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 宋洋洋 邱子億
創新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模式①
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 宋洋洋 邱子億
摘要: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文化資源供給方、文化資本持有者、文化產業管理部門對文化產業項目分別有著展示推廣、精準篩選、高效管理的迫切需求,文化項目的展示服務需要創新模式,更需要建立一個依托創新服務的高實用度的服務平臺。本文確定創新性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模式需要一個集采集平臺、數據挖掘平臺、分發展示平臺于一體的文化產業項目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平臺,并提出在建立這個平臺的基礎之上,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創新的意義和未來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文化產業 展示服務 創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條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文化產業在產業特點、發展基礎、市場需求、增長速度等方面都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標志著我國發展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文化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目前,我國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尚不完善:文化產業體系區域布局不合理;文化產業格局的多元化很難高效地施展優化工作;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需要體制機制進一步創新;我國的文化消費潛力還遠未得到釋放等。這些問題可歸結于在文化產業資金、人才、技術、項目、產品、專業服務、信息等方面的問題和瓶頸,而其中大部分問題和瓶頸的解決和突破,有待于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的建立和不斷完善。
文化產業項目的展示服務需要通過文化產業項目展示平臺來實現。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項目展示平臺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平臺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是,平臺供給依然不足,與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戰略需求不相適應,項目展示平臺建設的滯后與相關主體對項目展示的需求間的矛盾已日益凸顯。通過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平臺功能,加快完善已有項目展示平臺、創新平臺管理體制機制、形成文化產業項目展示體系已刻不容緩。
2.1創新展示服務平臺功能概述
建設以開放的文化產業數據采集平臺、文化產業項目數據分析平臺、文化產業項目及產品的分發展示平臺三大平臺為主體框架的文化產業項目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平臺,實現文化產業項目資源的海量數據采集與存儲、數據挖掘和分發展示等功能,為文化產業各類主體提供項目、產品信息存儲、挖掘、展示與交易的系統性服務。構筑文化產業發展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產業的“水、電、氣”系統,創新產業業態與發展模式,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系統,有效帶動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具體功能表現為文化產業項目與產品數據采集功能、文化產業項目與產品信息數據挖掘功能和文化產業項目與產品信息分發、展示與交易功能。
2.2開放采集平臺
開放采集平臺旨在實現文化產品、項目信息的收集。通過互聯網、網絡通訊交互等技術建設多格式、開放式的信息采集平臺,分析文化產業特點,設計出專屬于文化產業產品、項目的數據庫模型。數據采集方式設置為數據導入和用戶上傳兩種形式,最大限度地擴大數據采集渠道;根據采集需求對文化資源、資本擁有者、政府、消費主體等目標群體開放信息上傳端口,讓其按照所設計的數據庫模型填報有關數據;采集數據主要為文字和圖片的形式,所有上傳數據都可以在后臺進行審核,并設置搜索、查詢、篩選功能。
2.3數據挖掘平臺
數據挖掘平臺旨在實現文化產品、項目的分析。數據挖掘平臺搭載了儀表盤、靜態報表、即席查詢、多維分析、導航分析、主動預警、離線分析、Office插件等全套商務智能系統(BI),通過BI系統,從多個維度進行數據分析,能夠在同一個儀表盤中實現鉆取到任何一張報表,并根據預設的模板,錄入文化產業不同行業的整體數據,生成行業整體發展狀況。同時保證數據分析能夠按照定制要求進行,為各類目標群體提供搜尋自身感興趣的文化產品、項目信息提供便利條件;并對數據分析結果進行直觀化和多樣化展示,提供離線分析和快照(簡報)功能,使目標客戶在不聯網的情況下也能在移動設備上進行分析,界面和操作方式與聯網狀態下完全一致。
2.4分發展示平臺
分發展示平臺旨在實現文化產品、項目的展示與信息推送。平臺是以虛擬3D和網絡通信交互等技術為基礎的在線展示門戶網站,對文化產業項目進行多維度高質量展示,并具備對特定用戶的分類推送功能,能夠對產品、項目信息進行定制、RSS訂閱,推動項目信息的科學分析與歸類展示,為各類目標群體提供搜尋自身感興趣的文化產品和項目提供便利條件。
平臺根據用戶上傳的不同需求,通過后臺自動篩選符合要求的數據內容,及時、準確地進行定向推送,用戶可在自己賬號的專屬頁面里看到來訪用戶信息、查詢信息推送動向及相關數據,保證此類動態信息能夠實時更新。平臺還可根據用戶的點擊瀏覽偏好,主動推送其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及廣告。并根據用戶級別和平臺使用要求,設置不同訪問權限,展示或隱藏部分數據信息。
3.1對利益相關方的意義
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是指為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針對文化產業相關主體一定時期的公共需求,通過組織整合、集成優化各類資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礎設施、設備和信息資源等各類渠道,以期為此類主體的公共需求提供統一的輔助解決方案,達到減少重復投入、提高資源效率、加強信息共享的目的。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分別對以下幾個主體有著重大的意義。
3.1.1項目本身
發展文化產業項目需要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的宣傳推廣,而其中文化產業項目展示平臺是一個面向全社會大平臺,讓方方面面都關注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一個成熟的展示平臺上,文化產業項目的投融資對接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優質項目的示范性也能在更廣闊的范圍下傳播。從項目申報開始都是在社會的監督下進行的,項目的規范性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針對不同類型文化產業項目的不同特征,借助項目平臺的信用評級系統、項目評價系統、版權資產評估系統,構建科學的項目評價體系,為文化產業司各處室工作提供項目綜合服務;可以提供項目動態監管服務,及時更新項目信息,實時監測系統,動態追蹤項目各個階段的發展情況,對文化產業項目進行定期考核。
3.1.2對文化企業
創新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社會關注度,讓企業重視自己的存在和發展,努力提高企業的發展能力和項目質量。同時,可以為文化企業提供多方面服務,降低企業創新創業成本、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組織和開展產業技術研發、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此外,項目信息資源整合平臺直接服務于文化產業項目,滿足企業贏利性要求,有利于促成合作和項目的成交。
3.1.3 政府管理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政府從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這就要求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充分的了解。而透過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政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產業、文化企業、文化產業項目以及文化與金融和科技的關系,實現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更好地發揮政府財政的作用,提高財政效率。此外,通過建立項目展示平臺,提供市場監測和政策研究服務,能及時發現文化市場失靈的現象,并采取有效的政府干預措施進行解決。可見,項目展示服務對于政府管理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1.4 金融機構
文化產業項目展示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快速找到優質項目,提供文化產業項目融資在線受理服務。項目融資企業按照規范的在線融資申請程序,依據要求提交完整的申請材料,系統自動推動融資需求給指定的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可在線接收項目企業融資申請,提高投資效率。此外,金融機構可以在公共平臺中對項目動態進行實時監管,隨時了解項目的進度和發展過程,讓金融機構獲得投資收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
3.2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未來發展目標
3.2.1實現文化產業項目(需求)信息的海量存儲
通過開放式信息采集系統,為文化資源擁有者、文化資本擁有者、政府、服務中介等各類目標群體提供數據上傳端口,打造全國最大的文化產業項目(需求)數據庫。
3.2.2實現文化產業項目(需求)信息的深度挖掘
利用商務智能系統(BI)實現對文化產業項目(需求)信息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數據挖掘,提升信息的利用率,促進文化產業項目(需求)的開發與利用。
3.2.3實現文化產業各類主體間的直接對接
以網絡交互、3D虛擬現實等技術為基礎,為文化資源擁有者、文化資本擁有者、政府管理部門、服務中介等各類群體提供網絡交流平臺,實現文化產業各類主體間的網絡對接。
3.2.4 實現文化產業項目(需求)的線上線下立體服務網絡
在文化產業項目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平臺線上服務(數據錄入、數據展示、數據挖掘、網絡對接等)的基礎上,提供一系列的線下配套服務(文化資產評估評價服務、文化投資項目評價服務、文化企業信用評級服務、管理咨詢服務、市場監測和政策研究服務、人才培養、人力資源服務等),實現文化產業項目(需求)的立體服務網絡。
3.2.5 為文化產業項目提供增值服務
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可以為文化產業項目提供項目評價服務;信用評級服務;資產評估服務等。
未來幾年,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建設應立足文化的區域特點和產業特色,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重點建設基礎性、公益性、開放性、滲透性的項目展示平臺,形成集國家級和地方級、綜合性和專業性為一體,提供人力資源管理服務、管理咨詢服務、投融資服務、品牌推廣與市場營銷服務、專業技術服務、信息交流服務、創業孵化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和交易服務等全面高端服務,具有更高的服務標準和更大的服務范圍,種類齊全、布局合理、特色鮮明、裝備先進、功能完善、運轉高效、資源共享的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文化產業項目展示服務體系,為我國文化產業提供持續有效的服務基礎保障和條件支撐,從而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齊仁慶.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的政府職能[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1(05).
[2]石巍.當前社會轉型時期文化建設的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3.
[3]薛保勤,解國記.理性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10).
[4]張琳.美國文化產業發展分析[D].吉林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9(c)-139-03
基金項目:①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大學科技園文化科技服務集成與版權交易服務應用示范》(2012BAH8 7F01)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