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君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空戰是現代戰爭中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空戰。在這場規??涨暗目諔鹬?,交戰方第一次把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戰斗機投入到空中戰場,從而開辟了真正意義上的噴氣時代的空戰,并對20世紀后半葉的世界空軍在局部戰爭中的空戰產生了深遠影響??墒牵荛L一段時間內,公開的交戰雙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空軍。隨著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三國當年的檔案逐漸解密,蘇聯空軍參加抗美援朝的歷史日益清晰。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海軍協助韓國作戰。27日杜魯門總統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臺灣。7月初,以美國軍隊為首的“聯合國軍”迅速介入了朝鮮戰爭。9月15日,美軍7萬余人在仁川登陸。然后,大舉進犯北朝鮮,并越過“三八線”逼近平壤。這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于危機之中。為此,金日成緊急向蘇聯和中國求援。
10月1日,斯大林回電表示,提供援助的最好形式是派遣志愿軍,而且首先需要同中國商量。萬般無奈的金日成于當天深夜緊急召見中國大使,請求中國盡快出兵支援朝鮮作戰。
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迅速做出反應。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于7月7日和10日,由周恩來先后主持召開會議,討論保衛國防問題,并做出《關于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會議決定,迅速抽調第13兵團組成東北邊防軍,以應對朝鮮戰爭的復雜局面。毛澤東接到朝鮮金日成首相10月1日的求援信后,即于10月2日致電斯大林,告知中國政府決定用志愿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到朝鮮作戰,并請求蘇聯提供武器裝備援助。4日至5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專題討論出兵朝鮮問題。會議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并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到朝鮮境內支援朝鮮人民作戰。
10月8日,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前往蘇聯,與斯大林會談抗美援朝問題。會談中,周恩來向斯大林介紹了中方對朝鮮局勢的分析和是否出兵朝鮮的問題,說明中國的實際困難,同時要求蘇聯援助中國參加抗美援朝所需的軍事裝備和武器彈藥,并提出只要蘇聯同意出動空軍給予空中掩護,中國就可以立即出兵支援朝鮮作戰。斯大林表示: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抗美援朝所需的飛機、大炮、坦克等軍事裝備,但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須待兩個月或三個月才能出動支援志愿軍的作戰。會談后,周恩來致電毛澤東說明會談情況。
斯大林推遲出動蘇聯空軍入朝掩護中國人民志愿軍作戰,無疑給中國出了一個大難題。中國如果按計劃入朝參戰,就意味著在沒有空軍掩護的條件下作戰,這無疑會加大入朝作戰的損失和代價。如果推遲入朝作戰,那么在“聯合國軍”強大的攻勢下,朝鮮很可能由于得不到及時支援而出現更嚴重的危機局面。
10月18日,毛澤東再次召開高級軍事會議,研究出兵朝鮮問題。已從蘇聯回國的周恩來在會上介紹了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會談出兵援朝等問題的情況。鑒于斯大林雖不同意馬上出動蘇聯空軍掩護入朝志愿軍作戰,但畢竟答應給中國提供軍事援助。大家為蘇聯采取暫緩出動空軍的立場深感不快,盡管眼下出兵有許多不利條件和困難,但毛澤東仍義無反顧地做出了令美國、蘇聯,令整個世界為之駭然的決策:“不要再對蘇聯出動空軍掩護我軍抱有什么希望了,我們務必先走!沒有空中支援也要出兵!”會議最后決定中國人民志愿軍按預定計劃19日入朝作戰。
散會時,彭德懷起身,目光凝重地看著劉亞樓說:“空軍司令員,我等著你的空軍吶!”眾人的目光頓時集中在劉亞樓身上。劉亞樓語氣堅定地說:“請彭總放心,不論蘇聯空軍出動時間早晚,我們空軍都要克服千難萬險,盡快拉上戰場?!?/p>
19日,“聯合國軍”攻占平壤。就在這天黃昏,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這時朝鮮戰局已萬分危急,金日成緊急向中國政府通報,要求把朝鮮黨和政府新組建部隊、國家機關、軍事學校、部分醫院等,轉移到靠近朝鮮的中國東北安全地區。
在24日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第18次常委會上,周恩來作《抗美援朝,保衛和平》的報告,報告闡述了中國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指出:“中朝是唇齒之邦,唇亡則齒寒。朝鮮如果被美帝國主義壓倒,我國東北就無法安定?!薄俺r問題對于我們來說,不但是朝鮮問題,連帶的是臺灣問題。美帝國主義與我為敵,……它侵略朝鮮,我們出兵去管,從我國安全來看,從和平陣營的安全來看,我們是有理的,它是無理的。”在談到可能性時他強調指出:“我們的陸軍是能夠解決問題的?!?/p>
中國政府做出抗美援朝決策,是基于國家安全、地區安全及和平陣營的安全來考慮的,盡管新中國百廢待興,但如果沒有和平穩定的安全保證,一切建設都無從談起。因此,面對美國對朝鮮的武裝干涉,無論代價有多大,中國人民也要全力支持朝鮮人民抵御美國侵略的正義戰爭。
10月13日,還在蘇聯談判的周恩來接到毛澤東在沒有蘇聯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也要出兵朝鮮的電報后,緊急約見蘇共政治局委員莫洛托夫,轉告了毛澤東的電報內容,要他立即向斯大林報告。斯大林聽了莫洛托夫的報告后深受感動,半晌沉默無語。
在這之前的談判中,莫洛托夫曾贊同蘇聯空軍為中國入朝參戰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因為當時中國空軍正在建設中。斯大林也答應,除有償向中國支援軍火外,還提供16個團的空軍參戰,但由于蘇聯空軍還未準備好,要兩到三個月后才能參戰。
可是,在周恩來回國之前,斯大林又突然改變主意,讓蘇方告知中方,支援中國的蘇聯空軍即使在兩到三個月后參戰也不能進入朝鮮,只能在鴨綠江邊保衛中國領空和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工業目標。這一突然變故無疑給中國出兵朝鮮帶來巨大壓力,一向溫文爾雅的周恩來也憤怒了,但他仍以平和的語調卻十分堅定的言辭告訴蘇方:“我們中國人也可以不管別人的事,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剛決定的事,怎么又推翻了呢?!不行,不管你們怎么樣,我們中國已經決定了,是一定要出兵的!”
而當中國人民志愿軍按預定計劃跨過鴨綠江之后,斯大林并非無動于衷。據西方披露的史料記載,當斯大林得知即使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中國也決定出兵時,“斯大林流出了眼淚”,并連說“還是中國同志好,還是中國同志好?!北M管這些史料還沒有在俄羅斯解密的檔案中得到印證,但中國政府決定出兵朝鮮出乎蘇聯高層意料之外是肯定的。這從斯大林隨后即轉變了態度,并決定蘇聯空軍很快參戰就可以得到證明。
實際上在此之前,應中國政府的要求,蘇聯空軍部隊就開始陸續進駐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和中南地區,主要擔負這些地區的防空任務,重點是防御臺灣國民黨空軍對大陸的襲擾,并幫助中國訓練年輕的空軍部隊。從1950年8月至12月,蘇聯空軍部隊先后共有12個師進駐中國布防和輪戰。其中別洛夫航空師是根據斯大林的提議于8月到達東北擔負防空任務的。這是蘇聯空軍對侵朝美空軍作戰的第一支部隊。
蘇聯第一批次參戰的有三個殲擊機航空兵師:第28殲擊航空兵師,轄第67、第139航空兵團;第50殲擊航空兵師,轄第29、第177航空兵團;近衛第151殲擊航空兵師,轄第28、第72航空兵團。這三個航空兵師配置在中國境內的鞍山和安東等機場,裝備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蘇聯米格-15殲擊機。不久,上述三個航空兵師合編為第64殲擊航空兵軍,軍長為別洛夫少將。蘇聯航空兵克拉索夫斯基上將為首的蘇聯空軍作戰組對蘇軍參戰的航空兵實施總的領導。
俄羅斯國防部戰史研究所在解密的相關蘇聯文件按語中說:“為了重新培訓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人民軍駕駛員,保衛中朝邊界和準備向北朝鮮投入中國人民志愿軍,根據中國政府的要求,蘇軍同意在中國東北地區創建蘇軍空軍作戰集團?!?/p>
現在公開的許多資料都認為斯大林不肯出動蘇聯空軍支援中國入朝參戰,而實際情況是,志愿軍在10月25日正式打響地面戰斗后的第七天,即11月1日,蘇聯空軍便投入了戰斗,盡管作戰范圍僅限于鴨綠江上空,但也足以說明斯大林態度的轉變和對毛澤東出兵決策的
支持。
盡管斯大林下令蘇聯空軍提前參戰,但他依然對蘇聯的介入有顧慮,因而對蘇聯空軍的作戰任務和作戰范圍加以嚴格限定,即:蘇聯空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鴨綠江上的橋梁、發電站和大壩,以及在中朝邊境以南75公里之內北朝鮮領土上的交通線和飛機場,以免遭敵機的襲擊。
為了避免與美軍發生公開沖突,蘇聯空軍還做了許多特殊軍規。蘇軍參戰人員一律身著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服,佩戴志愿軍的徽章;作戰飛機和地勤車輛全部改涂成志愿軍空軍標志;參戰的蘇軍飛行員每人發一張卡片,上面印有俄語讀音的漢語和朝鮮語的飛行專用語,要求飛行員作戰時不能用俄語通話,等等。
另外,蘇聯空軍的作戰任務也有特殊規定:只配合中朝地面部隊進行中小規模的空戰,主要是在朝鮮北部空域巡邏,截擊美機,阻止其對后方橋梁、機場的破壞,保障從中國到朝鮮運輸線的暢通。為避免與美軍大規??諔?,蘇軍每次出動飛機要控制在30架左右,在戰術上也多以截擊、伏擊為主。因此,蘇聯空軍參戰部隊僅有殲擊機,而沒有轟炸機,所以并沒有協同配合中朝地面部隊作戰。
朝鮮戰爭初期,由于美國空軍占據絕對優勢和制空權,美國飛機如入無人之地,肆意轟炸,對推動戰局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此,李奇微在他的回憶中這樣評價美國飛行員:“至于說到飛行員,如果沒有他們,這場戰爭可能在60天之內就會告終,整個朝鮮也就會落到共產黨手中?!w行人員和地勤人員在各種氣象條件下晝夜不停地工作,從狹小的跑道或光滑的甲板上起飛作戰,因而仍得以在戰爭之初消滅北朝鮮的空軍,摧毀其大部分裝甲車輛,并將急需的人員和補給運往最危急的地點。……空軍則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p>
1950年11月1日,蘇聯空軍正式參戰,給不可一世的美國空軍以沉重打擊,從而改變了戰場形勢。根據駐華軍事總顧問扎哈羅夫大將給斯大林的戰況報告,這一天,朝鮮飛行團的六架雅克-9飛機首次在安州地區執行戰斗任務。這次戰斗的結果是擊落了美軍兩架B-29轟炸機和一架野馬式戰斗機。但朝鮮有兩架雅克-9飛機未能返回。參戰的蘇聯飛機是在安東至新義州地區投入戰斗的,“我們的飛行員用米格-15飛機擊落了兩架F-82,另兩架飛機是被高射炮擊落的。共擊落四架飛機。在空戰中,我方沒有損失飛機?!眱H11月上半月,蘇聯飛行員便取得了擊落23架美國飛機的優秀戰果。同時,斯大林決定分兩批再為別洛夫的部隊增派120架米格-15新式戰斗機。
由于蘇聯空軍參戰,奪取了部分制空權,并挫敗了美軍的戰略圖謀,以至于美國駐遠東空軍司令喬治·斯特拉特邁耶將軍要求的美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摧毀鴨綠江上6座戰略橋梁和10個北朝鮮的邊境城市等戰略目標都難以完成。到1950年11月底,讓美國遠東空軍司令部感到頭痛的是,由于蘇聯空軍的介入,美國戰斗機無法給在鴨綠江地區實施戰略目標轟炸的轟炸機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1951年1月21日,美軍為了改變被動局面,隱蔽出動50多架噴氣式戰斗機,企圖偷襲位于中國安東機場的蘇聯空軍,當雷達發現敵情后,蘇聯空軍在團長帕什科維奇上校帶領下,緊急升空與美機在空中廝殺,全團一舉擊落美機11架,而自己無一損失,空戰取得了全勝。
1951年初,“聯合國軍”趁中朝聯軍進行補充休整時發起了大規模反攻。為了配合地面進攻,美國遠東空軍司令部制訂了轟炸中朝軍隊后方戰略目標的新作戰方案。其中最主要的轟炸目標集中在鴨綠江橋及其附近的重要設施。1951年4月12日,美國空軍出動152架飛機企圖轟炸鴨綠江大橋,其中B-29轟炸機72架、F-80和F-84戰斗機48架、F-86戰斗機32架。蘇聯空軍第324殲擊航空兵師全部投入戰斗,共出動殲擊機60架,空戰持續了40分鐘,蘇軍拼死一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共擊落美機14架,其中B-29轟炸機10架、F-80戰斗機4架,從而徹底粉碎了美軍企圖炸毀鴨綠江大橋的戰略圖謀。
盡管蘇聯空軍的軍事行動取得顯著成效,但從總體上看,蘇聯空軍仍處于弱勢。因為蘇軍投入作戰飛機的數量遠遠少于美國空軍,所以蘇聯空軍只能用小機群對美空軍的大機群進行伏擊和截擊。據蘇聯軍方統計,到1951年4月,美國空軍完成飛行1416架次(轟炸機420架次,殲擊機996架次);5月完成3500架次穿越飛行,其中轟炸機300架次(白天230架次,夜間70架次),殲擊機(主要是噴氣式殲擊機)達3200架次。美國空軍的主要攻擊方向是安州地區的渡口,平壤地區建設中的機場,安州、平壤等地的公路、鐵路,以及平壤以南地區的各個目標。
然而,美國空軍并沒有完成摧毀這些目標的戰略意圖。蘇聯空軍的英勇戰斗,使美國飛機無法對這一區域選定的目標實施有效的轟炸,不僅保證了鴨綠江大橋的暢通,也較好地保證了各條運輸線的安全。重要的是在朝鮮西北部鴨綠江至清川江地區上空,建立起一條令美國飛行員恐懼的“米格走廊”,從而使“米格-15殲擊機成為美國飛行員越來越感到恐懼可怕的敵人”。
參加朝鮮戰爭的蘇聯飛行員大都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許多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王牌”飛行員。首批入朝作戰的指揮官闊日杜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落德機63架,是蘇、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打下德機最多的飛行員,并連獲3枚蘇聯英雄金質獎章。朝鮮戰爭中闊日杜布作為地面指揮員沒有升空作戰,但他指揮的部隊擊落美機258架,創造了新的輝煌。而另一位蘇聯英雄、“王牌”飛行員佩佩利亞耶夫上校在朝鮮空戰中創下了一人擊落美機23架的最高紀錄,并將一架美軍“王牌”戰機F-86噴氣式戰斗機擊傷迫降,這架戰斗機成為蘇軍在朝鮮戰場獲得的唯一珍貴的戰利品。
蘇聯空軍入朝參戰初期,由于米格-15飛機性能占據明顯優勢,因而戰績顯赫。從1950年11日至1952年1月,蘇軍擊落美機與自己損失飛機的比例為7.9∶1。但隨著美國空軍把最新型的F-86戰斗機投入朝鮮戰場后,由于其性能與米格-15相當,從而使戰果比發生了變化,1952年為2.2∶1;1953年為1.9∶1。盡管戰果比例下降,但米格-15戰斗機在性能上仍占上風。
然而,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的這些輝煌戰績并沒有載入中國、蘇聯、朝鮮和美國等交戰國的戰史,在中國、蘇聯、朝鮮攜手作戰的三國,甚至都沒有為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蘇軍將士建立紀念碑。
2000年2月,一級戰斗英雄、中國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在《我的戰斗生涯》一書中對蘇聯空軍參戰做了實事求是的評價:“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還相當年輕、弱小,空戰主要是蘇聯空軍打的。后來的大機群作戰,特別是與F-86大機群作戰,仍由蘇聯空軍唱主角,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協同其完成作戰任務……沒有蘇聯空軍的大力支持,中國人民空軍就不會發展得那么快,志愿軍空軍也很難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h3>中、蘇、美為什么秘而不宣
二戰結束后,美蘇根據《波斯坦協議》先后從朝鮮撤軍。先是蘇聯于1948年底完成從朝鮮撤軍,而美國則于1949年開始從朝鮮撤出全部駐軍。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的介入使朝鮮半島局勢突然變得異常復雜。但美蘇雙方都試圖避免直接沖突,故在雙方的對局中都采取了秘而不宣的策略。
美國直接軍事干預朝鮮并非沒有顧慮。尤其是在仁川實施登錄以后,美軍就是否突破“三八線”也曾顧慮重重。對此,美國高層認為,“一旦我們越過這條象征性的界限,也可能會招致蘇聯的參戰。然而,問題很清楚,如果不迅速殲滅北朝鮮人民軍,而讓它爬回庇護所去醫治創傷,那么,要不了多久它還會進行入侵的。因此,經過一番審慎的考慮,杜魯門政府同意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建議,授權麥克阿瑟可以進入北朝鮮作戰?!庇捎邴溈税⑸J為,“蘇聯或中共主力部隊未進入北朝鮮作戰,對方沒有決心參戰的聲明,也沒有發出威脅要在朝鮮與我們進行軍事較量”。所以,美軍毫無顧忌地向北朝鮮推進,并試圖在圣誕節前結束戰爭。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當時這樣祝愿麥克阿瑟:“我們希望你向三八線以北推進時在戰術和戰略上不會遇到障礙?!币灾劣诤髞碇袊嗣裰驹杠娨呀浫氤瘏鸷?,麥克阿瑟竟然令人費解地拒不承認已有大批中國軍隊參戰。而后來麥克阿瑟的接任者李奇微在其回憶錄里,對美國當時的決策做了這樣的描述:“盡管我知道蘇聯未必會發動進攻,而且,我也決心貫徹杜魯門總統的指示,避免發生可能把我國卷入一場世界戰爭的任何行動。但我還是全力以赴地設法使我的部隊保持戰備狀態,準備對付敵人能夠采取的行動,而不是我們認為他們會采取的行動。”
蘇聯則擔心直接入朝參戰激化蘇美之間的矛盾,因而在為中國入朝參戰提供空軍支援問題上出爾反爾,猶豫再三。據解密資料分析,促使斯大林下決心提前出動空軍入朝參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斯大林不能坐視美國在遠東極度擴張勢力,從而對社會主義陣營構成威脅。之所以有所顧慮,主要是盡量避免與美國正面沖突,以避免戰爭擴大。再就是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慘重,急需一段和平時期發展經濟和積聚國力。二是由于朝鮮戰局變化太快,蘇聯空軍出兵的確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但一個重要因素是斯大林要視時局的發展變化而下最后決心。因此,以蘇聯空軍未準備好為由,靜觀事態發展,推遲出兵也正說明蘇聯已做了兩手準備,而且給進退都留有余地。三是美空軍開始轟炸蘇聯遠東空軍基地是促使斯大林最后下決心參戰的一個重要動因。1950年10月8日,海參崴附近的蘇哈亞列卡空軍基地受到美軍噴氣式戰斗機轟炸。實際上,這種空襲自8月份以來就開始了,只不過轟炸是沿蘇聯邊界進行的,從而直接威脅到蘇聯遠東地區的安全。盡管美國起初極力否認空襲事件,但11天后又以“意外事件”向蘇聯賠禮道歉。然而,斯大林絕不能容忍自身安全受到美國的威脅,必須予以反擊。四是中國軍隊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甘冒巨大犧牲和代價依然出兵朝鮮,的確讓斯大林感動,他隨即轉變了態度,并提前出動空軍入朝參戰。此舉不僅改變了斯大林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而且加大了蘇聯對中國參戰部隊武器裝備的支援。在整個抗美援朝期間,蘇聯向中國提供了64個陸軍師、22個空軍師的武器裝備。
值得注意的是,在蘇聯空軍參加對美空戰后,美國并非不知道他們真正的對手是蘇聯人。后來成為美國宇航員的約翰·格蘭說,他清楚地知道在同蘇聯人作戰,而當局不僅知道米格飛機里有蘇聯人,而且知道蘇聯飛行員所受到的種種限制。據許多參戰的美國飛行員反映,他們在與對手近距離格斗時甚至都看清了蘇聯人的面孔,而且到后期都能在無線電通話中聽到俄語。這一情況上報美國高層以后,美國決策機構認為對此必須保持沉默并封鎖消息,以免刺激輿論迫使政府采取報復行動,從而導致戰爭升級。在決策機構關于是否應將蘇聯人參戰的消息公之于眾的辯論中,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司司長保羅·尼采起草的建議保密的文件對此做出了結論。尼采對后來的訪問者說:“如果我們公布真相,公眾將要求我們對此采取相應的行動。最終,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只能是擴大戰爭,卷入與蘇聯更加嚴重的沖突?!卑劳栒惨恢睂⑦@一消息束之高閣,因為如果“泄露出去,將形成與俄國開戰的巨大壓力”。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美國也力不從心,它在歐洲僅有150架作戰飛機,不足一個師的兵力,還不具備與蘇聯打一場全面戰爭的實力,要想與蘇聯交手至少還需要兩三年的準備時間,所以美國只能選擇隱而不宣。
正是華盛頓與莫斯科、北京的這種心照不宣,使蘇聯空軍參加朝鮮戰爭的歷史真相沉寂了數十年。直到1988年,美國人首次披露了“蘇聯空軍參加朝鮮戰爭”這一重大機密。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高級智囊人物赫伯特對媒體透露:“我們必須保守住這個秘密。當時一旦把它揭露出來,我們就會受到巨大的壓力——要我們與俄國發動一場戰爭?!?/p>
蘇聯解體后,隨著大量檔案解密,俄羅斯也開始公開談論這一敏感話題。1992年6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給美國參議院戰俘和失蹤人員調查委員會的信件中公開承認:“我們認為,有1309架美國飛機在北朝鮮上空被擊落,有262名美國飛行員得救?!?隨后,這一沉寂多年的歷史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編輯 潘 鵬)
(作者是空軍某部原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