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微壟溝灌技術是利用機械將土地平整成微壟,在壟上或溝內種植作物,在壟溝內實行節水灌溉的農田高效節水技術,主要在麥類等密植作物上應用。適用于年降水量在50~250毫米的干旱灌溉農業地區。
1.地塊選擇
選擇有灌溉條件及地力基礎較好的地塊,以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的地塊為佳。
2.精細整地
秋后耙耱平整土地,除去大的土塊和雜草,盡量做到耕作、耙耱、施肥、播種連續作業,以減少土壤水分散失,保證土壤墑情,提高播種質量。
3.施肥
播前結合整地,每公頃施入農家肥45000~60000公斤、氮150~195公斤、五氧化二磷120~150公斤。施肥量按照目標產量在上述范圍內調整。
4.選用良種
選用耐旱、抗病、抗干熱風、抗倒伏、耐鹽堿的優質高產品種。如冬小麥品種選擇蘭天系列和隴原系列品種,春小麥品種選擇隴春27號、西旱1號、西旱2號、西旱3號、定西35號、定西38號等。
5.種子處理
播種前,每公頃用50%辛硫磷乳油1500毫升兌水30~45公斤拌小麥種子150公斤,堆悶2~3小時后播種。
6.土壤處理
對地下害蟲為害嚴重的地塊,起壟前每公頃用40%辛硫磷乳油7.5公斤加細沙土45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地表。雜草危害嚴重的地塊,土壤濕度大、溫度較高地區,每公頃用50%乙草胺乳油750~1050克兌水450公斤,冷涼地區每公頃用50%乙草胺乳油2250~3000克兌水600~750公斤噴灑處理土壤。
7.起壟覆膜
選用多功能微壟起壟機(起壟、施藥、覆膜、打滲水孔多壟溝一體化機械)用拖拉機牽引起壟覆膜。沿地形由高到低起壟種植。壟幅60厘米,每幅起3個相同的微壟,壟寬20厘米,壟高8~10厘米。兩個作業幅相接,形成40厘米的操作寬壟,便于田間作業。起壟前撒毒土、噴除草劑,然后用幅寬120厘米、厚0.008毫米的地膜全地面覆蓋。每幅地膜凈覆蓋寬度為100厘米。兩幅地膜相接處用土壓實,每隔1.5米左右橫壓土腰帶。及時在壟溝內壓土1~2厘米。地膜每公頃用量75~90公斤。
8.播種
提倡適期早播。一般地表解凍6~8厘米即可播種。沿黃灌區播期在3月5日至10日,河西平川灌區在3月上中旬,祁連山冷涼灌區和中部海拔1900米以上灌區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微壟上或溝內用手推輪式穴播機播種,每壟或壟溝播種1行,每穴8~10粒種子,播種深3~5厘米。播種量應根據產量目標、品種特性、當地出苗率來確定。冬小麥每公頃播種量控制在150~180公斤,春小麥每公頃播種量控制在195~225公斤。
9.田間管理
苗期管理:為保全苗、促壯苗,要足墑播種。出苗期若出現土壤板結應及時破除,播種后要經常檢查土壤墑情和出苗情況,若墑情太差,要補出苗水,以保證全苗和壯苗。
肥水管理:出苗后及時整理灌溉水溝,修整不規范的壟溝、壟面,以保證灌水順暢,生育期灌溉3~5次。適時灌好頭水,特別是土壤墑情較差的地塊,頭水要相應提前,灌溉次數適當增加。灌溉時要小水溝灌,杜絕大水淹沒壟面。視生長情況每公頃適當追施尿素75~150公斤,追肥應在第1次、第2次灌溉前施入。
病蟲害防治:出苗后,田間發現因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為害導致死苗率達3%時,每公頃可選用5%辛硫磷顆粒劑30公斤,或3%辛硫磷顆粒劑45~60公斤,或20%甲基異柳磷乳油3公斤摻細土450~600公斤拌勻后開溝施或順壟溝撒施。小麥紅矮病、黃矮病、麥蜘蛛每公頃用50%樂果乳油1.25~1.50公斤,或40%速滅殺丁乳油300毫升兌水750公斤噴霧防治,間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
后期管理:生長后期氣溫高,干熱風比較頻繁,易造成植株青干,應噴施2克/公斤磷酸二氫鉀溶液和2~3克/公斤“天大2116”生命素葉面肥等,增強作物的抵抗力,以確保籽粒飽滿,正常成熟。
10.適時收獲
蠟熟末期是收獲適期,如遇不良氣候,收獲期要適當提前。
11.回收殘膜
小麥收獲后,應及時清除殘膜,保護環境。
(甘肅省農業節水與土壤肥料管理總站 萬倫 郵編:7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