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雪峰
【摘 要】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關注每一個學生,提倡探究,注重應用,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構建”,在探究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其技能。
【關鍵詞】回歸;全體;探究;生活
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的基礎課程,其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然受應試觀念所鉗制,生物教學背離了其基本方向,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灌輸知識成為唯一目標。雖然新課改下生物教學的方向有所轉變,但在課堂組織形式上卻只注重形式,沒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真正的發展。提倡讓生物教學回歸本真,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關注每一個學生,提倡探究,注重應用,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構建”,在探究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其技能。
一、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
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更多教師所關注的,是如何讓學生在考試中能獲得更好的成績,畢竟成績就是教師考核、晉升等的先決條件。在這一觀念的束縛下,教學中教師就力圖通過自己的講授而讓學生記住更多的知識,對優生是特別優待,對后進生則橫眉冷對,學生變成了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獲得榮譽的工具。不得不說,這種觀念使生物教學背離了促進學生發展的初衷,讓教育走向了只關注個別學生而忽視全體的極端。
讓生物教學回歸本真,就是要讓生物教學能面對全體學生,面對教育的每一個學生。開設生物課程的目的不是為個別學生服務的,而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生物教學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教育所服務的主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有樹立服務意識,把每一個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才能在實踐中對學生一視同仁,才能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而從目標、過程和方法上對學生實施引導,也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同的發展,而這也是生物教學的根本目的所在。
的確,教育并不是大機器生產,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具有個性化的育人工程。要在生物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還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個性特點等,要以學生的實際為出發點而實施引導活動。以目標導向為例,基礎差的學生目標就低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目標就高一些。如“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目標制定中,對后進生只要求其能了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即可, 而對優生,不僅要求其能掌握,且要能概述。此外,如課堂中的提問、課后的練習等都需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如此才能激活學生。
二、提倡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我國教育體制受封建教育體制所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以接受方式為主,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不強,而這極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構建。雖然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的背誦和記憶,學生能在考試中獲得一定的成績,但因其沒有在探究活動中把握知識的內在體系, 故而其創新能力、應用能力不強。生物教學提倡要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故而在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也是尤為重要的。高中生物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 生物教學要提倡探究學習,要注重通過引導學生探究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在探究中促使學生更好地、系統地掌握生物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以課前學習為例,要注重通過目標導向而引導學生能自主地去閱讀教材,嘗試實驗,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輔以教師的反饋,從而順利過渡到新知探究中。在課堂中,要轉變教師講解的方式,加強問題引導,促進學生合作。如在“細胞中的無機物”的教學中,以非洲的角馬、大象遷徙、沙漠中的植物根系發達而引出水對生命的重要性,結合教材圖而引導學生分析人不同生長時期體內含水量的變化,問“人體什么結構中有水?”列舉人體中有水分的結構或者物質,舉出無水硫酸銅和五水硫酸銅的關系例子,引導學生探究水、自由水的概念、含量等。對自由水的作用的分析則結合具體案例而先引導學生分析,然后教師再總結。如通過種子遇水才能發芽、光合作用案例而明確水能參與許多生物化學反應,然后在過渡到細胞中的無機鹽的探究中。
三、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人類在發展的歷程中,通過對生活現象、經驗的不斷總結而形成了系統的概括,這就自然形成了知識,即知識源于生活。同時,知識也推動了人類在生息繁衍中不斷的發展。換言之,知識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就生物科學而言,生物知識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涉及醫療衛生、環境、經濟等方面。然反觀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卻走向了純知識傳授的極端,教學中忽視了生活和生物知識的聯系,從而導致一些學生雖然能在考試中獲得成績,但對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卻渾然不知,更不要說應用,而這也是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讓生物教學回歸本真,就是要把生物學習和生活有機的整合起來。
首先,要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內容,以生活素材來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如“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的導入中以螢火蟲發光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質的主題;如“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中結合人的衰老和死亡而對細胞進行分析,更好地理解細胞和人的身體健康的關系;如遺傳相關知識學習,可就學生的遺傳特征而引導學生逐一去理解相關概念。其次,在課后要注重引導學生實踐,如“豌豆雜交試驗”后為何就不能引導學生展開自己的實驗呢?如“群落的演替”的學習后可引導學生對當地的生物群落進行調查分析,如“植物激素”學習后可引導學生就地展開實驗。諸如此類,通過生活而引入生物知識,通過知識而引導學生探究,從能更好地把生活和知識整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應用,獲得更好的發展。
生物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密切相關。生物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地掌握一些應試知識,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通過生物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獲得生物知識構建的基礎上,利用生物知識去探究生物世界,形成一定的生物探究能力,能以生物知識來分析并解決問題,從而為將來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生物教學中,只有樹立學生發展意識,多引導學生探究、應用,優化課堂組織方法,才能讓學生在生物學習中變得更有活力,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