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才
【內容摘要】教師的素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所謂教師專業素養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包括知識、能力、信念等。那么一名合格的中學物理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個人品德素養、專業知識素養、人文素養等等。
【關鍵詞】教師 ?專業素養
所謂教師專業素養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包括知識、能力、信念等。那么一名合格的中學物理教師應具備哪些專業素養呢?我認為,我們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個人品德素養的養成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老師,我們首先必須是品德高尚的,常常聽到老師們議論,說教書是良心活,是要用心去做的,偶爾教師隊伍里面也會有敗類,他們得過且過,他們體罰、變相體罰,甚至歧視、挖苦孩子,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師者應該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我們不是為傳授知識而教書,我們更多的功能在于: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作為一個物理學科教師,我們不能認為,學生品德與健全人格的培養是思想品德教師和班主任老師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種觀點是階段錯誤的,任何一個教師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用你的一言一行感染并影響著孩子,都在充當著示范者的角色,作為學生而言,都具有向師性,教師的言行、處事、做事態度等,都將對孩子產生耳濡目染之功效,作為理科教師,我們更應該提升自我品德修養,用自己高尚的品德為學生做個好表率。
教師的師德素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二、專業知識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新時代,新特征,進入21世紀,知識門類激增,大量邊緣學科涌現,知識更新的周期縮短,信息化特征明顯,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一個更加注重開發人類自身的資源、潛力與價值的時代,這一時代為我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應對社會的挑戰,教師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傳授知識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見,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素養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的。
馬卡連柯告訴我們,教師的技巧,并不是一門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學習是發展之本、進步之源。學習是教師發展進步的第一要務。過去,我們常常說,要交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的加強,教師擁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了,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加上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要熟悉和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不加強學習,不主動地去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就無法勝任本職工作。如現在不僅僅在城市普及多媒體課堂,在農村,班班通已基本開通,課堂上我們不僅僅可以播放有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演示,還有其他很多的實驗,我們都可以利用這一技術進行再現,同時還可以播放學生感興趣的微電影,以給學生適時減壓,調查發現50歲以上的老教師用起來就特別困難和吃力,我們中青年如果不學習,我們在將來就會變成他們現在的狀態,被社會科技甩得遠遠的,正如陶行知說:“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這指出了教師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更應當把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永不間斷的工作來做,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師才能有進步、有創新。
三、人文素養的自我修煉
教師的人文素養是以人文知識、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為其構成要素,它表現為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除了教師個人品德素養和專業知識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外,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也是極為重要的,人文態度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在我們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有很多很特別的學生:他們有的智力障礙;有的身體缺陷,有的父母離異,缺少父愛(母愛);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表現為:學習困難、學習習慣不好、品德較差、生活習慣不良……出于種種原因,有的老師缺少愛心、耐心,歧視、體罰,變相體罰,忽視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如果一個物理教師,能從心底區關愛每一個特殊的孩子,那么,他的個人內在素養將得到較大提升。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真正實現教育的“奉獻”精神。
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養成道德、培養人文精神。人格、道德、人文精神的獲得更多地通過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教師必須提升自我專業素養,培養高尚的品格、不斷完整自己的人格、關心關愛每一個孩子,這也是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爭做優秀中學教師。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西縣新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