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妮 梁文芳
摘 要:在全球經濟化的國際背景下,會計報告作為企業的一個重要的財務信息,它也必須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企業的傳統收益觀顯然已經不適應這些變化,因而亟需改變這種舊的方法,從而完善財務報告。本文通過與傳統收益觀的比較分析,闡釋全面受益的特點和實施意義,進一步強調其重要性、科學性,為落實全面收益觀和貫徹新準則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收益;全面收益;落實
一、全面收益觀的相關理論
1.全面收益觀的內涵
我國在2007年《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29條對于全面收益觀做出了相關的規則。凈收益和其他收入效益之和共同組成全面收益,全面收益是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屬性對的,反映的是資產現值,打破了歷史成本這一計量方式的滯后性,能夠及時反映現實價值,為企業對經營成果做出準確的理解和剖段。
二、傳統收益觀與全面收益觀的不同
1.全面收益和傳統收益的定義
傳統收益其本質就是利潤。而全面收益觀按照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反映了權益的增減變動的情況,對未來收益做出準確的計量。全面收益彌補了傳統收益觀的缺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為企業的生存和競爭做了有效的估計。
2.全面收益和傳統收益的確認原則的差異
傳統收益是按照歷史成本原則來確認的,即取得時的購入價格。傳統收益在可靠性原則表現在通過實際配比原則來實現的,但這種方法并不能將有效信息提供給報表使用者。傳統收益在謹慎性原則方面表現在預測損失,而非預測價值。
全面收益則是通過公允價值來確認計量。全面收益不僅提高了可靠性的實際運作。且在復雜變化的經營活動中,全面收益同樣體現了權責發生制,從初次確認到再確認,準確提供出具有決策意義的有用信息,突破傳統收益的缺陷,增強現代企業的活力。
3.傳統收益和全面收益二者在范圍,計算以及確認模式也是不同的
全面收益的范圍顯然是要比傳統收益的范圍更廣,全面收益是通過期末期初的凈資產的差額減去補充投入的資金,再加上已經收回的投入資金和分配的股東利息。而傳統收益即為利潤,也就是經營營業額和經營費用的差額。全面收益克服了時間反應差,更加有利于決策。
三、全面收益觀的進展以及特征
全面收益觀的提出是市場經濟中的對企業更好發展的必然產物,因為它有著自己所獨有的優勢特點,是對傳統收益方法確認的改革。在世界經濟發展多元化環境下,全面收益觀的國際化也逐漸顯現。
1.全面收益觀的來源
全面收益觀是在全球經濟化的趨勢下,傳統收益觀對變化的市場經濟的不適應應運而生的。它是時代的產物,全面收益觀作為一個正式的會計概念,最早以文件形式出現是在1980 年,美國的FASB第3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財務報表要素》。隨后英國也做出相關規定,繼而發展到全世界。
2.全面收益觀的特征
基于與傳統收益的比較,不難顯現出全面收益有下列一些特征:
一是全面收益觀的計量基礎優于歷史成本自身的滯后性的特點。
二是全面收益觀遵循決策有用觀的經濟活動目的將非常項目的利得和損失也有效記錄在凈收益中。
三是全面收益觀在財務狀況表的項目,是基于權責發生制,從而對企業的績效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了解。
四是全面收益觀的現實有效性與穩健性原則。
3.會計計量屬性下的全面收益觀
全面收益觀在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克服了歷史成本不能反映未來成績的缺陷,產生了自身所特有的優勢特點。第一,全面收益體現了資產現值和未來價值。第二,全面收益很好的反映了經濟活動的現狀。在財務報告中,讓報表使用者和利益相關者都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業的發展信息。
四、在我國新財務會計準則的背景下,采用全面收益觀的意義
在2014年以前,我們都致力于認識全面收益觀,分析它,但并沒有切實反映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2014年的7月1日之后,我國重新修訂了會計準則,標志著會計體系的成熟和發展,全面收益觀的確立有利于企業的財務信息得到有效監督。
1.當前環境下全面收益觀的發展
當前,在新準則確立的背景下,我國與國際會計協同一致,改變了嚴格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要求,選擇采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標準,與國際接軌,有利于企業走出去。
2.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穩步發展下全面收益的完備
盡管我國會計準則對全面收益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但鑒于其實行的初級階段,要想全面收益觀落實好,逐漸成熟的市場環境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場所,貫徹實施好這一準則才能真正的和世界接軌。
第一,克服公允價值自身的主觀性。監督和完善市場調節機制,將這種主觀性降到最低。其次,加強估值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第二,會計準則的實行,離不開法律的約束。
第三,我國會計的成熟和市場機制的日益完善,為我國會計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第四,對衍生工具的詳細表露。企業的閑置資金進行資金投資,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其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全面收益觀可以幫助決策者解決衍生工具相關的會計問題。
五、總論
作為公司核心的報表——財務報表,它直接顯示了公司的盈虧情況。而全面收益觀不僅對企業資產現值的確認,且對未來預計。全面收益觀也是有缺陷的,如計量的成本告,工作量大,因而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計量技術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全面收益觀是我國同世界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重要舉措,也是大勢所趨,全面收益觀的應運也有利于消除國內外的差異,進一步推動會計行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雷雪妮(1990- ),女,漢族,山西省柳林縣人,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在讀,會計碩士,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