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佳佳
電影藝術并不是日常記錄,不會把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詳細記錄下來。電影是挑出每個最有表現力的畫面壓縮成一定時長的、連貫性的藝術,如何使得畫面造型簡單且具有表現力,讓觀眾不會因為繁瑣且冗長的故事細節而感到疲倦,也不讓觀眾因為情節跳躍太厲害而不明白創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這是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面對無數個鏡頭造型,考慮到故事梗概、時長等因素,無法一一將所有故事細節呈現給觀眾,這時候就需要對影像造型進行簡化。簡化使得故事更具有表現力,一定程度上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力,使觀眾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引起觀眾不同的情感變化,這便是簡化的魅力。
我們的視覺并不是攝像記錄的機器,而是有機體在生存過程中用來對外界作出反應的工具,與之關系最大的不是物體的色彩、形狀等直接的視覺要素,而是這些要表現出來的性質。比如,普通觀眾看到一段表現異域風格建筑影像時,他們很少會仔細注意窗戶上的裝飾花紋究竟是什么樣的,更不會像攝影師一樣分析這些建筑所處的光效環境。觀眾感興趣的是這段異域建筑題材的影像給他帶來的以往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便是影像造型所帶來的心理效應。
藝術的簡化有兩種方式,其中之一是舍棄,是從量的角度來考慮的,也就是說某一視覺樣式中,只包含很少的成分,成分與成分之間的關系簡單。①將畫面中一切可有可無的成分都舍棄,從而使畫面達到非常極致的簡約,產生視覺美感。另一種簡化方式——保留,因為在畫面中出現的視覺要素數量很少,使得每一個都會在畫面結構和象征意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這就需要創作者保留有重要表現特征的造型,從而達到渲染主題的效果。
類似影像造型的舍棄與保留在電影《致命魔術》中得到了運用,當伯登用魔術把警察愚弄的時候,畫面中表現歡呼的場景我們只看到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內容:人物的身體、揮舞的手臂以及歡呼的嘴巴,畫面呈現了很少的造型元素。(圖1)在這個場景中所要表現的概念里,人物之間的區別是不重要的,所以只保留了一種人物角色的“外形”,肢體動態中手的揮舞動作是最簡化的。這種超現實色彩的簡化,不僅沒有使畫面顯得單調乏味,反而使每個視覺要素在審美層面以及象征層面都產生了強大的表現力。這種超現實主義的簡化方式在使用時會受到影片題材的限制,是無法在現實主義的影片里普遍使用的,但是將畫面中可有可無的視覺成分除去,只保留最有價值部分的簡化指導思想,對電影攝影創作來說具有應用的普遍性。

圖1
我們所熟悉的中國的古典建筑在很多細節上看起來都是繁冗的,但是在整體的視覺特征上卻是十分明確和統一的。所有的細節成為支持這個統一視覺特征的組成部分。同理在電影中簡化的最終目的,不是一味地減少畫面中的視覺要素,視覺藝術領域里簡化的目的是強調視覺特征。也就是把與主導視覺特征不符合的部分或組織方式舍棄,只保留能夠體現主導視覺特征的成分,達到表現目的。另一種情況是,如果畫面的內容很多很繁亂,而畫面的結構特征是簡化的,那么畫面也是簡化的。所以簡化并不是簡單的刪減,而是強化視覺特征,達到明確、統一、無干擾的表現方法。
藝術的簡化與藝術的豐富性是不矛盾的,而且成熟的藝術品必須具有最低限度的豐富性,因為缺少適當豐富性的視覺影像會令人乏味,但是如果一個造型盡可能地減少結構特征,把復雜的材料組織成有序的整體時,使主視覺結構特征清晰突出,這才是簡化的真正意義。例如在電影《致命魔術》中伯登出現在倉庫中的情景,創作者在這個場景中圖案始終都是以灰黑為主的色調,使得橡皮球在畫面中十分醒目,其醒目的程度還要強于場景中的人物甚至是主要的人物。(圖2)我們可以隱隱約約感覺到橡皮球在畫面中似乎有特殊的地位,有著特殊的視覺象征意義。這便是導演想要強化橡皮球這個物體造型的原因,通過強化橡皮球的造型來引發觀眾思考,同時也可以看到,橡皮球這個造型其實是貫穿影片始終的,就好像橡皮球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代表伯登這個人物形象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動狀態,這些細節被完美地控制在各個層次中,增強了影片的精神內涵。

圖2
影響簡化的因素,首先是表現對象本身所具有的特征。當然,表現對象的特征是建立在藝術創作者感受的基礎之上的。創作者拍攝的對象要有敏銳的感受力,感受到造型與眾不同的特征。所以說藝術創作者的審美感受,也就是黑格爾所說的藝術家“心靈性”的內容,是進行藝術簡化的基礎。
在電影《致命魔術》中安吉爾和看門人來到后花園中,就是一個非常簡化的畫面,只用了三個造型來表現畫面:布滿燈泡的大地、兩個人物、灰蒙蒙的色調造型。(圖3)畫面中身著黑色衣服的兩個人物的造型與整個霧蒙蒙的背景造型聯系在一起,加上地面上鋪滿閃著亮光的電燈泡,使整個結構看起來既簡化明了又有層次感,同時又大大渲染了安吉爾的神秘感,加重了整個故事懸疑的氛圍。霧蒙蒙的背景、鋪滿整個地面亮閃閃的燈泡、隱約之中兩個黑色人物形象,這并不是造型的隨意疊加,而是經過創作者的精心設計后有意識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看到此場景時,既有享受的欣賞,同時也加重了觀眾的好奇心進而激發觀看欲望。

圖3
其次,知覺對象本身與它所要傳達的意義之間的關系,例如:我們看到骷髏會想到死亡,看到玫瑰會聯想到愛情,這種知覺本身特征對簡化的結果也有直接的影響。因為,在進行藝術簡化的過程中,主導的視覺方向確立之后,需要將與造型特征不統一的視覺要素弱化或進行調整,而且要特別留意那些能夠體現重要意義的要素(比如暗示故事發展或有重要象征意義的要素),要將它們進行適當強調,甚至成為主導的視覺要素。電影《致命魔術》中很多鏡頭都會出現橡皮球,因為這個橡皮球是敘事中的重要元素。在電影中,有著重要象征意義或敘事意義的視覺要素,是創作者在建構畫面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很多不夠簡化的視覺內容,都會給人一種造型特征不清晰、敘述含糊、不知所云的感覺。
面對這樣含糊的“局面”,有兩個方面可走。在《藝術與視知覺》中,魯道夫·阿恩海姆稱這兩種方向為:“平整化”和“尖銳化”②。“平整”就是消除畫面中“傾斜”“不對稱”“差異性”等不穩定的因素,而強化畫面的規則性、對稱性、穩定性以及重復性。平整的畫面給觀眾的感覺是穩定的、平穩的、莊重的。“銳化”畫面,就是強化差異,加強差異,強調傾斜,消除模糊,與平整的方向相反。所得到的畫面效果是夸張的、緊張的。平整與銳化是控制畫面的兩種防線,在同一部影片中是可以同時使用的,這也是形成視覺節奏的重要手段。
電影是一種表現藝術,通過視覺語言來傳情達意。隨著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受眾對電影影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影像造型的心理映射彌補了造型藝術心理層面研究的缺失,為電影藝術發展提出了新的理論方向。
注釋:
①鄭國恩.影視攝影藝術賞析[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②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