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觀彬
摘 要:以我國某地水工隧洞工程為例,簡要分析了其施工技術要點,包括原材料的選用、灌漿施工和固結灌漿等方面,旨在為相關單位提供可靠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水工隧洞;灌漿技術;水泥漿;攪拌機
中圖分類號:TV55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2.157
1 工程案例概況
該工程的施工現場為低山丘陵區,上覆山體的厚度較大,其主要形式為EW向陡傾角張裂性斷裂,斷層節理充分發育。其地質巖性主要為花崗巖,屬于燕山晚期范疇。隧道挖至0+517~0+595節段時,巖石基本為碎塊,分布有大面積的軟弱面,地下水水位較高,且活動明顯,斷層帶伴有滴水現象。鑒于上述情況,技術人員決定進行灌漿施工,以提高掌子圍巖的穩定性,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2 水工隧洞灌漿施工原材料的選用
該過程所采用的灌漿施工原材料主要為純水泥漿,摻雜適量的外加劑,并經過室內試驗后投入使用,具體情況如下。
2.1 水泥
該工程采用硅酸鹽大壩水泥,回填灌漿水泥標號>325,固結灌漿水泥標號>425,所用水泥物受潮后存在結塊問題。
2.2 外加劑
防水劑是主要的外加劑,其次為減水劑、穩定劑,全部進場的外加劑經檢驗均無質量問題,分別存放,不可混淆。
2.3 施工設備
主要的施工設備為攪拌機和灌漿泵,攪拌機的轉速應與灌漿泵的排漿量一致,確保漿液拌制能均勻、持續地進行。此外,應嚴格控制工作壓力。一般而言,允許的最大工作壓力不得超過最大灌漿壓力的1.3倍。
3 水工隧洞灌漿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3.1 回填灌漿
3.1.1 回填灌漿鉆孔
對于鋼筋混凝土襯砌而言,應在預埋管中鉆孔,孔徑要求為>38.5 mm,孔深要求深入巖石約12.0 cm,對混凝土的空腔尺寸和厚度等重要參數進行嚴格測記。頂拱回填灌漿采用分段進行的方法,單段長度應<45.0 m,對端部進行封堵處理。回填灌漿的施工順序為先從低端開始,逐漸向高端推進。
3.1.2 回填灌漿壓力
回填灌漿分一序孔和二序孔兩類,其灌漿壓力各不相同。其中,一序孔允許灌入水泥漿的水灰比要求為0.5∶1;二序孔為1∶1.對于空隙比較大的部位,一、二序孔均可灌注水泥砂漿,所摻雜的砂量應小于水泥本身質量的180%.根據混凝土的襯砌厚度和配筋情況合理確定回填灌漿的壓力,素混凝土襯砌的回填灌漿壓力要求控制在0.2~0.4 MPa之間,而鋼筋混凝土襯砌則需要加大至0.5~0.6 MPa之間。在合理的回填灌漿壓力下可不進行吸漿,繼而持續灌注約4~5 min。在灌漿施工中,該工程曾發生過串漿問題,技術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群孔并聯灌孔的方法灌注,孔數為3個,嚴格控制了灌漿的壓力和速度,避免了因壓力過大或速度過快而導致混凝土面出現抬動,進而影響施工質量。
3.1.3 質量檢查
該工程完成灌漿后約一周內進行質量檢查,合理布置檢查孔,主要選定3個位置:脫空較大的部位、串漿孔集中的部位和灌漿情況異常的部位。所設置的檢查孔數量約為灌漿孔總量的5.0%.采用鉆孔注漿法進行回填灌漿質量檢量,將水灰比為2∶1的水泥漿液注入孔內,并保證壓力值穩定。在初始的10 min之內,注入量不得超過12 L,隨后可逐漸加快注入速度。確認合格后,采用水泥砂漿對鉆孔進行封填處理,并對孔口進行壓實抹平。
3.2 固結灌漿
3.2.1 固結灌漿鉆孔
該工程采用風鉆進行鉆孔作業。經過測量,終孔的直徑為41.5 mm,各項參數均滿足相應的技術規范,平面布孔形式為方格形。完成鉆孔作業后及時進行了清孔處理,將孔內的鉆渣、巖粉等雜質全部清除干凈。正式灌注前,采用壓力水對裂隙進行沖洗,直至回水不夾帶雜質為止。一般而言,沖洗的壓力應控制在灌漿壓力的75%~80%,如果該數值>1.0 MPa,則直接將1.0 MPa作為沖洗壓力值。固結灌漿時,需要遵循“環間分序”“環內加密”的雙重原則,對于地質情況不理想的地段而言,其加密要求更高。
3.2.2 固結灌漿壓力
該工程采用單孔固結灌漿法,對于注入量較低的地段,在同一環上可進行并聯灌漿施工,灌漿孔以2個為最佳,并保持孔位的對稱。灌漿壓力控制在0.5~1.3 MPa之間即可。如果固結灌漿的壓力>2.5 MPa,則應分段灌注,同時,根據現場灌漿的試驗,合理確定灌漿段劃分、灌漿工藝選用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在正式灌漿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預定的壓力值,灌漿應連續進行,不允許間斷。遵循“由稀至濃”的原則進行漿液變換,在漿液注入量達到280 L以上且連續灌注時間>25 min的前提下,需要逐漸降低漿液的濃度。此外,如果灌漿吸漿量<0.3 L/min,則需要采用機械壓漿法進行封孔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在灌漿中,如果回漿變濃,則建議改用水灰比完全一致的新漿繼續灌注,延續時間為25 min。
3.2.3 質量檢查
固結灌漿的質量檢查以孔壓水試驗為主,灌漿完成5 d后可進行壓水試驗。嚴格控制檢查孔的數量,要求控制在灌漿孔的5%左右,同時,孔段合格率>85%、透水率值要求<30%、處于分散狀態時,可認定灌漿合格,可落實后續的養護措施。完成質量檢驗后,需要將孔內的積水和污物等全部排出,采用壓力灌漿法進行封孔處理,隨后再采用機械法抹平孔口。
4 結束語
該工程的不良地質經過灌漿施工后,其圍巖的穩定性得以提高,隧洞內部的施工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巖石的均質性和整體性得以提高。灌漿施工完畢后,經檢查驗收,原本的涌水和滴水位置均得到了止水,將近98%的壓水試驗段的檢查孔透水率均<4 Lu,整體施工效果理想,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張社祥,丹建軍,成益洋.水工隧洞的灌漿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35):218-219.
[2]李樹森.淺析水工隧洞灌漿施工技術[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4(14):27-28.
[3]王志剛.對水工隧洞灌漿施工中有關問題的思考[J].廣東水利水電,2011(04):50-52.
[4]段永生.水工隧洞灌漿基礎防滲處理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新疆水利,2010(04):48-51.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