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婕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媽祖創意文化產業發展探析
陳婕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通過創意文化產業,卓有成效地開發媽祖文化,利用媽祖文化的影響發揮效益,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問題。
媽祖文化;創意文化;產業;媽祖信仰
媽祖文化是千年以來民間在對媽祖的尊崇信仰基礎上形成的與海商社會密切相連的、具有海洋文化風格的民俗文化,是沿海勞動人民千年以來在崇拜信仰媽祖的歷史進程中,所傳承的精神物質寶藏。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從此“媽祖信俗”正式進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我國第一個信俗類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媽祖文化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也使其成為了人類共同擁有的代表性文化遺產。
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媽祖文化,從宋朝福建開始,歷經元明清各代的演進,形成了涵蓋世界各地華人民族精神的媽祖信仰。媽祖信仰最初在福建莆田,繼而流傳至臺灣,同時伴隨華僑華裔走向世界,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文化。圍繞媽祖信仰,產生了一大批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民間祭祀、民俗藝術等民間文化形式,以及有關媽祖的雕刻、建筑物、廟宇等工藝實體。這些內容共同組成了豐富多樣的媽祖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組成部分。
通過創意文化產業,卓有成效地開發媽祖文化,利用媽祖文化的影響發揮效益,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問題。
媽祖文化是閩臺兩岸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共有的崇拜與信仰,它是“海洋文化”歷史的直接豐碩成就,同時也充滿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文化背景與因素。媽祖創意文化產業因其自身的社會意識形態屬性,具有傳播宗教、政治、哲學、藝術等觀念的特點。同時媽祖文化作為創意文化產業,它的地域屬性和特定的歷史文化屬性,決定了此類文化資源難以競爭的壟斷性。另外當媽祖信仰形成文化消費時,消費者將其視為公共消費物品時,會產生觀光硬件等要求。
福建本土對媽祖文化創意產業的開拓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已有的開發著重于旅游項目,以及各種學術研討會、祭祀活動、朝圣游等,可期發展的前景很大。比如由媽祖信仰進而對相關旅游文化包裝,將當地旅游文化與媽祖文化串聯,形成獨具特色、無可替代的媽祖故里游。創意各類具有媽祖文化特點的工藝品,可利用本土壽山石、漆畫、紙傘等民間特產,賦予媽祖文化特色。可將媽祖文化引入現代科學技術,開發相關的電子游戲、動漫影視作品。還可創造有關的酒類品牌、石雕陶瓷產品,設計有媽祖特色的民族服裝等。還可進行媽祖城的規劃,建立與媽祖文化有關的工藝美術城、影劇院、博物館、音樂廳等。
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可以選址莆田湄洲島,同時也可以設點于媽祖文化研究院,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立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媽祖文化,領悟媽祖精神。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應在發揮社會文化功能的同時實現經濟功能,還應在傳播文化的同時輻射社會影響,進行科技傳播,使科技傳播與文化傳播同步。
媽祖文化創意產業應力求發展類型多種多樣,媽祖在大海上用大愛護佑眾生,保護來往船只的動人故事耳熟能詳,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可以彰顯宋代民俗,打造為休閑、餐飲、娛樂的文化旅游步行街和海峽兩岸聞名的歷史文化民街,形成媽祖文化產業鏈,吸引臺灣乃至世界各地媽祖信眾,并產生文化認同感。
“先有娘娘廟,后有天津衛。”,天津海港的起源形象生動地表現在這句諺語里。我國的華南到東北,歷史上有名的港口城市發展都與媽祖廟密切關聯。媽祖信仰與沿海港口城市的興起和海上貿易交通發展息息相關。煙臺、營口、青島等地,歷史上都是在冷清的漁村修建成功媽祖廟后,成為了繁華的海港城市。粵語“媽閣”直接用作了澳門的葡萄牙語地名MACAU,媽祖渡臺也與臺灣的開發密不可分。
媽祖廟在科學技術史上,也有其特別的地位與價值。各地媽祖廟留有很多古代船模,源于古代的航海風俗,為讓媽祖時刻關注船的安全,新船試水出海時,特意制作模型供奉于媽祖廟內。山東的媽祖廟供奉的古代船模包括了民族英雄鄧世昌供奉的“威遠號”軍艦模型等300多只,這是研究我國造船史第一手原始資料。古代建筑結構造型和雕刻構件也保留在景德鎮、福建莆田、寧波、廣東等地的天后宮等一批媽祖廟古建筑中,它們是古代建筑的精華。各地天后宮還存有許多獨特的的科技含量很高的文物。我國古代利用星圖定向航海的實證就是莆田涵江天后宮現存的明代星圖。歷史上最早的機械消防器材是今天存于天津天后宮的滅火“水機”。
媽祖文化豐富博大,涵蓋經濟、軍事、外交、藝術、科技、宗教、民俗等諸多領域。千年以來,媽祖形象深入人心,代表了真、善、美。《天后保佑人們的傳說》中,天后保佑海船平安,也幫助人們抓海盜、祛病除痛、保佑風調雨順、戰爭勝利和女人們順利生育等。傳說中媽祖是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公鎮都巡官的女兒,在海難中奮身救人,飛升以后成為女海神。在救助落難世人時屢顯靈威,遇見遭逢海難的船只,千鈞一發之際,忽見萬道紅光如紅霞一般飛騰于海上,狂風巨浪瞬間消失,海面波平如鏡,遇難的漁船得以順利返航,一千多年前莆田縣的居民開始建天后宮供奉媽祖,并尊稱她為“通靈賢女”。海峽兩岸現有媽祖廟幾百座。
人們頌揚媽祖,表現的是對危難之中對他人援手的高尚品德的肯定,對人性美的頌揚。媽祖奮不顧身救人于危難,在大旱之際,祈雨救災,充滿俠義精神、斬妖除魔為民除害,仁愛好施、孝順禮讓等等,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優秀品質,在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同時,也起著凈化社會風氣,提升人們道德品質的作用,充滿社會文化價值意義。
在充分認識媽祖創意產業文化的社會文化價值基礎上,應著重理解其文化特點的非文物性、所具有的文化紐帶關聯意義。長期旅居海外一千來萬的福建華僑華人,將媽祖信仰帶向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設立會館供奉媽祖神像,海洋上行駛的商船也同樣供奉媽祖的木雕神像。媽祖信仰在海外有著聯絡鄉情、尋根問祖、緬懷故里的作用。在海峽兩岸,福建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連、商緣相通、法緣相似,有著共同的語言與類似的民俗。媽祖的出生地在福建,媽祖信仰的福建與臺灣人數眾多,媽祖創業產業文化在海峽兩岸一定會有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媽祖創意產業文化將對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千多年來,全世界各地都有與媽祖信仰關聯、因媽祖文化而創造的的廟宇、會館、祭祀祠堂、石刻、壁畫、雕塑等物體保留,還有大量的教科書、經文、曲譜等民間文獻資料。更有豐富生動的民間口頭文化大量流傳,這些民間藝術的形式有曲藝、戲劇、詩歌、歌謠、神話傳說、故事、風俗禮儀、手工藝制作、建筑方法、祭祀儀式等。這些從宋元時代傳承至今的文化遺產,以體系系列組合,呈現出深厚、博大的特性,影響到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傳播與繼承的重要組織載體。媽祖創意文化產業工程可以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予以拓展,加大媽祖創意文化產業研究的力度,重視創新,豐富與開掘媽祖創意文化產業研究的內涵,使媽祖創意產業文化上升到新的臺階,提升質量水準。
今后我們將更加努力通過研究媽祖創意文化產業,卓有成效地開發媽祖文化,利用媽祖文化的影響發揮社會經濟與文化效益。
[1]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閩臺區域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盧美松、陳龍.閩臺先民文化探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3]武占坤.《中華謠諺研究》[M].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4]陳保亞.《語言文化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3.
[5]中國作家協會福建分會.《福建文學四十年:1949~1989,詩歌卷》[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年.
[6].福建省文聯新聞出版局福建省作家協會。《福建文學創作叢50年選1949——1999《散文卷、詩歌卷》[M].海峽文藝出版社, 2000年.
[7]汪玢玲.民間文學概論[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1994.
[8]劉曄原.論傳說的崛起與傳說學的建立[J].民間文學論壇, 1986,(5).
陳婕(1962-),女,廣西岑溪人,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文法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