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高武(杭州高新(濱江)水務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新技術在水廠中安全應用
汪高武
(杭州高新(濱江)水務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根據現有水廠技術,結合濱江水廠一期運行情況及安全要求,優化二期工藝設計,并將新材料、新工藝在水廠中進行安全應用。
關鍵詞:次氯酸鈉;濃縮質能轉化池;安全;新技術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飲用水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由于環境污染、水體污染的加劇,各地連續發生的水污染事件,給供水企業帶來了嚴竣的挑戰。另一方面,政府對安全監管越來越高,對事故的處罰力度越來越重,如何降低危險源,減少風險,避免事故發生,也是各供水企業必須面對的。
水廠水質與工藝運行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水源取水開始,經過多道復雜的凈水處理設施,再經過城市供水管網輸送到千家萬戶。隨著技術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也不斷在實踐中安全應用。

圖1 水廠二期處理工藝流程圖
濱江水廠是杭州高新(濱江)水務有限公司下轄水廠之一,位于杭州市濱江區內,是區內主供水廠,一期(15萬m3/d)于2009年7月通水運行,二期(15 萬m3/d)于2014年開工建設。

圖2 濃縮質能轉化池的平面布置示意圖
濱江水廠一期制水工藝:常規處理工藝采用機械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及雙層濾料濾池,深度處理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藝。二期設計過程中,結合一期運行情況及安全要求,采用次氯酸鈉消毒劑及濃縮質能轉化池技術,以適應水廠安全要求。水廠二期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1次氯酸鈉消毒劑
水廠一期消毒劑采用氯氣,氯氣在制水消毒工藝中最為經濟,但液氯是劇毒危險品,運輸、儲存、使用環節要求嚴格,一旦人員操作疏忽,氯氣泄漏、擴散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另一方面,游離氯的高活性與許多有機物容易形成諸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惡因等一類致癌的氯代有機化合物,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
2010年上海市水務局、安檢局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在上海市外環線以內禁止使用液氯鋼瓶,據此要求,各水廠已逐步改造為次氯酸鈉消毒工藝,經生產實踐表明,次氯酸鈉消毒可以獲得與氯消毒相同的處理效果,在保證消毒的前提下能夠降低水中消毒副產物的產生,獲得更好的出水水質,且次氯酸鈉揮發性低、腐蝕性小,便于采購、運輸和儲存。
濱江水廠一期氯庫中存儲10噸液氯,已列入重大危險源,二期建設后,制水總規模達30萬m3/d,需存儲20噸液氯,考慮到水廠周邊存在居民區,為徹底杜絕液氯安全隱患,二期設計中采用次氯酸鈉消毒劑,并對一期加氯設施一并改造。
2.2濃縮質能轉化池
錢塘江原水濁度波動較大,特別在雨季時節,原水高濁度現象具有一定的連續性,水廠一期工程污泥濃縮池上清液排入附近龍塘河,二期建成投產后,污泥濃縮池上清液水量將大增,龍塘河容量已近飽和,無法接納水體。另一方面,居民對河道水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也進行相應整治,直接排放已不允許。因此,在水廠二期設計中采用濃縮質能轉化池對污泥濃縮池上清液進行處理,并對一期設施進行改造。
濃縮質能轉化池是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的發明專利,采用人工濕地技術,它主要包括進水管、污泥濃縮干化池、多級生物質能轉化池和周邊排水溝組成。其工作原理:原水通過進水管先進入污泥濃縮干化池,在池內實現泥水分離和污泥濃縮后,打開閘門,將上清液排入下游一級生物質能轉化池,下部污泥濃縮區中的水經盲溝滲濾系統排入周邊排水溝,污泥則被留在池底干化后通過鏟車等專用工具或人工清理外運。排入下游一級生物質能轉化池的上清液中部分有機物被高效生物能源植物截留利用,上清液一部分下滲液經盲溝滲濾系統排入周邊排水溝,其余繼續排入下游生物質能轉化池,以此類推,直至最后達到排放標準。濃縮質能轉化池的布置形式如圖2和圖3所示。

圖3 濃縮質能轉化池的剖面布置示意圖
城鎮供水的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大事,供水企業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通過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從技術層面來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保障飲用水的水質達標及供水安全。
參考文獻
[1]秦曄.次氯酸鈉消毒工藝在水廠中的應用[J].供水技術,2014(03):21-23.
[2]許嘉炯,馬軍,韓洪軍,孫曉.人工濕地技術在給水工程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2012(05):44-48.
中圖分類號:TQ424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