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投餌技巧是實現養魚高效的關鍵措施。投餌應掌握“勻、足、好”的基本原則,堅持“四定”“四看”投喂法。現將高效養魚的投餌技巧介紹如下:
一、掌握“勻、足、好”的投餌原則
“勻”:根據不同養殖對象、不同生長階段魚類攝食的營養需要,每天均勻地投喂。在正常情況下,前后兩次的投餌量應相差不大,不能忽多忽少,以免魚類時飽時饑,影響消化、吸收和生長。投餌均勻,不但能提高餌料利用率,降低餌料系數,還能降低魚病的發生概率。
“足”:以最經濟的投餌數量滿足魚類生長對各類營養物質的需要,從而提高餌料利用率。
“好”:要求餌料質量優、新鮮適口、營養全面。用配合飼料養魚時,必須適當投喂魚類喜吃的天然餌料,以防止配合飼料在某些營養成分方面的不足。
二、堅持“四定”“四看”投喂
(一)“四定”投餌
1.定質:優質餌料要求具有營養全面、配方科學合理、粒度大小適宜、水中穩定性好、餌料系數低等優點,要根據養殖魚類不同品種及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要,兼顧精料和天然餌料的合理搭配,選擇能滿足魚類營養生長需要的優質餌料,同時還要注意餌料的誘食性和適口性。
2.定量:根據池塘條件,魚類品種、規格、數量,以及不同季節、 天氣等確定日投餌量,做到有節制地均勻投喂,一般以魚類能在2小時左右全部吃完餌料為度,或以80%~90%的魚吃完游走即可。要保證魚類吃飽而無剩余,投喂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魚類的生長。
3.定位:投喂餌料要有固定的食場,以培養魚類到食臺吃食的習慣。投餌時可進行馴食,先撒少量碎細精料于食臺邊,用敲擊飼料桶等物體的方式發出特定響聲進行誘食,以后逐漸定點投喂于食臺。這樣,既可隨時掌握魚類的吃食、活動情況,以便增減投餌量,提高餌料的利用率,又有利于防病。
4.定時:投餌在季節上應爭取提早開始投喂,盡量晚結束投餌時間,以延長魚類的生長季節。在生長期內,每天投喂的時間應相對固定。在正常情況下,每天上午8—9點和下午3—4點投喂兩次,盛暑天氣下午投喂可推遲到4—5點。最好能讓魚類在池水高溶氧條件下吃食,以提高餌料利用率;魚種池每天應投喂3~4次,最后一次投喂時間以在日落前吃完為好。投喂過晚,魚類飽食后在黑暗環境下不僅對消化吸收不利,而且容易引起缺氧浮頭。
(二)“四看”投餌
1.看季節:魚的攝食量和代謝強度是隨著水溫變化而變化的,冬季或早春氣溫低,魚類攝食量小,應少量投餌,投餌量可控制在魚重的1%~2%之間;夏秋季節水溫穩定在28~30℃,除魚病流行、天氣不正常以及水溫過高時應控制投餌量外,一般可以大量投餌,投餌量可控制在4%~5%之間;秋季天氣轉涼,水溫雖稍有降低,但也要保證投餌量,可控制在3%~4%,以促進魚類的正常生長。
2.看水色:水色以油綠色和醬紅色為好。水質嫩、爽的水體,保持正常投餌量;水色過淡,可增加投餌量;水色過濃甚至轉黑,表示水質變壞,應減少投餌量,并及時加注新水調節。
3.看天氣:天晴多喂食,陰雨天適當減少投喂;天氣突變,悶熱無風欲下雷陣雨的天氣,應停止喂食,以免水質變化引起泛塘死魚。
4.看魚吃食情況:投餌后,魚很快將餌料吃完,說明餌料不足,須增加投餌量;如喂食后較長時間未吃完,則應減少投餌量。一般所投餌料要在下午5點前吃完(除魚蝦、魚蟹等混養塘外),以保證魚類不吃夜食為好。
三、投餌注意事項
(一)注意要按“慢—快—慢”的原則投喂
先慢是為了將魚引來,等魚群涌入時再加快投喂速度,后期又要放慢投喂速度是為了盡量避免餌料落入水底,造成浪費。在馴化投餌時,也是先慢后快,先少后多,先集中投于點后擴大至面。投喂時間與池塘內魚類多少有關,塘內魚多,投喂時間相對長一些;另外,還與魚的種類有關,如:草魚吃食速度快于鯉魚,而鯉魚又快于鯽魚、 鳊魚。
(二)注意水中溶氧量及天氣變化
當水中溶氧量低,氣壓偏低、天氣悶熱魚類浮頭時,不要投餌。一般來說,在日出兩小時后,當水中的溶氧量達到4毫克/升以上時再行投喂比較合適。
(三)注意防病治病時的餌料投喂
在對池塘潑灑藥物進行消毒時,應注意適當減少投喂餌料量。因消毒藥不僅對病原有毒害作用,對魚類也有毒害作用,也會造成魚類輕度中毒,使其攝食能力下降。當投喂藥餌時,應在投喂前一天減少投喂餌料量,或停止投喂餌料,以使魚類處于饑餓狀態,增強魚類對藥餌的攝食能力,從而有利于藥餌得到充分利用,達到預防和治療效果。
(四)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適度停喂
在實際生產中,經常會出現高溫、陰雨、魚病、水質惡化、魚類浮頭等不正常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魚類攝食能力下降,甚至停止攝食,這時應停止投喂餌料或減少投喂,待情況好轉后再行投喂,這樣既可以減少餌料浪費,又可以避免水質惡化,從而避免泛塘。雖然魚類停食1~2天的時間在短期可能會影響它的生長,但長期看來,并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因為魚類有一種補償生長現象,前段時間減慢或停止生長,后期可以加速生長。
(江蘇省東臺市東臺鎮農技推廣服務中心 沈海霞 劉曉倩 張永旺 郵編: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