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馬燕生
摘 ? 要:2015年1月22日,法國國民教育部長宣布政府就加強學校共和價值觀教育將采取一系列教育政策措施。此舉是在巴黎遭遇恐怖襲擊后,一些學校的部分學生拒絕默哀,并產生師生沖突的背景下醞釀出臺的,其核心舉措包括實行教育與宗教分離、傳授共和價值觀、縮小社會差距等。法國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使學校成為對抗宗教激進主義、維護共和價值觀的一道壁壘。但也有相關人士認為,這些舉措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作用,缺乏具體實施細則,且需要得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配合才能得以順利實施。
關鍵詞:法國;共和價值觀;社會融合;歸屬感
近年來,法國經濟增長乏力,社會矛盾突出,治安形勢惡化。2015年1月7日至9日,法國連續發生暴力襲擊事件,造成多人傷亡,舉國上下一致聲討恐怖主義。然而,在1月10日全國統一組織的哀悼活動中,部分學校的學生拒絕默哀,甚至出現了師生沖突的情況。1月21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對教育界人士發表講話時強調,巴黎遭遇恐怖襲擊后,學校里發生的情況既不能被放大也不能被低估,更不能放任自流。2015新學年,政府將采取行動大力加強道德與公民教育。1月22日,法國國民教育部長宣布,政府在廣泛征詢各方意見后,決定推出以下十一條政策舉措,對全法大中小學進行總動員,開展共和價值觀教育:一是加強共和價值觀教育;二是重塑師道尊嚴,提倡共和禮儀;三是在小學、初中、高中增加有關公民教育的課程;四是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與交流;五是動員地方相關部門,發展公民教育;六是將學習法語列入優先發展事項;七是加快落實“反脫離社會計劃”;八是強化反對“社會和本土宿命論”行動;九是大力幫扶弱勢群體;十是動員高等教育及科研界,就社會整體情況、分裂及激進化因素等問題開展研究論證;十一是強化高等教育及科研界的社會責任。
一、將教育與宗教分離,傳授共和價值觀
2015年1月至7月,政府將首次培養1000名職業培訓工作者,其主要任務是傳授將教育與宗教分離的方法,進行道德與公民教育。教師錄用選拔考試將教授共和價值觀的能力列為考察內容。學生質疑共和價值觀的行為將受到懲處,由校長或機構負責人同學生家長進行談話,必要時還會對學生進行記過處分。進行共和國禮儀教育,如國歌、國旗、國訓相關內容的教育,恢復教師權威。將每年的12月9日定為“教育與宗教分離日”,所有教育機構在當日舉辦相關活動。從2015年9月起,在小學、初中、高中設置道德與公民教育課程,就紀律、自由共存、公民共同體等原則進行闡述,并將對抗種族主義、反猶主義、偏見、歧視等主題納入教學內容。同時,教育學生合理利用媒體和信息資源,以批判的眼光形成自己的觀點,培養他們成為一名合格、負責任公民的能力。
二、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個人的合作,
提高學生對公民身份及義務的認識
政策強調學校共和價值觀教育需要教育部門內部、其他相關部門、個體等各方的介入和配合,如在各學區建立相關民間人才儲備庫,由社會熱心人士、地方相關協會的志愿者協助學校完成教育任務。奧朗德認為,熱心人士可以是記者、律師、文化界人士等。同時,相關部門要密切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教導轄區內青年人將教育與宗教分離,接受公民教育;幫助青年人提高學業成功率;加強大眾教育;增強弱勢群體認同感及傳播共和價值觀的能力。
三、縮小社會差距,促進社會融合,
加強對共和國的歸屬感
注重掌握法語。從小學基礎班二年級(CE2)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水平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提供針對每名學生具體情況的解決方案。向剛到法國且不會說法語的學生提供專門的法語教學及其他幫助,使其更快地融入學校。為防止社會待業青年脫離社會,動員學區負責人聯合國家及地區相關部門加強對待業青年的職業培訓,幫助他們早日找到工作。改革初中入學擇校方式,鼓勵社會融合。動員企業為職業中學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在學生的個人培訓、職場導向等方面發揮作用。鼓勵青年接受培訓,進行創業。與此同時,加大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針對困難學生的社會幫扶基金在原有基礎上增加20%,擴大3歲以下貧困兒童入學比例,并加大對海外省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加強對教育機構負責人及時發現青少年激進傾向的能力培訓,教師要定期開展家訪。加強對已有犯罪記錄或在押的青少年的教育和幫助。
四、動員高等教育與科研界開展相關研究
動員高等教育與科研界開展相關研究,其中特別要求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在研究工作中提供支持,并強調充分依托歐洲范圍內的資金及研究人員開展相關研究。為大學及科研機構的人才引進、學科設置與發展等工作聘任相關領域國內外專家。以建設慕課平臺的方式,加強高校教師關于教育與宗教分離,以及對抗歧視、種族主義、反猶主義的培訓。鼓勵大學生建立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在學校內開展辯論。幫助受監禁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
編輯 朱婷婷 ? ?校對 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