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楓
1944年舊歷八月至十月間,我吳廉邊區游擊小組和人民群眾,在中共吳廉邊工委領導下,先后在廉江的兩家灘拱橋和吳川石門境內的勾鐮嶺,狠狠地打擊了日偽軍,寫下了南路人民抗日斗爭史上的光輝一頁。
1944年,日本侵略軍在南太平洋地區受到了嚴重挫折。侵占雷州半島的日軍,在連遭我雷州半島游擊隊的沉重打擊下,處境十分狼狽。6月間,他們為了打通湘桂的退路,部分日軍向廣西丹竹方面進軍,留占南路的日軍仍作垂死掙扎。靠近我吳廉邊區的馬頭嶺和烏蛇嶺等據點的日軍,經常從制高點向我邊區村莊打炮。同時,經常出動搶掠騷擾我邊區人民。
針對這些嚴重情況,我邊區工委即響亮提出“組織起來,抗日保家鄉”的號召,深為群眾擁護。是年夏秋間,我抗日武裝迅速組織和擴大起來:我們已直接掌握了成安、石門等兩個鄉隊武裝,從中成立了我們的游擊小組;從東起吳川的龍頭,西至廉江東橋一帶,紛紛組織起游擊小組。大垌村的容居小學,泮北村的遺風小學,白鴿港村的新民小學,東橋村的正奏小學,都是游擊小組的重點和活動中心。這幾個點的游擊小組人數,均在二、三十人以上;我們通過聯防的形式,組織群眾武裝,成立了“吳廉抗日聯防站”,從北起廉江的良田灘頸渡,西至東云彩、湍流、雞籠、鴨窩等村,南至石門、新村、石窩仔、官渡等地,一共是九個站。同時,不少大的村莊也都成立了村的聯防站或巡邏隊,每站的武裝人數,少則數人,多則十人左右。聯防主任由陳信材同志擔任,實際是黃景文同志負責指揮。而駐在吳廉邊的國民黨軍隊卻畏敵如虎,風聞日軍來犯,即望風披靡。
1944年春,國民黨反動頭子戴朝恩的挺進隊(代號“南特”),曾駐扎在泮北村一帶。他們奸淫擄掠,無惡不作。不但不抗日,反而經常謠傳日軍來犯,乘機搶掠群眾財物。群眾對他們恨之入骨。是年夏,當日軍進犯廣西后,這些國民黨軍隊紛紛向后方撤退,逃之夭夭了。因此,邊區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我邊區抗日武裝打擊日偽軍,保衛人民。他們出錢出糧,出人出槍,支援我游擊小組和建防隊的建立和發展,使之成為吳廉邊人民的子弟兵。
占駐遂溪四九圩的日偽軍,常乘圩日到兩家灘圩收稅,勒索和搶掠群眾財物。因此,我吳廉邊工委決定打擊這批敵人,保衛人民群眾。舊歷八月中旬,黃景文同志布署,由林林、黃飛同志指揮,選擇了在兩家灘西面的拱橋,作為伏擊點。參加伏擊的武裝隊伍,計有正奏小學、成安鄉、新民小學等游擊小組,還有石門鄉陳漢雄等幾個同志,共八十多人。上午八點多鐘,敵偽軍十多人進入我伏擊圈后,我即乘其不備,進行射擊,當場被我打伏爾加的敵人數人,有兩個偽軍掉進橋底潭里,被我活捉,我則無一傷亡。這一勝利,打擊了日偽軍的威風,大大鼓舞了我邊區人民的抗日斗志。
但是日偽軍并不甘心失敗,當我取得拱橋伏擊戰勝利以后,日偽軍妄圖伺機對我進行報復。他們加強了漢奸走狗的刺探情況活動,企圖襲擊我游擊小組武裝。因此,邊工委指示要提高警惕,注意敵情;同時加緊擴大武裝隊伍,時刻準備消滅來犯之敵。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我們除了針對供橋伏擊戰中反映出來的射擊技術差的弱點,加強射擊技術訓練之外,還加強夜襲夜戰的訓練。因此,新民、遺風小學的師生和游擊小組曾聯合進行過兩次黑夜“摸營”的演習活動。正奏、遺風、新民等小學,是年八、九月間,幾乎處于半停課狀態。
正當我們積極進行備戰的時候,日寇果然糾集軍隊,向我邊區偷襲。舊歷十月初七夜占駐遂溪烏蛇九間屋據點的日軍,出動兩個班的日軍,組成一支四、五十人的隊伍(番號、頭目不詳)襲擊我湍流村(廉江縣屬)。他們的目的是企圖偷襲和消滅我成安鄉游擊小組武裝(成安鄉公所駐該村),但成安鄉鄉隊副、成安鄉游擊小組負責人馬俊英同志(共產黨員),警惕性很高,傍晚時分,已把隊伍撤離該村了。初八日凌晨,當日軍包圍黑湍流村時,卻撲了個空。于是他們便函四處開槍打牲畜,搶東西,抓村民,并搶走了成安鄉公所的一匹紅馬,后向石門方向竄犯。
清晨,當我們得悉這一情況后,邊工委指示立即集中武裝,部署追擊圍殲敵人。邊區工委領導共同景文同志在泮北村遺風小學,對戰斗作了全面部署后,首先集中和親自帶領遺風小學的游擊小組和部分師生,以及泮北村的巡邏隊員共四、五十人,搜索追擊敵人。同時派出通訊員,通知白鴿港新民小學游擊小組、師生(四、五十人)堵住敵人的退路,并擔負警戒廉江、遂溪方面的日偽軍;通知陳漢雄同志帶領石門鄉隊和聯防隊(四、五十人)前往石門、南埇村一帶從右截擊敵人。當黃景文同志帶領我遺風小學游擊小組武裝部隊從中路搜索追擊敵人至嶺尾和鴨窩村附近的鉤鐮嶺時,正好碰上了敵人,即把他們堵住了。我們開展對敵射擊。當時我曾帶領本小組組員陳殷豪、占德貞、陳志剛等數人沖至接近敵陣地五、六十公尺處,被敵以輕機槍火力壓住,無法前進。后在黃景文同志的命令和火力掩護下退回了原陣地。時是陰天,北風呼嘯,我占領鉤鐮嶺南面海傍一側,地勢對我也是十分有利的。當時敵人曾一度企圖向石門方向突圍,但被我石門陳漢雄、馮大猷等同志率領的隊伍射擊,他們的陣地完全暴露在我石門火力點面前,敵人終于無法逃竄,迫得用刺刀挖掩蔽體負隅頑抗。
晚上九時左右,月兒西沉后,廣州灣方面的日軍開來了一艘電船,運來了援兵。在照明彈的照射下,敵方的殘兵敗將,抬著尸體、傷員,乘著電船,連夜逃回廣州灣。翌晨,我們打掃戰場,發現日軍丟下刺刀五把,鋼盔幾頂,血跡共二十多灘。
這次戰斗,我們再次狠狠打擊了日偽軍,敵人魂驚膽喪,不敢逾越我邊區一步。而這次抗擊日軍,又再一次長了南路人民的抗日斗志,人民更加擁護、支持和信賴我們,紛紛要求參軍參戰,使我區的游擊隊伍,從原來的三、四百人,迅速發展到五百多人。這支經過抗日鍛煉的隊伍,后來成為南路武裝起義的第二支隊的主要力量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