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萬樂
【摘要】下肢靜脈性潰瘍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外科疾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其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治療上分為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本研究詳細分析了下肢靜脈性潰瘍的發病原因及有效的治療方法,旨在為臨床提供依據。
【關鍵詞】下肢靜脈性潰瘍;病因;治療進展
【中圖分類號】R543.6 【文獻標識碼】A
下肢靜脈性潰瘍在臨床上較常見,是一種難治的并發癥。老年人為該病的高發人群,尤其是具有深靜脈血栓形成病史的老年人。該病很難治愈且預后差,患者容易再次復發,給患者的身體及精神帶去很大的困擾,干擾了臨床的治療。因此,對于下肢靜脈性潰瘍應嚴格掌握其發病原因并根據病情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
1 下肢靜脈性潰瘍的發病原因
1.1 發生靜脈返流引起靜脈高壓
患者常由于不同的原因發生靜脈返流,從而引起靜脈壓升高。靜脈壓持續增高容易損害小腿腓腸肌泵功能,擴張毛細血管,從而導致血漿、血漿蛋白及紅細胞外漏增多,使得皮膚組織減少必要的營養吸收,發生營養障礙[1]。通過臨床檢查可知,交通靜脈U型袢式結構的下方區域易發生潰瘍,究其原因,此區域中是交通靜脈兩端分別與深淺靜脈相連,承受著來自兩方的逆向血流壓力,壓力的大小隨著血管的遠近變化,即越向遠端壓力越大,再加上該區域動脈網稀少,最終導致潰瘍形成。
1.2 交通靜脈功能欠缺
由于交通靜脈功能的不全導致發生靜脈潰瘍的說法已得到多數人的認可。在下肢靜脈壓升高的情況下,在交通靜脈中深靜脈血流就會逆流到淺靜脈中,從而使小腿淺靜脈得相關組織發生缺氧,導致營養性障礙的發生。
1.3 小腿腓腸肌泵功能不全
這也是引起靜脈性潰瘍的一重要原因。當小腿肌泵功能不全,降低了靜脈血排空容量,導致下肢靜脈壓升高,破壞了交通靜脈瓣膜,使得淺靜脈曲張肢體發生瘀血情況,改變了小腿毛細血管數目、形態和通透性,阻礙了毛細血管與組織間的正常物質交換,使組織間發生缺氧導致了靜脈性潰瘍的發生。靜脈功能不全與腓腸肌泵功能衰退并存時更易發生下肢靜脈性潰瘍。
2 下肢靜脈性潰瘍的病理機制
雖然下肢靜脈性潰瘍發病多,但由于其發病原因復雜,至今也尚未找到明確的病理機制。國外相關的研究人員提出了白細胞捕獲學說,從那以后更多人傾向于這種說法,并提出了白細胞激活及其炎癥過程能夠導致組織發生損傷,從而引起血管、組織都發生改變。劉大鉞[2]等的研究也證明了白細胞和新血管生成能夠引起下肢靜脈性潰瘍,并且這是兩個很重要的因素。
3 下肢靜脈性潰瘍的有效治療方法
3.1 內科治療
由于下肢靜脈性潰瘍主要是因為靜脈壓升高,因此,在治療時首要的就是先糾正靜脈高壓。而糾正靜脈壓的有效手段即患者臥床休息并將患肢抬高一定的高度,同時要保持一段時間。這樣可以減輕患肢浮腫及疼痛,但是不主張患者長期臥床。另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患肢進行加壓包扎,以降低淺靜脈的壓力改善靜脈回流情況及水腫,能夠有效地促進潰瘍愈合。而對于藥物治療下肢靜脈性潰瘍的效果有不同的說法。內科治療對于下肢靜脈性潰瘍不是唯一的方法,由于潰瘍的復發率較高,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外科治療。
3.2 外科治療
3.2.1 淺靜脈單剝術
相關研究證實了,大部分的靜脈潰瘍肢體都存在淺靜脈返流,接近一半的靜脈潰瘍肢體僅有淺靜脈返流,一小部分的僅發生了深靜脈返流這就說明了將發生返流的淺靜脈切除后大部分的患肢都能收到良好的療效。這提示了淺靜脈單剝術對于下肢靜脈性潰瘍有顯著的療效,可以作為治療該病的有力手段之一,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3.2.2 結扎交通靜脈支
分析下肢靜脈性潰瘍發生的原因,大部分是由淺、深靜脈返流和交通支靜脈功能不全綜合導致發生的。有研究表明,在以上三種原因共同作用下發生的下肢靜脈性潰瘍高達40%多,而由于淺靜脈返流同時伴發交通支功能不全的占到了30%。這就說明下肢靜脈性潰瘍的治療除了要重視糾正深淺靜脈的返流問題以外,也要對交通支靜脈進行有效阻斷。
3.2.3 深靜脈瓣膜成形術
近幾年又有相關的研究證實了引起下肢靜脈壓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深靜脈系統發生了病變。由于深靜脈系統發生了嚴重的改變產生返流,僅通過以上兩種手段不能從根本上改善靜脈高壓情況并且容易復發。對于患者有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應根據深靜脈系統病變情況進行綜合治療[2]。而對于有的患者已確有深靜脈瓣膜關閉功能不全的,要給予相關的手術進行修補、重建手術。在重建手術中,大部分都選擇在股淺靜脈第一對瓣膜進行重建瓣膜,主要是因為該對瓣膜有較堅固的結構,可以承受的重力較大,同時能夠將股深靜脈匯入股總靜脈內的血液倒流進行有效的阻斷,從而使手術收到滿意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肢靜脈性潰瘍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改進,使其治愈率不斷提高,復發率也逐漸降低,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沒達到理想的效果,在臨床治療上還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多進行有關的研究與嘗試,從而創新治療手法,使得下肢靜脈性潰瘍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并收到完美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尚德俊,王嘉桔,張伯根.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9.
[2] 劉大鉞,王深明,錢結勝,等.下肢靜脈性潰瘍與白細胞浸潤和新生血管的關系[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5,22(6):67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