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趙子粼 李小瑜

【摘要】目的 對兩種不同途徑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本次所選的資料均來自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66例,采用數字分析法,將其均劃分為對照、研究組,每組各33例,單純給予對照組患者靜脈藥物溶栓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導管接觸溶栓治療,對兩組治療的效果以及一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治療后,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導管接觸溶栓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不同途徑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效果比較
【中圖分類號】R364.1+5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Objective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two different method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analysis. 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3 - May 2014 treated 66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using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it is divided into control, the team, each group of 33 cases, simpl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drug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catheter thrombolysis treatment, the contact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and gener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eam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catheter thrombolysis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Different Approaches Thrombolysis Treatment;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Effect Comparison
本文主要就對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66例,給予其中33例單純靜脈藥物溶栓治療,另外33例給予導管接觸溶栓治療,并對兩種治療手段以及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為界內相關人士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現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資料均來自于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接受治療的下肢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66例,采用數字分析法將其均分為33例研究組和33例對照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在20~76歲,平均年齡(40±3.36)歲,單純給予對照組患者靜脈藥物溶栓治療;研究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齡在20~74歲,平均年齡(40±2.33)歲,研究組患者采用導管接觸溶栓治療,本次所選的患者均確診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兩組患者病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抗凝治療,給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5000 U,每次維持12 h,連續治療5~7 d,在停用尿激酶2 d后,加用華法林鈉5 mg,連用3 d后,不再使用低分子肝素,依據國家相關標準的比值與測得的凝血酶時間,進行調整患者藥物的使用劑量,保持患者的凝血酶4~7 s,比值保持在2.0~2.5 s,所有患者抗凝6~12個月。
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單純靜脈藥物溶栓治療,患者在患肢靜脈穿刺成功后,為患者注射尿激酶,每天的劑量保持在(30~60)×104U,保證2~3次注射完成,每次保持0.5 h。同時,每日為患者注射丹參20 mL、30 mg罌粟堿以及尿激酶,每天注射2~3次為宜[1]。
給予研究組患者導管接觸溶栓治療,首先將下腔靜脈過濾器置入到患者的患肢中,然后進行導管內溶栓治療,每日為患者注射尿素酶(30~60)×104U,分2~3次完成,每次持續0.5 h。同時,每日為患者注射丹參20 ml、30 mg罌粟堿以及尿激酶,每天注射2~3次為宜。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期間,嚴密觀察患者的臨床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從顯效、有效、無效等三個方面對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其中,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消失恢復正常生活;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好轉;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有病情加重的現象出現。
1.4 統計學分析
文中涉及的數據均采用SPSS 18.0等相關軟件對其進行分析和計算,涉及的各項觀察指標均應用標準差的形式進行表示,采用x2檢驗計數的比較結果,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單純給予對照組患者靜脈藥物溶栓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導管接觸溶栓治療,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9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8.79%,經比較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3 討 論
下肢溶栓的形成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此病多發且易發,嚴重者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經相關研究人士調查表明,下肢溶栓病癥呈現上升的趨勢,但是臨床中較為缺乏相關溶栓治療的報道,對患者預后帶來嚴重的影響[2]。
本次研究表明:單純給予對照組患者靜脈藥物溶栓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導管接觸溶栓治療,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9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8.79%,經比較,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所述,筆者認為,單純靜脈藥物注射溶栓治療以及導管溶栓治療均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患肢腫脹,而導管溶栓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但是其醫療費用較高,但其具有安全、有效等優勢,能夠別廣泛的應用在臨床醫學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李安強,陳 泉,牛啟兵,等.局域導向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4,54(20):70-72.
[2] Wen-guang zhang, li zhen, xin-wei han. Transcatheter thrombolysis contact with simple intravenous drug thrombolysis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alysis[J].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basic and clinical, 2013,12(11):117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