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洋
2014年8月24日下午,我擁有了人生第一次采訪體驗。我來到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采訪了該校校長丁兆雄教授。
丁校長首先介紹了學校的悠久歷史和優秀辦學成果,他說:“1902年,清末狀元、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了我國首所獨立設置的師范學校。學校創辦百余年來,弦歌不輟,代有發展,文化積淀豐贍,教學成果斐然,優秀人才輩出。學校先后培養了5萬多名畢業生,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如一代名師王國維、陳師曾,無產階級革命家與革命志士劉瑞龍,黨政領導干部顧秀蓮,知名專家學者袁翰青、嚴志達,還有以李吉林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和教學能手,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學校畢業生中,有80人成長為特級教師,占南通籍特級教師近一半的比例。”
談到對文化遺存的有效保護與利用,丁校長說:“我們如皋高等師范學校保留了建校之初的建筑群,是我國師范學校中原有風貌唯一保存完好的物質文化遺存, 2013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學校把名人學者的作品都展示出來,希望讓學生們感受到文化遺存的魅力。在社會物質文明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我們不能把曾經的文化摒棄,而是要學習和傳承下去。”我聽了連連點頭。
丁校長還帶我參觀了學校。我來到名人學者的讀書處,走進古老的藏書樓,感受到了濃濃的書香味道和厚重的歷史氣息。我看到了丁校長所介紹的書香文化的實況,更加感受到了文化遺存的重要性。
這次采訪,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前人遺留下來的文化,更要把這些文化發揚光大。我們可以整理和收集文化遺存的情況,將其形成文字和影像材料,匯總起來,收藏在博物館中。我們可以在社區舉辦展覽,號召大家關注文化遺存。甚至,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號召大家保護那些名人學者讀書的地方,組織大家去參觀學習;還可以把學者們的學習故事編進教材,讓更多的人去了解。
總之,文化遺存需要我們保護,文化需要我們學習與傳承。
(指導教師:唐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