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李濼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
青海省門源縣區域地質特征
王碩,李濼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
青海省門源區域地層隸屬秦祁昆地層區北祁連山分區。大地構造位置隸屬于祁連造山帶(Ⅰ1),北祁連造山亞帶Ⅰ11。區域內巖漿巖不發育。
青海門源,區域地質
1.1 地層
門源區域地層隸屬秦祁昆地層區北祁連山分區。區域出露地層主要有:古元古界、奧陶系下中統、志留系下統、泥盆系上統、石炭系中統、二疊系上統、三疊系下中統、第四系地層。
區域地層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古元古界托賴巖群(Pt1T):在本區出露較少,為一片麻巖、變粒巖、片巖。
(2)下奧陶統陰溝群(O1y):由下部火山巖和上部碎屑巖組成。火山巖組(O1y1),為工作區的主要地層,是本區的主要含礦層,分布較廣,下部為灰-灰黑色、灰綠色碎屑巖夾灰巖扁豆體及凝灰巖;中部為灰綠色中基性火山巖夾碎屑巖及大理巖,中基性火山巖以枕狀熔巖為主。上部為灰黑色、灰綠色碎屑巖夾灰巖及硅質巖,總厚度大于1200m。在銀燦-浪力克一帶,走向305°-310°,傾向南西,與泥盆系下統老君山組(D3l)呈斷層接觸,與下志留統骯臟溝組(S1a)呈角度不整合接觸。巖性主要由安山凝灰巖、砂巖、變質砂巖、粉砂巖、含炭粉砂巖、安山熔巖組成,并有石英角斑巖、綠泥片巖、細碧巖、玄武安山角礫巖等;碎屑巖組(O1y2)分布在寧昌河一帶,主要巖性為淺灰綠色長石石英砂巖、綠泥絹云石英片巖、千枚巖、粉砂巖和泥質板巖。
(3)中奧陶統大梁組(O2d):為一套海相碎屑巖、碳酸鹽巖建造,局部夾火山巖建造。巖性復雜多變,主要由砂巖、千枚巖、板巖、礫巖組成。產三葉蟲及腕足類化石。與上覆二疊系窯溝組(P3y)地層呈斷層接觸。
(4)下志留統骯臟溝組(S1a):主要分布于區域西北角。下部為灰綠色砂巖、頁巖、砂礫巖,上部為灰綠色、藍灰色厚層狀砂巖、粉砂巖、板巖、頁巖互層,具復理石式的韻律層,厚度大于1696m,與上覆泥盆系下統老君山組(D3l)呈斷層接觸。
(5)上泥盆統老君山組(D3l):在工作區出露較多,分布于區域北部,上部以紫紅、灰綠色細-中粒碎屑巖為主;下部以紫紅、灰綠色厚層礫巖、砂礫巖為主,局部夾中酸-酸性或基性火山熔巖及凝灰巖,與石炭系羊虎溝組(C2y)呈平行不整合關系。
(6)中石炭統羊虎溝組(C2y):主要分布在區域北部一帶,中統羊虎溝組主要巖性為灰黑色頁巖與灰巖互層,夾砂巖偶見海綠石砂巖,下部為石英砂巖、砂礫巖。
(7)上二疊統窯溝組(P3y):主要由一套由灰綠色、紫紅色碎屑巖組合,具韻律和旋回沉積特點,與上覆下志留統骯臟溝組(S1a)呈斷層接觸關系。
(8)下中三疊統西大溝組(T1-2x):北祁連地區主要為一套陸相碎屑巖蓋層沉積建造,為灰、灰綠色砂巖、頁巖互層巖石組合,與上覆下志留統骯臟溝組(S1a)呈斷層接觸關系。
(9)更新統上統(Qp3pal)及中統(Qp2gfl):為磚紅色砂巖夾礫巖、泥巖及泥、砂、礫堆積。
(10)第四系全新統(Qhal)及(Qhpal):為分布于現代河谷中沖洪積砂礫石,現代冰川前端或兩側的冰磧礫石,山前殘坡積含礫亞砂土、砂礫石組成。
1.2 構造
(1)區域構造區劃分及大地構造環境
根據《青海省第三輪成礦遠景區劃研究》:大地構造位置隸屬于祁連造山帶(Ⅰ1),北祁連造山亞帶Ⅰ11。
(2)主要斷裂構造
區域內褶皺、斷裂構造極為發育,總體走向為北西西向。以加里東造山期形成的冷龍嶺向斜和北西西向的大斷裂為區內主要構造格架。
區域內主要是加里東晚期碰撞造山作用構造組合,在側向擠壓力作用下,兩側剛性大陸塊碰撞,形成一系列擠壓機制下的構造組合,為造山推覆構造形成的北西西向韌-脆性、脆-韌性斷裂、透入性板劈理及千枚理構造和冷龍嶺向斜,造山其構造形成區內基本構造格架。
本期斷裂構造極其發育,尤其是與地層走向基本一致的斷裂最為發育。這些斷裂多數經歷了長期的活動歷史,控制著區內地層、巖漿巖和礦產的分布,并使這些地層、巖石發生動力變質。
冷龍嶺向斜為主要褶皺構造,長約80公里,寬約30公里,軸向北西西,向斜由奧陶系地層組成,兩翼次級褶皺也十分發育。
1.3 巖漿巖
區域內巖漿巖不發育,僅見西南角有零星的加里東期奧陶紀閃長巖及輝長巖侵入。
1.4 區域變質作用
區內變質巖可以劃分為區域變質巖、動力變質巖、接觸變質巖三大類,其中動力變質巖最為發育,巖石類型復雜。
區內動力變質強烈,其對巖石的變質作用主要為碎裂作用。碎裂作用形成斷層角礫巖、斷層泥、碎裂巖。
根據1:20萬地球化學圖說明書水系沉積物測量門源幅顯示,該區域屬于冷龍嶺地球化學區,冷龍嶺亞區,位于老虎溝西端廣大地區,區內出露地層以奧陶系為主。本區地質構造復雜,斷裂活動強烈,而巖漿巖不發育,但嚴格受斷裂控制,區內呈極高背景元素有As、Au、Hg、Sb、Bi、Ni、Cu、Cr、Co、V等,CaO、Sr、U、Cd、Mn、Na2O、Zr等為低背景,余者為正常背景。高背景元素中Au、As、Hg、Sb與礦化作用有一定關系,余者均反映不同地質背景。分析本區Au、Hg找礦潛力優于其它元素,而Hg、As、Sb等低溫元素組合更多反映斷裂構造形跡,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獨立成礦的可能。
根據《青海省第三輪區劃》劃分工作區屬于秦祁昆成礦域(Ⅰ1),祁連成礦省(Ⅱ1)北祁連加里東期銅、金、鉛、鋅、錳、鐵成礦帶(Ⅲ1),走廊南山北坡加里東期銅(金、鉬、鈷)成礦亞帶(Ⅳ1),銀燦-浪力克銅礦田(Ⅴ1),礦種有銅、鉛、鐵等數種。發育下中奧陶統中基性火山巖和中酸性火山巖,火山機構發育,為海相火山巖銅多金屬礦床的分布區,該帶地質構造復雜,成礦背景良好,為成礦有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