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書
摘要:解析毛澤東對《聊齋志異》的評價,可以當做歷史、社會、民情看,內容豐富,體現了中華民族善良助人的美德,是好書。
關鍵詞:毛澤東;聊齋;當歷史、社會看;善良;助人
中圖分類號:I207.419 ? ?文獻標識碼:A
文革時期,我從一些小報上看到毛澤東向身邊的人推薦《聊齋志異》,要他們閱讀、學習,并說《聊齋志異》里面的“狐貍精”善良、幫助人、很是主動等等。當時看到這些資料,感到特別驚訝與興奮,驚訝的是在階級斗爭彌漫的年代,毛澤東卻予以贊揚,并要人閱讀學習這部鬼狐之書!興奮的是毛澤東的贊點居然和我一樣,這種驚喜與興奮,至今記憶如新!
“文革”后,我像千千萬萬研究者一樣,恢復了研究,讀到有關毛澤東與《聊齋志異》的更多資料,如《毛澤東讀古書實錄》和《毛澤東與〈聊齋志異〉》(《黨史博采》)等,令我大開眼界,油然而生深入研究這一課題的想法,但由于當時忙于《水滸》、《紅樓夢》和古今詩歌的課題,就將研究毛澤東薦讀《聊齋志異》這一課題擱置了,這一放就是十幾年。現在已垂老多病,但研究這一課題之意興不吐不快,故特撰此小文,以了宿愿。
毛澤東青少年時代,以及投身革命,轉戰、建國時代,對中國古文的閱讀,偏重文史哲方面,對文學作品的關注、閱讀多集中在《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紅樓夢》這些長篇名著,對《聊齋志異》這些短篇談狐說鬼之書涉讀較晚,但是一經入覽,就興趣盎然,大有會心。可以說是入覽雖晚,但鐘愛居上。毛澤東讀古典小說,多著眼于書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今用價值,經常信手拈來加以應用。如對日寇的后發制敵之策時,引用《水滸》上林沖與洪教頭比武事,說洪教頭妄自尊大、盲目輕敵,對強敵冒然出手,結果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所以對待日寇不要學洪教頭。又如在論及要在敵后開展斗爭時,引用《西游記》故事說:要像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皮里,搞壞其五臟六腑,將敵制服。在召開高級將領會議,特要求高級將領讀《紅樓夢》,并說應將這部書當做中國歷史看,不僅推崇《紅樓夢》的社會意義,還特別介紹人物形象,說作者將鳳姐寫活了,而且說了不只一次。可見對這些文學作品的關注。
毛澤東對《聊齋志異》稱贊、評議,卻始終如一。年過古稀,仍然愛讀,稱贊《聊齋志異》寫得好,對其高評一直維持,其贊揚的聚焦點非常值得關注。
《毛澤東讀古書實錄》和《黨史博采》,有詳細載記毛澤東對《聊齋志異》的推薦與贊揚,有的評論別開生面,值得重視深思。現將其中有關《聊齋志異》的評議摘要介紹:《實錄》將《聊齋志異》列入目錄的雖只有“1942年《聊齋志異》可以當作清朝的史料看”,但內文有多處載記:一是對《聊齋志異》總體評價,如《紅樓夢》等書一樣,可以當做歷史、社會、民情看,內容豐富,是好書;二是對作者的評價,認為蒲松齡善于調查研究,同情民眾,寫出民眾愿望;三是在“演講”中、“報告”中,引《聊齋志異》故事印證當前時事,“古為今用”;四是對親、友、同事的談話時,引用《聊齋志異》故事,闡述自己理解,啟發教育聽眾;五是對《聊齋志異》書中許多故事、人物,做了批語、評論。這五個方面又都是圍繞著三條紅線:一條是正確認識中國古代文學(文化)瑰寶;一條是善于讀活,古為今用,看出新意、深意;三是要各人深入學習,繼承優秀,創造新成果,利國利人。這三條精彩紛呈,不乏震古爍今見解。略舉例說:如《席方平》說的是席廉與同鄉富戶羊某不和,羊某死后,賄賂陰司官吏拷打席廉致其渾身紅腫,慘叫死去。父親慘死,席方平悲痛欲絕,魂魄離體,到陰間為父伸冤。但是,陰間的獄吏、城隍、郡司甚至冥王都受了賄賂,不但不為席方平伸冤,還對他嚴刑拷打,逼回陽世,不準告狀。可是席方平就是不屈服,要到玉皇大帝那里再告。后來聽說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親戚,公正廉明,席方平便又重新回到陰間去找二郎神。路上又被冥王的鬼卒抓住,冥王軟硬兼施,叫他不要再告,并強行把他投胎為富貴人家嬰兒,席方平憤怒哭啼,絕食三天便夭折了,又成游魂,又跑到陰間告狀,結果遇上玉皇大帝殿下的九王正好來巡視。席方平攔路喊冤,九王授理,叫二郎神重審速判,最后二郎神判決,將貪贓枉法的冥王、郡司、城隍、助紂為虐的鬼役,以及為富不仁的羊某一網打盡,分別治罪。同時,表彰補償了席廉父子的善良、孝義,并增加他們的財富和陽壽三十六年。
毛澤東對“席方平”的故事講過多次。最早是在1942年4月與“魯藝”的嚴文井、何其芳等人談《聊齋志異》,毛澤東說:“《聊齋志異》是一部社會小說,可以當作清朝的歷史來讀。內容豐富,思想先進,描寫形象。”又說:“《聊齋志異》是反對八股文的,它描寫女子找男人是大膽的。”有些故事,含義豐富重大。如“《席方平》是借描寫陰間的黑暗,來揭露清朝人世間的黑暗。陰間的獄吏、城隍、郡司、以至冥王也都是貪污受賄,不問是非曲直。對受地主惡霸迫害冤死的冤案,不但不受理,而且用酷刑迫害告狀者。…… 《席方平》含義很深,席方平在陰司的遭遇,實際上是人間官吏魚肉人民的真實寫照,是對封建社會人間酷吏官官相護、殘害人民的控訴書”。
毛澤東在建國后也多次講這則故事。他曾有聲有色地給身邊的同志講述,對席方平的堅強特別贊賞,特別是受鋸刑時忍而不嚎。他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覺得,陰曹之暗昧尤甚于陽間,但堅持終于勝利。這證明堅強的人,按科學辦事的人,雖然要歷經磨難,冤案終能昭雪。他就此勉勵、要求干部要有堅持原則的勇氣,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幟鮮明。毛澤東秘書林克回憶說,毛澤東同他講過《席方平》的故事,給他留下的印象特別深。
毛主席還說:“小鬼同情席方平故意鋸偏,這個細節寫得好。”“《席方平》應該選進中學課本。”
毛澤東還很有興致地給身邊的同志講了《聊齋志異》中關于狼的故事,講書中寫捉狼者像殺豬一樣殺死了狼。講完了故事,毛澤東還笑著對他們說:從蒲松齡這樣生動描寫出捉狼情況,可見“蒲松齡有生產斗爭知識”。蒲松齡長期生活在農村,對屠夫宰豬見得很多,才能寫得如此真切生動,令人愛讀。新中國建立后,何其芳回憶毛澤東在延安給他們講狼的故事后,也深有感觸地說,毛澤東以這個故事為例子來說明蒲松齡的難能可貴。從這個小例子也可看出毛澤東對《聊齋志異》的認識評價很高,不同于以往人們的評價,視角獨特,能夠透析當時作者寫作《聊齋志異》的歷史背景、社會狀況,體現出毛澤東透視古籍,活用古典,體悟出作者在每個故事中所要反映的思想,非同凡響。
《聊齋志異》的主要特點是寫鬼狐。作者筆下的鬼狐,有的美麗善良,有的聰明伶俐,也有的惡毒兇殘。《聊齋志異》里也寫了不少處治、戰勝惡鬼、兇神、妖魔的故事,啟發了毛澤東“不怕鬼”的思維,想編書針對當時粗暴、橫蠻對待中國的帝國主義者、對華不友好者。1959年4月,毛澤東在第16次最高國務會議上向與會的同志通報當前的形勢和黨的大政方針,在講了1958年炮擊金門的事之后說:“金門是我們祖國的土地,我們有理由捍衛,美國管不著。什么威脅我們都不怕。”接著,他給大家講了《聊齋志異》中那篇《青鳳》“狂生夜坐”的故事:《聊齋志異》里有一個狂生,晚上讀書,有個狐鬼要趕他走,嚇他,從窗戶口探出一個滿面漆黑的鬼臉,伸一個長而血紅的舌頭出來,以為這個書生就會嚇倒了。這個書生不慌不忙,拿起筆把自己的臉畫成張飛黑臉,也把舌頭伸出來。人、鬼兩個就隔窗這么盯著,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那個狐鬼無可奈何只好走了。毛澤東給大家講完這個故事后,強調說:“《聊齋志異》的作者告訴我們,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鬼就要跑進來把你吃掉。”
1959年5月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紫光閣與周恩來、陳毅一起會見十一個國家的訪華代表團和這些國家的駐華使節。談話中又一次講了上述《聊齋志異》中狂生夜坐的故事,并且再次信心滿懷地講了我們不怕鬼的道理。他認為,首先我們不怕鬼,敢于和鬼斗爭。再者,我們對鬼也要講究斗爭的戰略和戰術。他堅定地表示,世界上的任何鬼,都是可以戰勝的。
1959年四、五月間,毛澤東還根據國際國內政治斗爭形勢的需要,提議編選《不怕鬼的故事》,要中國科學院的文學研究所編選,由所長何其芳具體負責。1959年夏,何其芳等選輯《聊齋志異》、《子不語》等書中有關故事,編成《不怕鬼的故事》,送毛澤東審閱。毛澤東親自對書中文稿編排,解釋文字做了大量修改,確定了初稿,交中央政治局委員審閱。委員們提出意見后,毛澤東于1960年指示何其芳再加精選、充實。定稿后,何其芳請毛澤東寫序。1961年1月4日上午,毛澤東在住地頤年堂約見了何其芳,談到《不怕鬼的故事》的序言,要講除了戰略上藐視,還要講戰術上重視。對具體的鬼,一個一個的鬼,要具體分析,要講究戰術,不然就打不敗它。如《聊齋志異》的那篇《妖術》,如果那個于公戰術上不重視,就可能被妖術害死了。還有《宋定伯捉鬼》,鬼背他過河,發現他身體重,他就欺騙它,說他是新鬼,“新鬼大,舊鬼小”。他后來又從鬼那里知道鬼怕什么東西,就把鬼治住了。據此,何其芳對序言又做了修改,交毛澤東審閱,毛澤東進行了認真修改,才最后定稿。1961年《不怕鬼的故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引起很大反響,使干部們樹立了不怕鬼、不信邪的斗爭精神,也對中國人民起到了很大教育作用。這些是公開場合,對同志們作為專題討論、專門編選而說的,主要內容是闡述、開發《聊齋志異》的社會意義、政治意義,以古典證實如何用于當今現實,如何對待現實生活中家事、國事、天下事。
相類的看法、想法,也出現在一些對《聊齋志異》的篇章批語上。《白蓮教》說白蓮教的首領徐鴻儒,讀了一部旁門左道的書,遂圖謀不軌,說自己能夠役使鬼神,知人過去,未來,當眾拿出一面鏡子,掛在廳堂上,叫來人去照。來人照時,衣帽變化,有的是一頂平民幞頭,有的是一頂貴人紗帽,有的是一襲大官所穿的繡衣,形象很不一樣,人們感到驚異,徐則說,這是你們各人未來的結果,宣稱:“凡是鏡子里出現的文武官員,都是如來佛祖注定要參加白蓮教的人,各自應該努力,不要退縮。”徐拿鏡子自己來照,只見鏡子中的他,冕旒龍袍,儼然一個帝王。大家看著,大為吃驚,以為見到了真龍天子,一齊拜伏在地。徐趁機扯起大旗造反,從者如云。毛澤東看了這個故事,寫下這樣一條批注:“表現作者的封建主義,然亦對農民有些同情。”此條評語說明毛澤東認為蒲松齡筆下記述的徐鴻儒形象反映出他仍然為封建主義思想所纏繞,但并不全站在皇帝立場,對于封建社會中的農民起義懷有同情之心。《細侯》寫的是浙江昌化一個姓滿的書生,在杭州教書,閑時到街上散步,偶遇妓院里賈家的養女細侯,見其年輕貌美,不由得心動情搖,亟思與她相會,回到書房冥思苦想,整夜沒睡。后來向好友借了一筆錢,往會細侯。細侯說:“我要嫁給你,不要只這么見一次,我也準備了一些錢,可以贖身,嫁給你以后,生活在一塊,你不要再出去教書了。種四十畝地可以維持生活了,再種十畝黍,織五匹絹,繳納平常的賦稅還有剩余。關著門互相照應著,你讀書,我織布,有空的時候,喝幾杯酒,吟幾句詩,消遣消遣,就是千戶侯也不過如此啊!”毛澤東在讀了細侯這段話后寫下批注:“資本主義萌芽。”從這條“批語”可見,毛澤東從《聊齋志異》故事中,分析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結構,人們日常所從事的生產項目,已經看到那個年代,中國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小謝》說的是窮書生陶望三借住府第讀書,遇上喬秋容和小謝兩個女鬼,經常恫嚇、糾纏、挑逗他,但他不懼不惱,反而對她們平等相待,教她們習字讀書。兩個女鬼也頗知義理,親如家人。當陶生被誣下獄后,兩個女鬼給他送飯,并赴院申理,陶生獲釋歸家。與兩個女鬼重聚,情同伉儷,但怕“陰霾之氣”傷人,始終未同寢。這一人鬼善良、真情、平等、和睦的故事,感動了一個法術通天的道士。道士用借尸還魂之術,使兩位女鬼還陽,與陶生結為夫妻。小謝和秋容積極主動地追求幸福美滿的愛情生活,寫得生動感人。毛澤東讀后寫下了這樣一段批注:“一篇好文章,反映了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人與人的關系應是民主的和平等的。”這條批語,涉及人性、人的個性解放、人與人關系三大要題,是毛澤東對《聊齋志異》評價的核心思想,是他欣賞、推薦《聊齋志異》的根據,是毛澤東對蒲松齡的贊揚,對《聊齋志異》的贊揚!
本人認為在毛澤東對《聊齋志異》的各種評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毛澤東對親人、下一代推薦《聊齋志異》的時候對《聊齋志異》的評薦語:認為書中狐貍精非常善良,助人為樂,非常主動!我認為這段信息含金量特別多。毛澤東將近晚年,要將心中最重要的話傳之后世的重要時刻,又是給親人子侄晚輩的,可見心神所系,所囑之要。這是欲將金丹遺后世。再者對《聊齋志異》評薦,是抓住人的本性(善良)和最重要的美德(助人)而言的。我認為這兩點體現了毛澤東具有的對中華民族品性、美德的認知,切盼后代能繼承和弘揚這些高品、美德。
欲將“金丹”傳后人,看似平凡之舉,甚至有點“私”意,可是細想一下,這正是對人類的愛,對人類未來的關注,希望一代能比一代強,美好生活一代勝一代。這正是諸葛亮《誡子書》、司馬光《訓儉示康》等告誡子孫的箴言,不過毛澤東的立腳點比諸葛亮、司馬光高。因為諸葛亮是要子孫好學,修養立身之本,立身之能,以免長而無能,難以發達,將成平庸。司馬光則就生活作風來說,主要講儉之功和奢之惡,是一種防腐舉措。而毛澤東強調的則是對民族性的認知和中華民族助人美德的認知和弘揚與繼承。可以說前二人是局部勉后,毛澤東則是全息(全部)勉后,這當然值得我們重視、珍視、尊奉。
“善良”即“仁”,是孔夫子對人的品德、高風的揭示和要求,民眾、小民要“仁者愛人”,官員人上者,則要施行“仁政”,才能得天下,才能得眾心,才能盡己責,所以中國啟蒙讀物《三字經》一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這一觀念,千百年來一直為中華民族所尊奉,對人、對己、對內、對外都要“仁”。一個人的好,乃至偉大,只是“仁而以己”。可是近代“仁”、“善良”受到了挑戰,甚至提出“仁”、“善良”是虛偽的代名詞,是掩蓋稱霸野心、壓迫野心的手段。人性“惡”論風靡,成為斗爭哲學的基礎。而且,這種“反仁”論橫行中國,擴散世界,貽害人類,禍延幾代。但是多少年來,少有人站出來糾正,專家、學者在著作中也對此回避或違心粉飾,真叫“艄公不努力,誤了一船人”。可是毛澤東卻在此時此刻揭示、倡揚“仁”、“善良”,真是狂濤中的砥柱,黑夜中的朗月,荒漠中的甘泉,一聲驚雷震散滿天烏云,讓人眼睛一亮,心頭一喜,這叫一言興邦,救世之論也!為中華民族復興恢復名譽之論也。
毛澤東此論的可貴可尊,是進一步揭示(也是要求)仁者、善良者的最核心風格是“助人”!而“助人”,有更多內容:既要主動助人為樂,又要自然、無償助人,必要時應舍己助人,而不求回報,并注意到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助人,是成人之美,而不是成人之惡(助紂為虐),因而如何助人,更要審思。如此等等,這才是毛澤東對《聊齋志異》人物“仁”性“助人”的核心內容和發揮。毛澤東借《聊齋志異》故事旭勉親人后人,待人接物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幫助別人去危解困,共同向上向善,這樣才算不枉為人。所以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精華箴言,都是贊揚“愛人”、“助人”的優秀品質。這才是恢復弘揚中華民族的高品、高風,這該是毛澤東晚年對后人的肺腑之言,叮囑之語!我們要好好體會,踐行!
(責任編輯:陳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