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的飲食特點概括起來就是“廣泛而講究”,這與廣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四通八達的海陸交通是分不開的。
廣州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通過整合廣州的美食資源、旅游資源,也將助推廣州的旅游美食產業的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出臺,廣州港也迎來了成長為國際性樞紐大港的契機。
改革開放后,廣東飲食受港澳地區帶動,開始“北伐”,又創造了一個新的輝煌。
廣東多個地市具有寶貴的海絲資源,廣州的南海神廟、陽江的“南海一號”等遺跡都是珍貴的歷史遺產。
“蝦餃、燒麥咯,好好吃的蝦餃、燒麥咯!”茶樓的服務員推著裝滿蒸籠的小推車,一邊吆喝一邊繞著茶桌走,茶客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聽聞吆喝,便一手拿著菜單,一手小心翼翼地掀開蒸籠的蓋子,一探究竟之后,取出中意的點心,在點心單上蓋個印,便開始愜意地“嘆”起茶來。一壺好茶,幾款點心,瀟灑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跟隨著一帶一路的腳步,我們來到了“羊城”廣州,首先感受到了廣州獨特的飲食文化?!笆吃趶V州”這話說起來可一點兒也不夸張,單單從飲茶這一生活習慣上,足以看出廣州人對吃的重視程度。廣州人的飲食特點概括起來就是“廣泛而講究”,這與廣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四通八達的海陸交通是分不開的。
廣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降水豐富,再加上土地類型多樣,為多種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結合上述的諸多優勢,廣州的動物種類繁多也就不足為奇了,水產和兩棲類動物占了較大比重。加之廣州的海陸交通發達,世界各地的食品也為廣州的飲食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深入,廣州的食品產業和當地經濟也受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廣州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通過整合廣州的美食資源、旅游資源,也將助推廣州的旅游美食產業的發展。
廣州美食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抓住此次機遇,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怎樣利用“一帶一路”下各大港口的進出口,借助沿海城市的優勢將其食品資源傳播出去才是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
廣州兩千年的絲路情緣
說起廣州和絲綢之路的淵源還得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在古代,廣州被稱為番禺,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進軍嶺南,設置南??ぃ紫刃拗?,自此以后番禺便成為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到了漢代,廣州作為通商口岸的地位又有所提升。1983年,在廣州象崗發現的西漢南越文帝的墓葬品中,人們可以看到產自非洲的大象牙、紅海沿岸的乳香、波斯風格的圓形銀盒、創始于兩河流域的金花泡飾,以及燃燒東南亞龍腦香的熏爐。這些出土文物也都體現了當時廣州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晉時期,廣州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廣州對外的經濟文化交流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據房玄齡等撰《晉書·吳隱之傳》記載:“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苯涍^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遷,到了唐宋時期,廣州已經成為了中國第一大港。兩千年歲月隨風而逝,廣州作為我國重要的對外通商貿易港口似乎從來不知道疲倦,默默地為中國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扮演著橋梁和紐帶的角色,哪怕是到了清初海禁時期,廣州壟斷了我國所有的對外貿易,成了我國唯一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在歷史上被稱為“一口通商”。這也是廣州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成為了世界第三大城市。
廣州在長期的對外貿易交流中,引進了水果、蔬菜、糧食等食品在豐富當時國人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大大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廣州與絲路齊頭并進 走進新時代
廣州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歲月滄桑,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對外貿易做到了鞠躬盡瘁。步入新時代,在新絲路的引領下,廣州也時刻準備著,為國家的蓬勃發展、經濟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說到一帶一路,和貿易自然是分不開的,廣州港作為中國第四大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五位。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港也發展成為國家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進入21世紀,在腹地經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廣州港也隨之快速發展。2004-2006年,港口貨物吞量保持每年以5000萬噸的速度增長;2006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居中國沿海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五位;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66萬標準箱,居全國第五?,F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黃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廣州東部、珠江的出海口,均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碼頭。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內河可沿東、西、北江航道溝通廣東省各地和廣西,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出臺,廣州港也迎來了成長為國際性樞紐大港的契機。
“廣州港能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發祥地,并一直興盛至今并非偶然?!睆V州港集團研究部副部長陳建軍認為,縱觀華南乃至全國,廣州港是所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中區位優勢最好的一個。
廣州港地處珠江入海口和我國外向型經濟最活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地帶,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東江、西江、北江在此匯流入海。通過珠江三角洲水網,廣州港與珠三角各大城市以及與香港、澳門相通,由西江聯系我國西南地區,經伶仃洋出海航道與我國沿海及世界諸港相聯。以上種種地理優勢也為廣州港的發展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目前中國進出口總額的90%是通過海運完成的,站在港口人的角度,我認為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對港口的發展都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睆V州港集團董事長陳洪先說。
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錦龍表示,以廣州港為核心載體,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不斷提升高端要素的集聚、輻射和配置能力,將對發揮廣州市在華南地區城市中大交通樞紐的比較優勢,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推動廣州對外開放上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廣州港以南沙港區為核心,不斷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和優化港口服務功能,推進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開發,已形成較好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基礎。
除了海運,航運也是廣州對外貿易的主要運輸手段,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航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偛课挥趶V州的亞洲最大航空公司南航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愿景和行動的逐步明晰和實施,基礎建設之一的交通運輸業將首先迎來發展的新契機。烏魯木齊、喀什、比什凱克、莫斯科、第比利斯、阿姆斯特丹……這些都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城市,它們同時也是南航的重要樞紐或航點。今年,這個名單還將不斷增加:內羅畢、萬象、甲米……南航已經計劃開辟這些重要航線,將廣州與這些“一帶一路”沿線的城市連接起來。
總的看來,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和推動下,廣州的經濟發展也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今年年初,廣州便開始制定“十三五”規劃,從“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等國家大戰略出發,主動對接落實 “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南沙自貿試驗區和其他開放平臺建設,協調推動珠三角一體化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周邊城市互聯互通,提高開放合作成效。推動南沙深入參與國家海上絲綢之路跨區域合作交流項目。
美景美食怎樣“帶出去”
一帶一路戰略在帶動廣州經濟的同時,也輻射到廣東省其他城市,為其快速發展的帶來了契機。廣州作為廣東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廣東省內食品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借助“一帶一路”的戰略讓更多的廣東沿海城市美食資源發展起來,開放起來,更好的“走出去”,是在當今競爭環境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不可或失的機遇。
廣東以粵菜名揚天下,知名美食家勞毅波在談到廣東美食的時候這樣說道,“粵菜選料廣博,尊重食材本性、本位,烹飪技巧精細,力求出品新鮮,口味注意清而不淡。所謂“不時不食”,粵菜品種隨著季節而變化,十分講究食材的新鮮和當季。改革開放后,廣東飲食受港澳地區帶動,開始“北伐”,又創造了一個新的輝煌。但是,隨著全國經濟發展,人口遷徙,粵菜開始受到其它菜系的巨大競爭,粵菜講究新鮮,食材不適于長途銷售,小吃文化包裝含量也比不上華東、北京、云南等地,還是本地消費多,能打出去的只有廣式臘腸和月餅等。可以說,廣東飲食以前是一門獨秀,現在是百家爭鳴,四處競爭很大。要突出廣東區域美食的特色,關鍵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發展區域美食的“一帶一味”,選出每個區域代表性的美食,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如廣州的早茶和潮汕的功夫茶,還有當地盛產的農作物代表如增城的荔枝和遲菜心、湛江和茂名的海鮮等等,利用“一帶一路”下廣東的四大港口進出口,同時可以借助沿海城市的優勢把內陸城市的食品資源傳播出去。”
不只是廣東的食品讓人們齒頰留香,廣東的美景也讓人流連忘返。廣東多個地市具有寶貴的海絲資源,廣州的南海神廟、陽江的“南海一號”等遺跡都是珍貴的歷史遺產。目前廣州已經同其他省市多個城市開始推進海上絲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共同展開遺產保護工作。
在一帶一路的影響下,廣東可以憑借資源優勢,建立以海絲為主題的旅游線路,在“一帶一路”規劃中提到的“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也為其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6月16日,在番禺蓮花山舉辦的2015廣州蓮花旅游文化節上,展出了包括“一帶一路”多國在內的世界各地逾500種蓮花。據了解,廣州蓮花山目前估計已有10萬株蓮花綻放,在蓮花文化節期間,民眾不但可以一睹蓮花芳華,還可以觀賞到傳統技藝木偶劇、時裝彩繪等文藝表演。
跟隨著“一帶一路”的步伐,廣州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帶動,沿著“一帶一路”所打開的窗口,廣州的食品“走出去”了,美景也被大眾所熟知,“帶進來”了許多游客,這些成果都是現代絲路給廣州帶來的契機,豐富大眾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推動了地方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