大都市區的科學界定,在一定空間上形成分層次的城市區,將通過網絡聯系實現有效結合,促進城市主導產業崛起,進而吸引其他經濟活動向增長極的靠攏,形成合理的分工格局,提升大城市區的經濟發展。
本文借鑒美國、日本兩國定義大都市區的經驗和教訓,利用三個步驟初步定義了北京大都市區,為以后更好地研究北京的城市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我們界定的北京大都市區告訴我們,北京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在河北境內的東南方向而不是北京行政區劃內的延慶密云等縣。同時北京要治理擁堵,也要重視大都市區的作用,響應中央號召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充分利用軌道交通的建設,使北京的通勤半徑更大,減少通勤時間,從而達到疏散人口、解決擁堵的問題。但大都市區的范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軌道通勤的建設以及北京東南方向地理條件的優勢,越來越多的街道、鄉、鎮會劃入北京大都市區,國家也應該盡快出臺官方的大都市區統計指標體系順應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便于國家和學術界進行發展規劃時能夠有章可循,又可以與國外的大都市區發展進行對比,更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榮朝和.重視大都市區在城市化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4(3).
[2]羅海明.美國大都市區劃分指標體系的百年演進[J].國際城市規劃,2007(22).
[3]洪世鍵.大都市區概念及其界定問題探討[J].國際城市規劃,2007(22).
[4]王放,陳金.北京大都會區的界定與探討[J].中國人口科學,2014(3).
[5]高豐.中國大都市區界定探討——基于五普分縣數據的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6(16).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9(c)-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