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了長時間的經濟體制改革后,我國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也逐漸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格局。在最近幾年,伴隨會計信息失真、監督主體缺位等問題,國有資產流失現象時有發生,使得一件事實被間接地證明出來,即我國傳統的、以政府部門為主體的、對國企財務的監管工作采取的直接干預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財務多元化格局的需要。因此,本文以我國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督為研究點,就如何明確當前形勢下其財務控制權的分配,以及重新構建財務監督機制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國企財務控制權分配;財務監督機制重構;研究
從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的發展情況來看,其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一樣,其財務管理也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并且,在改革的過程中,國有企業與國家在財務方面的關系也不斷地發生改變。從其改革階段來看,主要有放權讓利與轉機建制兩個階段。近些年,伴隨國有企業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放權讓利已經無法有效發揮出其重要作用,這也使得國有企業在財務監管方面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基于此,雖然相關部門為了有效強化國有企業財務監督工作,制訂了一些監督措施,但是,存有一些問題需要改正。
一、控制權新的問題與分配方式
1.國有企業財務控制權問題
由于我國國有公司中負責對其年度財務進行審計的委托制度無法對出資者的權益進行全面有效的維護,使得其在進行控制權的分配時往往會出現分配不均的問題。現階段,我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審查工作都是由政府聘請的一些社會中介組織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的。但是,受當前我國體制發展的影響,由于監督機制不健全或得不到很好落實,部分中介機構并沒有以提高其審計鑒證工作質量、為投資者提供可以被信賴的審計報告或者是鑒證評估意見等作為獲取業務的目的,而是以同企業管理者建立友好關系,獲取到長期友好合作的合同為目標的發展機制,使得各個事務所之間存在不良競爭情況出現。此外,隨著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控股公司投資主體多元化,不同主體對企業財務信息需求存在多樣化,其在當前經濟發展中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狀態,這為其控制權的有效分配也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2.控制權的有效分配
根據當前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控制權方面出現的新問題,我國國有企業應該要做好各項控制權的分配工作,以便完善財務管理的監督機制。首先,股東作為股份公司投資經營風險的最終承擔者,一定要具有選擇與監督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相關人員工作情況的權力。其次,應該將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經濟收入同企業經營活動取得的績效相連接。即企業的經理人員也需要承擔一定的企業經營風險,并擁有一定剩余索取的權力,進而使經理人員的目標能夠同股東一致。最后,采用狀態依存控制辦法。即,讓國有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以利益保障的程度或者是企業當前實際的財務現狀為依據,進行企業控制權的分配。其具體的措施為:在企業的股東無法得到滿意的利潤時,企業的控制權由股東所有;在股東可以得到滿意的利潤時,控制權由企業的經營者所有;在企業的職工的正常福利與工資無法正常兌現時,控制權歸企業的職工所有。總而言之,企業實際的控制權是同掌權者承擔的風險或者是責任相統一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最佳的風險分擔和激勵合同。
二、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與重構的措施
1.當前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
首先,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或雖然具有完備的法人治理結構但監督乏力,對于企業高層做出的一些重大決策缺乏有效的監督。在現行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制下,董事會在制定一些重大投資決策中,監事會雖然參與了企業此類會議的全過程,但是卻并不具備當場反對或者是表決權,只是負責事后的評判和監督,這就使得監事會的權利無法全面發揮。其次,沒有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違規取得個人利益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目前,由于我國現行的對國有企業進行監督的體制并未設立專門針對企業管理人員消費的關卡,使得其資本的流通方向無法被有效的感知,進而導致內部控制現象,部分管理人員出現以權謀私的行為。
2.重構監督機制的措施
首先,重新構建國有企業出資人對經營者的財務監督機制。國有資產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分別代表國家對國家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出資人權益。這就要求各級人代會、人大常委會需要全面地發揮出其在國有企業財務監督方面的作用,通過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情況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組織專項執法檢查等,依法行使監督職權,做好監督工作。其次,全面規范企業內部監管。因此,國有企業需要在內部構建一個財務控制權力的分享機制,并且還要保證此分享機制的制度化與規范化,從而有效地改變當前國有企業的控制權力被政府部門與企業的委托者獨立享有和控制的局面。對此,國有企業的經營者需要制定出優化資本結構的發展策略,并不斷的強化以職工為主要利益相關者的財務管理意識。
三、結論
總而言之,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制度改革的深化,市場經濟在我國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國家為發展、壯大國有經濟,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內部財務體制也應當隨之變革,結合企業內部實際財務管理狀況,對控制權進行科學合理分配,對財務監督機制重新構建,有效解決企業內部經營問題,推動企業效益的增長。
參考文獻:
[1]王琴.工業企業的成本控制與財務監督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2]張媛媛.國有公司財務監督機制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2.
[3]王甲慶.中央企業物資集中采購財務監督機制構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
[4]郝遠新.試論如何優化企業財務監督機制[J].財經界(學術版),2010(06):94,96.
作者簡介:范昭峰,男,漢族,山東省泰安市,現職稱:會計師中級,學歷:研究生,主要從事國資國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