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TAM3的移動圖書館APP用戶的信息采納行為研究*

2015-07-22 11:49:40楊艷妮明均仁黃傳慧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4007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武漢4005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武漢40074
圖書館 2015年9期

楊艷妮明均仁黃傳慧(.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 4007;.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 武漢 4005;.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武漢 40074)

·工作研究·

基于TAM3的移動圖書館APP用戶的信息采納行為研究*

楊艷妮1明均仁2黃傳慧3
(1.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2;2.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 武漢 430205;3.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4)

〔摘 要〕文章以技術接受整合模型TAM3為理論基礎,結合國內外移動圖書館理論研究及實踐現狀,構建移動圖書館APP的用戶采納模型。以移動圖書館APP用戶為實證對象,利用AMOS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對不同學科類別、學歷層次用戶進行多群組分析,確定模型整體的變量,包括行為意向、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實證分析發現,文科用戶群偏好于從有用性角度考慮,理科用戶群傾向于易用性APP服務;本科、研究生兩個群組用戶均更多從感知有用性角度考慮使用移動圖書館服務。與此同時,相對于理科生來說,感知愉悅性對文科用戶的采納意向效果更顯著;而個體差異對理科用戶的采納意向更顯著。但對于本科、研究生兩組用戶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對行為意向的效果沒有明顯差異。

〔關鍵詞〕移動圖書館 用戶采納 TAM3 結構方程模型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移動智能設備的加速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服務及各種應用對圖書館讀者的滲透不斷加大,全方位改變了用戶的信息獲取行為;高校圖書館開始創新信息服務,在信息傳播和知識服務中重視各種移動設備應用和移動圖書館推廣。

在移動圖書館建設初始階段,基于SMS的短信服務模式已在國內外圖書館不見蹤跡,而基于APP客戶端的移動服務模式已在國內外圖書館快速普及與建設。據Compuware對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印度的4534位智能手機用戶的調研發現,85%的用戶青睞移動APP遠遠勝于移動Web。[1]

雖然當前硬件設備、開發技術、系統平臺不再是制約移動圖書館發展的主要因素,而有關用戶信息行為分析才是當前圖書館在提高移動信息服務水平面臨的重大難題。目前,用戶對移動圖書館所提供的移動信息服務較低的認知程度和被動的接受與使用意愿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移動圖書館的采納與發展。在此背景下,探索移動服務環境下APP用戶的采納意愿與使用信息服務面臨的各種問題,有利于圖書館及時發現和改進移動信息服務建設過程中的不足,體現圖書館在創新型知識社會中不可替代的價值。

2 理論基礎

移動圖書館是將數字圖書館的應用領域拓展到移動通信領域的一種新型知識管理和服務平臺,是數字圖書館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向。國內外關于移動圖書館的研究較為豐富,國外相關主題研究主要集中于:①移動技術在圖書館的服務實踐及應用現狀。如Aittola,Ryhanen及Ojala提出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從而解決圖書館新手找書難的問題[2];Little研究將智能手機和移動技術應用于高校圖書館[3];Chio分析韓國圖書館移動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等[4]。②移動圖書館架構設計與服務開發。如Hoivik開發可視化web服務原型以提供圖書館數字存儲的移動接入[5];Anbu 和Mavuso研究搭建基于SMS提醒服務的原型用以圖書館營銷等[6]。③移動圖書館服務的用戶需求與隱私問題。如Seeholzer和Salem采用焦點小組方式探討高校學生對圖書館移動網站的期望[7];Paterson和Low關于學生對移動圖書館服務態度的研究[8];Goh探索基于SMS的移動圖書館搜索系統采納的性別差異等[9]。④移動閱讀學習與移動教育。如Chu等人利用知識工程方法開發電子圖書館用以移動學習[10];Chandhok和Babbar基于英迪拉甘地國立開放大學的案例研究遠程教育圖書館的移動學習等[11]。

目前國內研究主題主要涵蓋理論、應用、技術三大層面,與國外較一致,但研究方向與深度上各有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 移動圖書館現狀、實踐應用及發展趨勢。如宋恩梅和袁琳對國內移動圖書館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概述[12];姜海峰提出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思路等[13]。② 國內外比較研究、發展現狀及對策等。如姜穎通過中美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比較分析,提出我國移動圖書館服務現狀及發展對策。[14]③ 服務模式探析。如黃群慶較早地闡述了移動圖書館服務的實現模式及應用前景等[15]。④ 系統設計實現。如吳政基于Struts設計模式以及Web Service技術提出通用手機圖書館系統的體系結構設計。[16]⑤ 新媒體環境下的服務研究。利用新媒體提供移動服務,給移動圖書館的開展帶來新的思路。[17]

近幾年,雖然信息技術接受模型已經作為一種理論框架開始用于研究圖書館用戶對于信息技術的采納行為,但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持續健康發展,取決于用戶的采納認知。雖然當前國內外移動圖書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缺乏從用戶感知角度去考慮和實踐;大部分文獻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只有少部分文獻采用了實證研究,鮮有從移動圖書館用戶采納行為上進行深入評析。

因此,深入探討用戶對移動圖書館的信息采納行為,不僅可以了解用戶在接受或拒絕使用移動圖書館服務的顧慮,深入分析制約移動圖書館用戶推廣與普及的主導影響因素,科學評價移動圖書館服務;而且有利于移動圖書館今后在系統功能開發、服務模式選擇、用戶推薦與管理等很多重要環節的理解與把握,促進移動圖書館的健康發展。

3 模型構建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關注圖書館用戶的信息行為問題,并將信息技術采納理論作為其研究的理論基礎,結合數字圖書館系統特征和用戶的使用情境,對數字圖書館用戶的接受與使用行為進行預測和解釋。信息技術的采納行為的理論研究從TAM、TAM2、UTAUT到TAM3,技術接受模型理論的發展更為成熟完善。Venkatesh基于以往的研究基礎和實踐,提出技術接受整合模型TAM3,除了考慮TAM和TAM2模型的所有變量外,增加新的調節變量關系。[18]本文將以TAM3模型為理論支撐,構建移動圖書館APP用戶的采納行為模型,以武漢大學超星移動圖書館的APP用戶為研究對象,利用AMOS建立路徑分析,探討不同學科類別、不同學歷層次用戶的APP采納意向。

3.1 變量定義及研究假設的提出

技術接受模型理論廣泛應用于用戶的技術采納感知行為分析,其理論不斷擴展完善,能夠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好的解釋與預測。為了探析移動圖書館用戶采納行為意向,本文在開放式問卷調查基礎上,基于技術接受整合模型TAM3,依據移動圖書館APP產品特點考慮加入若干外部變量,從而構建移動圖書館用戶的采納模型,如圖1所示。模型整體包括三大部分變量:一是傳統技術接受模型的核心變量,行為意向、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易用性;二是影響感知有用性、易用性的外因變量,包括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三是模型的調節變量,主要考慮學科類別與學歷層次。

圖1 移動圖書館APP用戶采納模型構建

3.1.1 核心變量

在移動圖書館APP的采納意向研究中,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戶對于APP有利于其科研學習產生愉悅感受的期望;感知易用性則是用戶評價APP的使用繁簡程度。感知有用性是影響使用態度和行為的重要因素。[19]當用戶將APP作為學習的重要工具,提升其科研效果時,則會認為其較為受用。

Davis提出感知易用性是直接影響使用意向的另一主要因素,且影響著感知有用。[20]在APP的操作難以上手、用戶體驗較差的情境下,用戶很難有易用感受,甚至可能認為其并不有用,從而對APP產生較弱的采納意向。基于文獻研究及上述分析,本研究假設:H1a:感知有用性正向影響行為意向;H1b:感知易用性正向影響行為意向;H1c:感知易用性正向影響感知有用性。

3.1.2 外因變量

相較于其他模型,在TAM3模型中確定了感知易用性的外因變量是否影響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有用性的外因變量與感知有用性之間的關系。本文提出三個主要的外因變量:相關性、個體差異以及感知愉悅性。

相關性即指移動圖書館APP與用戶其信息需求的匹配程度。相關性與有用性、易用性緊密相關,相互作用顯著。移動圖書館服務是否提供足夠的信息資源、是否滿足用戶研究領域的信息需求,對于用戶而言該APP是否與其相關,對其是否重要等均是出于移動圖書館APP相關性的考量。當APP將用戶認為有用的資源推介給用戶時,用戶才能進一步感知到APP服務是易用和有用的。[21]基于此,本研究假設:H2a:相關性正向影響感知有用性;H2b:相關性正向影響感知易用性。

個體差異主要側重于不同用戶對移動服務的好奇心態,對移動圖書館涉及的知識背景以及執行任務的能力、對于使用技術獲得所期望結果的認識等。[22]當用戶主動體驗新的信息技術,對圖書館服務有著較為豐富的領域知識背景,或認為以其自身能力方便使用該APP時,則更益于獲得APP的交互體驗,更傾向于APP的采納意向,認為其提供的APP服務是有用的。因此本研究假設:H2c:個體差異正向影響感知有用性;H2d:個體差異正向影響感知易用性。

感知愉悅性即用戶使用信息技術時,除了感知績效外,使用過程獲得愉悅的感受。Venkatesh在TAM3模型中指出對于某一系統的愉悅性認知對易用性認知的影響加強。[23]Davis在研究工作中使用電腦的內外在動機時提出愉悅性作用于感知有用性。[24]當用戶獲得愉悅的APP體驗時,會感知系統服務有用性。當APP用戶樂意獲取學術資源、優質公開課、最美圖書館等信息服務,則會產生更為強烈的采納意愿。因此本研究假設:H2e:感知愉悅性正向影響感知有用性;H2f:感知愉悅性正向影響感知易用性;H2g:感知愉悅性正向影響行為意向。

3.1.3 調節變量

調節變量所解釋的不是關系內部的機制,而是一個關系在不同的條件環境下是否會有變化。通過調節變量的研究,可以發現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關系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為了探析不同類別用戶對移動圖書館APP的采納意向,更深層次地檢驗影響移動圖書館用戶接受的因素,對比分析不同群體用戶在移動圖書館接受程度及影響因素上是否存在明顯差異以及存在哪些差異。主要設置兩個調節變量,分別為學科類別與學歷層次。學科類別包括理科(理工農醫大類)與文科(文史法政大類);學歷層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為了研究學歷差異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將所有樣本的學歷情況分成本科學歷與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考慮樣本量,將碩士樣本和博士樣本合并為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樣本)分別進行分析。

3.2 數據來源及樣本

高校師生是研究的樣本主體,他們是移動圖書館APP的主要用戶,且更樂意嘗試能夠獲取更為豐富、便捷的專業類APP。問卷設計包括問卷說明及變量測量,對于指標變量的題項設計主要改編自相關文獻研究,并邀請20名高校師生進行面對面預調研,以保證問卷的可信度。對于大規模的調研,通過網絡問卷和發放紙質問卷612份,采用李克特量表評價打分。回收問卷508份,統計有效問卷發現,其中理科252份;文科256份;本科生389份;研究生119份。

4 實證結果分析

4.1 學科路徑分析模型適配度檢驗

利用SEM分析建立移動圖書館APP的用戶采納模型,為了評價假設的路徑分析模型圖與搜集的數據是否相互適配進行如下檢驗。對文理科整體模型的適配度分析發現,滿足正態評估標準,顯著性概率值p=0.094>0.05,未達到0.05顯著水平,因此接受虛無假設,表示樣本數據所得的S矩陣與由假設模型所導出的Σ?矩陣可以契合,即移動圖書館APP的用戶采納模型與實際數據可以匹配,路徑分析假設模型可以得到支持。其各項統計檢驗量值如表1所示。且模型的AIC值、BCC值、ECVI值均小于獨立模型和飽和模型的數值,表示整體模型的適配情形良好,假設模型與實際數據可以適配。在模型適配度統計量中,除了PGFI、PNFI值外,各統計量均達到模型適配標準的指標,整體而言,多群組參數均未加以限制模型可以被接受。

采用極大似然估計各路徑系數值,對于文科組而言,除了個體差異對感知有用性的路徑系數未達顯著(p=0.299>0.05),其余路徑系數均在0.05的顯著水平,各路徑系數標準化的回歸系數值均為正數,表示其對效標變量直接影響效果為正向。對于理科組而言,各路徑系數均在0.05的顯著水平,且標準化的回歸系數值為正值。由文理科組相關系數摘要顯示,三個外因變量間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從標準化殘差的協方差矩陣來看,標準化殘差值絕對值沒有大于2.58(文科最大值為0.771,理科最大值為0.730),顯示模型的內在質量理想。

4.2 學歷路徑分析模型適配度檢驗

對于移動圖書館APP的用戶采納模型,為了評價不同學歷層次的路徑分析模型圖與搜集的數據是否相互適配進行如下檢驗。對本科研究生整體模型的適配度分析發現,滿足正態評估標準,其各項統計檢驗量值如表1所示。除卡方值、PGFI與PNFI 未達模型適配標準外,其余統計量均達到模型適配標準的指標。且模型的AIC值、BCC值、ECVI值小于獨立模型和飽和模型的數值,表示整體模型的適配情形良好,假設模型與實際數據可以適配。整體而言,學歷層次路徑分析模型在設定結構系數相等的模型中是可以被接受的。

表1 多群組結構模型分析的整體模型適配度檢驗摘要

極大似然估計本科生組、研究生組兩組路徑系數,其值均在0.05的顯著水平,各路徑系數標準化的回歸系數值均為正數,表示其對 效標變量直接影響效果為正向。由本科、研究生組相關系數摘要顯示,三個外因變量間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從標準化殘差的協方差矩陣來看,標準化殘差值絕對值沒有大于2.58(本科最大值為1.225,理科最大值為1.885),顯示模型的內在質量理想。

4.3 路徑分析模型

4.3.1 模型選擇與解釋

圖2 不同學科類別的路徑分析模型

在對文科、理科組做多群組分析發現有多個模型均適配,以模型中AIC、ECVI指標值最小者作為最適配的模型(參數未加以限制模型),如圖2所示。對于文科組,相關性、感知愉悅性兩個外因變量可以聯合解釋感知有用性變量69.5%的變異量,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解釋感知易用性58.8%的變異量;對于理科組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三個外因變量可以解釋感知有用性51.8%的變異量,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解釋感知易用性55.1%的變異量。對于文理科組,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五個變量可以聯合分別解釋行為意向變量69.9%和52.9%的變異量。上述假設中,文理科組H1a、H1b、H1c、H2a、H2d、H2e、H2f、H2g均成立,但文科組H2b、H2c不成立,理科組H2b不成立。對本科、研究生用戶做多群組分析時同樣有多個模型適配,以ACI、ECVI值較小者為最適配模型,即設定結構系數相等的模型最適配,如圖3所示。對于本科組和研究生組,三個外因變量可以聯合分別解釋感知有用性變量62%和60.8%的變異量、解釋感知易用性59.9%和49.2%的變異量,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五個變量可以聯合分別解釋行為意向變量65.4%和62.7%的變異量。上述假設中,本科研究生組H1a、H1b、H1c、H2a、H2c、H2d、H2e、H2f、H2g均成立,但本科研究生組H2b不成立。綜合學科類別、學歷層次的路徑分析模型發現,考慮相關性、個性差異、感知愉悅性外因變量的移動圖書館APP的用戶采納模型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圖3 不同學歷層次的路徑分析模型

4.3.2 用戶采納行為意向分析

(1)不同學科、學歷用戶行為意向影響因素各異

由上述學科類別的路徑分析模型可知,對于文理科組而言,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均正向顯著影響用戶采納行為意向。但文科組感知有用性對行為意向直接效果更明顯,感知有用直接形成采納意向效果,感知易用除了對行為意向的直接效果,另外主要通過對感知有用的直接效果間接形成采納意向效果。而理科組用戶感知有用性、易用性二者對行為意向直接效果相當,且理科組主要通過感知易用性形成采納意向。由此文科組用戶在移動圖書館APP采納意向上,更偏好于從APP有用性角度考量。而理科組用戶表現出其學科背景的特色,他們更傾向于易用的APP。

分析不同學歷層次用戶的APP采納路徑模型,本科研究生組感知有用、易用性均正向顯著影響行為意向,且感知有用性對采納意向的直接效果更明顯。對于本科、研究生兩組用戶均是,感知易用性除了直接影響采納意向,但主要通過感知有用性形成采納意向的間接效果。隨著APP開發應用成熟度提高,感知易用性影響強度不再像以往的應用情境強烈。對于本科、研究生來說,即使是專業性較強的APP,感知有用性對其采納行為意向效果強度更大,即只要移動圖書館能夠提升其科研效率,用戶會感知其是有用的,并愿意使用APP服務。

表2 學科類別外部變量對行為意向效果

(2)學科類別差異行為意向的外部變量效果不同

對于文理科組,僅感知愉悅性對行為意向有直接效果。對于文科用戶個體差異對感知有用性無顯著正向影響,理科用戶則個體差異對感知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且無論文理科用戶個體差異對感知易用性均有較為強烈的直接效果。相關性通過感知有用性間接影響行為意向。文理科用戶通過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對行為意向的效果如表2所示。從總體效果而言,對于理科組用戶,對移動技術應用的心態、學科領域知識的差別、使用技術可能得到結果的認識等個體差異因素,對采納行為意向的效果更為強烈;而文科組用戶,使用過程獲得愉悅感受的因素對采納行為意向的效果更顯著。

表3 學歷層次外部變量對行為意向效果

(3)學歷層次不同外部變量對行為意向效果大體一致

對于本科、研究生用戶,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對行為意向的效果沒有明顯差異,外部變量對行為意向的效果如表3所示。無論本科或研究生,感知有用性均受到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的影響,而感知易用性則受到感知愉悅性、尤其是個體差異的影響,但在影響程度上,本科、研究生差別并不太大。由此,外部因素對采納行為意向的影響大小并不受用戶學歷層次的差別而有明顯差異。

5 結語

本研究結合相關用戶行為理論,構建特定情境的用戶采納行為模型并實證其在移動圖書館領域的解釋力,提高了技術接受模型研究的普適性,對APP用戶的信息行為進行了有效預測和解釋。本文中移動圖書館APP用戶采納模型適配情形良好,考慮外部變量相關性、個體差異、感知愉悅性的用戶采納模型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學科類別、學歷層次對于理解用戶對信息技術的接受過程非常重要,這是因為不同學科、不同學歷群體對信息技術或信息系統的接受和適應能力不同以及對外界因素的重視程度不同,所以本研究分別提出學科類別及學歷層次調節感知有用性與行為意向、感知易用性與行為意向等之間的關系。不同學科類別、學歷層次用戶行為意向影響因素有所差異,文科用戶偏好于從有用性角度認知,理科用戶傾向于易用性。而對于本科、研究生而言,均主要從有用性感知角度出發。

文理科組不同外部變量對行為意向的效果不同,但對本科研究生兩組用戶,不同外部變量對行為意向的效果沒有太大差別。模型中相關性對感知易用性沒有顯著正向影響,原因在于移動圖書館能夠提供足夠信息資源,且與用戶所需相關性強,但該APP并不一定是易用的。具有一定專業性的移動圖書館APP需提升其易用性,加強人機交互,簡約APP使用操作。對于外部變量個體差異主要作用于感知易用性。而感知愉悅性則是能夠對采納意向形成直接效果的外部變量,因此在移動圖書館產品設計及運營推廣中,添加趣味元素,帶來愉悅的使用體驗是非常必要的。隨著APP應用成熟度提升,APP操作更為便捷易掌握,因此也可以解釋,相對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對采納意向的直接影響更加顯著。

用戶采納移動圖書館是一項較復雜的行為,涉及多個層面。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更深層次地分析和檢驗更多影響移動圖書館用戶采納的因素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對比分析不同用戶群在移動圖書館接受程度及影響因素上是否存在明顯差異以及存在哪些差異,以不斷完善用戶采納模型,并根據這些差異特征提出有效促進用戶對移動圖書館接受與使用的管理手段和策略,使移動圖書館能夠提供差異化服務,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

(來稿時間:2015年3月)

參考文獻:

1. 嚴浪. 國內外圖書館APP移動服務比較分析及啟示.情報資料工作,2013(6):85-88

2. Aittola, M., Ryhanen, T., Ojala, T. Smart Library -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 L. Chittaro (ed.). Berlin: Springer-Verlag Berlin, 2003:411-416

3. Little, G. Keeping Moving: Smart Phone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11, 37(3):267-269

4. Choi, W.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Technology in South Korean Libraries. Libri, 2009, 59(1):14-22

5. Hoivik, J. Global Village: Mobile Access to Library Resources. Library Hi Tech, 2013, 31(3):467-477

6. Anbu, K. J. P., Mavuso, M. R. Old Wine in New Wine Skin: Marketing Library Services through Sms-Based Alert Service. Library Hi Tech, 2012, 30(2):310-320

7. Seeholzer, J., Salem, J. A. Library on the Go: A Focus Group Study of the Mobile Web and the Academic Library.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11, 72(1):9-20

8. Paterson, L., Low, B.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Mobile Library Services for Smartphones. Library Hi Tech, 2011, 29(3):412-423

9. Goh, T. T. Explor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SMS-Based Mobile Library Search System Adop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1, 14(4):192-206

10. Chu, H. C., Hwang, G. J., Huang, S. X., etc. A Knowledge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Developing E-Libraries for Mobile Learning. Electronic Library, 2008, 26(3):303-317

11. Chandhok, S., Babbar, P. M-Learn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 Libraries a Case Scenario of Indira Gandhi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Electronic Library 2011, 29(5):637-650

12.宋恩梅,袁琳. 移動的書海:國內移動圖書館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34-48

13. 姜海峰. 移動圖書館的興起和解決方案.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6):12-15

14. 姜穎. 我國移動圖書館服務現狀及發展對策——中美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比較分析. 圖書館建設, 2011 (12):75-78

15. 黃群慶. 嶄露頭角的移動圖書館服務. 圖書情報知識,2004(5):48-49

16. 吳政. 通用手機圖書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9(1):98-104

17. 鄭成銘,詹慶東. 基于新媒體的移動圖書館服務研究.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 (5):47-50

18, 19, 23. Venkatesh D., Bala H.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3 and a Research Agenda on Interventions. Decision Sciences,2008, 39(2):273-315,276-278

20. 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1989, 13(3):318-339

21, 22. 明均仁等. 面向移動圖書館的技術接受模型構建.情報資料工作,2014 (5):49-55

24. Davis, F. D., Bagozzi, R. P., Warshaw, P.R.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Use Computers in the Workplac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2, 22(14):1111-1132

〔分類號〕G250

〔作者簡介〕楊艷妮(1988-),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與圖書館信息服務;明均仁(1981- ),男,博士,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與移動信息服務;黃傳慧(1974- ),女,博士后,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服務、信息資源管理。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用戶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接受與使用行為研究”(項目編號:14YJC870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情景化用戶偏好的學術信息服務研究”(項目編號:71203060)的研究成果之一。

Research on User Information Adoption Behavior to Mobile Library Apps Based TAM3

Yang Yanni1Ming Junren2Huang Chuanhui3
(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2.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Abstract 〕Tak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3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is paper builds the user adoption model of mobile library Apps combi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ituation of mobile librar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mpirical object is the user of mobile library Apps. We buil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by AMOS, complete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several groups with different subjects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define variables like behavior intention,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relevanc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erceived enjoyment as the variable of the whole model. By empirical analysis of users, we find that the liberal arts users are m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the science users tend to the perceived ease of use to the adoption of Apps. While th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users are main taking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he adoption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ceived enjoyment of liberal arts user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behavior intention an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cience users has strong effect on behavior intention. Moreover, for th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two groups’user, different external variables, like relevanc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erceived enjoyment, have almost the same effect on behavior intention.

〔Keyw ords 〕Mobile library User adoption TAM3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午夜三级在线| 国产一线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美女免费|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JIZZ亚洲国产| 免费在线色|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曰AV在线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呦女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中文字幕第4页| 操美女免费网站| 91亚洲免费|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欧美| 色婷婷电影网|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青青操国产|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日本国产在线|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色首页AV在线|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精品视频91|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视频免费精品6|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在线看AV天堂|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av在线无码浏览|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欧美午夜小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