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移動互聯網的四大看點
2015年,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行業發生了不少大事,它們中間大多數所帶來的影響都還沒來得及顯現,這為我們展望明年的這個行業,留下了足夠的空間。2016年的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會有哪些新變化?目前,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垂直領域,是2015年移動互聯網中的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在經歷幾年的飛速發展之后,國內的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已經逐步完善,巨頭占據了大部分“水電煤”這些公共資源。因此,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也將目光投向了移動醫療、外賣點餐、在線教育和汽車O2O等相關細分市場。
可以說,垂直領域創業在2015年歷經了一次野蠻生長的過程,大量的資本熱錢跟風參與其中,完成了一次次推波助瀾。上半年,只要是你能想到可以和移動互聯網結合的垂直領域,基本上都出現了多個和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創業項目。大到在線教育,小到上門美甲洗車,甚至是小區服務,各種創業項目層出不窮。只要你能夠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就可以拿到天使投資加足馬力干起來,大量的泡沫開始出現。
而到了下半年,資本的大量投入并沒有看到預期的效果,態度變得謹慎。而那些已經在補貼或擴張上燒光了投資人錢的創業項目,也陷入了困境當中,資本寒冬已然來臨。事實上,與其說是開發者走進了寒冬,不如說是陷入了迷茫—市場并沒有按照自己當寫的創業計劃慢慢變化,而是陷入了同質化嚴重、補貼買不來用戶忠誠度和攤子太大難以輾轉騰挪的困境當中。在接下來的半年里,數據造假和倒閉的新聞愈演愈烈。
我們認為垂直領域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野蠻生長之后的第一次洗牌,大批被資本市場拋棄的中小創業團隊,將被并購或解散。在各種瘋狂補貼之后,市場也已經逐漸接受這些新的生活方式。在這場“寒冬”中留存下來的創業團隊,如果能在吸取整個領域的試錯情況之后,調整發展策略和資源配備,那將有可能成長為領域巨頭。
2016年,為了繼續開疆拓土和推高市值,BAT三巨頭很可能由主要投資國內互聯網創業公司,逐漸向投資全球優秀的互聯網創業公司轉變。
—自媒體人李東樓



2015年下半年,科技媒體的新聞頭條總是被各種大型的并購案所占據。攜程和去哪兒,58同城和趕集網,美團和大眾點評……,這些行業中的多年冤家,也是寡頭紛紛選擇結成連理。而在經歷長時間的資源整合之后,相關的影響便會開始顯現。
10月份,在大眾點評和美團在資本的推動下合并之后,很快進入了各方面的資源整合階段。11月,美團點評宣布調整架構,張濤和王興均不再擔任新公司聯席CEO,張濤轉任公司董事長,而王興則任CEO。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張濤會逐漸淡出合并后的新公司。
除了在人力安排上的變化,公司的戰略傾向也開始調整。我們看到,剛成立的美團點評,已經和美團的前股東阿里巴巴鬧掰。在合并后的美團點評里,阿里巴巴的話語權下降,還有騰訊等競爭對手從中掣肘,因此阿里巴巴決議投入10億美元成立口碑外賣自立門戶。而后續還有新聞曝出,美團員工怒砸支付寶宣傳海報、要求商家禁止支付寶支付,以及阿里巴巴退出其7%股份的相關消息。
與此同時,在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之后,資源整合和減少內耗已經成為了工作重點,比如一個發力團購、一個側重于媒體屬性的點評—一家獨大的局面在所難免。美團點評只是其中一例,滴滴和快的還告訴我們,新巨頭不但會牢守疆土,也會擴展業務邊界。這對于商家、對手、創業者和用戶來說,都不全是好消息。然而,這樣的事情還將在在線旅游和分類信息網站等領域一次次上演。
去年和今年,都有人拋出“智能硬件元年”的論調,但市場的反饋卻并不盡如人意。事實上,在很多人看來如今的智能硬件市場雖然非常熱鬧,市面上相關的產品也是名目繁多,但是真正有革新意義的產品并不多見。相反,很多產品甚至缺乏足夠的用戶場景和需求作支撐,而僅僅只是源于產品經理的一廂情愿。
一個電子秤不老老實實地提供屏幕顯示測量數值,而是硬生生要求用戶安裝一個APP來獲取數據。用戶在花更多錢的同時,得到的卻只是一個使用體驗并不直觀的產品(甚至偶爾還會向你推薦減肥茶廣告哦)—盡管它多了一個數據統計功能。與之類似的,還有通過手機APP加上提醒喝水的水杯、帶發送表情功能的情侶手環等。
盡管如今的市場仍是良莠不齊,但我們認為到了明年這一現象會有很大改觀,真正落地的智能硬件產品將開始出現。
其一,正是由于如今熱火朝天的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互聯網巨頭的加盟,讓智能硬件的上游供應鏈獲得了快速發展,實現了很多技術上的突破。要造出一款優秀的智能硬件產品,在技術上的局限性已經越來越小。其二,經過兩年多的試錯,一方面用戶對于智能硬件的接受和認知程度越來越高。而另一方面,市場也給了創業者諸多反饋,幫助他們開發出能夠滿足用戶使用需求的智能硬件產品。基于這兩點,我們認為類似于上文提到的智能秤和智能水杯的案例,將會大幅度的減少。
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數據。智能硬件屬于廣義LOT(物聯網)的一部分,而對于LOT來說,“數據”的流通是很重要的一環。在2015年,越來越多的平臺級公司開始打造自己的物聯網平臺(這里又涉及到站隊的問題了),它們可以打通智能硬件間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進行分類然后和對應的服務相對接,成為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試想,如若數據全部打通,相信你手腕上的手環,將不只是用來計步這么簡單和無趣了吧?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智能硬件的路還很長,數據和服務的對接也并非一時之功,2016年仍然只將是開始。
可以說,2015年的移動互聯網是巨變的一年,而很多巨變所帶來的影響要在接下來一年才會逐漸顯現。不過,對于絕大多數領域來說,創業者已無太多機會。
這幾年,“互聯網思維”席卷移動互聯網。伴隨著小米的成功,絕大多數創業者們都開始將心思放在了線上,宣傳和銷售全都在線上進行,言必稱“話題打透整個微博和朋友圈”。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盤子越來越大,全民創業的窗口期正在逐步消失,品牌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東西。從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網平臺開始選擇電視和分眾廣告等更大眾的方式進行宣傳。
這其中,除了早前的母嬰電商和手游廣告,還有如今風頭正盛的二手車電商廣告的狂轟亂炸。天貓的雙十一狂歡夜,甚至還砸錢在芒果臺搞了一個大型晚會。隨著O2O的不斷深入,以及傳統領域企業的不斷“入坑”,到了明年,相信會有更多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會將營銷做到線下。
另一方面,隨著大平臺的陸續建立完成,用戶數據的不斷豐富,移動互聯網廣告營銷本身也將有一定突破。平臺方在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用戶信息之后,可以提供更清晰的用戶畫像,同時再基于自己的平臺優勢,將相應的產品和服務推送到潛在用戶的屏幕上。對于剛剛經歷過洗牌的重度垂直APP來說,這一點將體現得更為明顯。

2016年,巨頭仍是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繞不開的話題,甚至已經有好事者為阿里巴巴列好了2016年的心愿清單。不過,在一個又一個寡頭平臺成型的背后,是越來越清楚的用戶畫像和越來越少的補貼支持。而反過來對于用戶來說,則是越來越精準的內容推動,以及逐漸回歸正常的價格。不過在2016年,筆者更關注的是由巨頭主導的智能硬件統籌平臺,因為這個群龍無首的領域,這才是破題的關鍵點之一。先讓數據流動起來,接著才會有更好的體驗和創新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