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電視臺,河南鄭州 450006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實際上是當前社會背景下,人們對于創作權和發言權的一種追求。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是單向的,主要是公眾對于信息的了解,而不存在對某一類事情具有發言的權利。而新媒體不僅擴展了媒體存在的方式,同時,也讓公眾從信息獲取人變為了信息獲取人與發言人,不僅將媒體傳播的方式多元化,也將信息獲取的渠道多樣化,而且,也保證了公眾對于新聞時事的評論權利。在這種情形之下,傳統電視新聞似乎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加快,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度逐步提高。雖然,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之下,人們在很多信息的了解上,都是通過百度等網站來進行,與傳統的媒體存在差異,但事實上,這也是新媒體的一種。可以說,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主要是通過媒體。面對信息需求增加,人們對于媒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實現信息的準確、全面、便捷、及時。新媒體雖然具有便捷與及時的特性,但是,在其準確與全面上,會存在一定的質疑。部分公眾接受新媒體的存在,但是不一定會接受新媒體所傳播的所有信息,而也有公眾會盲目的接受新媒體存在的所有信息,從而引起不必要的社會矛盾。在這種背景之下,對于媒體,公眾具有新的需求,不僅要準確、全面、便捷、及時、真實,還需權威對其信息的真實性進行保證。
隨著社會的發展,數據信息化時代已經全面來臨。網絡電視、數字電視、手機電視等新型的視頻媒體迅速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而這些自媒體或者視頻媒體被區別于傳統的紙質刊物和電視媒體,稱為新媒體。相對于新媒體存在的各種優勢,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的收視率可能性大幅度降低。
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是對其價值判斷的重要標準。而對于電視新聞來說,整個制作的耗時過久,會讓新聞的時效性嚴重降低。甚至,有的新聞會因為制作而喪失它的價值,而沒有播出的必要。但是,新媒體就可以極大的彌補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存在的不足。自媒體從第一個發現該信息的人,然后再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從而將信息放置在網絡之中,讓公眾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與應用。
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是線性的,其制作和播放都是具有一定的流程,對于電視新聞的傳播,也是具有固定的時間。因此,在時間上,會限制公眾對于內容的了解與信息的獲取。當然,電視新聞傳播也存在重播,但是,重播的新聞其時效性已經喪失,價值被大幅度降低。
良好的互動性不僅可以增加公眾對于信息的評價,也可以加強公眾的輿論監督。然而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是單向的,它只能單純的向觀眾傳播信息,難以讓公眾參與到信息之中。而新媒體所具有的互動性,可以讓公眾在了解信息的同時,對該信息進行評價,對媒體之中表現的不足進行批判或建議,滿足了公眾的監督權利行使,提高了受眾參與度。
新媒體的便捷性打破了電視媒體的時空局限,徹底改變了信息的傳遞方式,深刻影響著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電視媒體如何在這場變革中抓住機遇,解決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困境,是當前電視媒體面臨的重要課題。雖然新媒體具有很多傳統電視新聞沒有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也是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發展的契機。
對于新媒體的自由發展來說,傳統電視新聞的運行都是具有一定的規劃與設計,其存在的每一個步驟都是按照規則進行,或者是傳播的信息都是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從而保持電視新聞傳播的整體秩序。這樣的模式,看似缺乏自由性,但是,該種模式下的管理,可以讓電視新聞的內容從制作到播出都得到一定的質量保證,避免不良信息通過電視新聞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
在我國當前來說,基本可以在電視新聞中播出的信息,都是經過國家廣電總局或相關部門的審核。尤其是社會影響力較大的新聞,對其真實性,都是經過國家的鑒定,其所有信息在國家管理之中透明化,從而讓電視新聞傳播方式具有一種權威性,可以讓公眾放心的獲取該信息,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利用此種信息。
電視新聞具有的良好管理系統,會讓其播出的時間和播出的內容都有所確定,從而讓其自身附有規律性。當前的社會背景之下,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也具有規律性,在規律相似的情況下,傳統電視新聞可以與人們日常生活的信息獲取時間相吻合,從而打開其發展的寬度。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電視新聞傳播自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特性,賦予了它存在的必然價值。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障其發展的順暢,需要具有一定的發展策略。
時效性是決定新聞是否存在價值的主要標準。為了保證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必須對其時效性進行保障。合理縮短新聞信息報道的時間,借用新媒體信息的方式播出。在電視新聞中,有一個很特別的方式,現場直播。這是當前新媒體還不曾具備的優勢。一般在重大事件發生之后,電視新聞為了保證信息的質量與水平,都會采取該種方式進行,這對于時效性是一個很好的保障手段。因此,在電視新聞的發展中,可以適當的將新聞傳播途徑和新聞傳播手段相聯系。適當的增加電視新聞的新聞采訪點,改變原有的播放模式,盡可能提供多元化的新聞節目來滿足不同時段的新聞需求,從而保障新聞的時效價值。
新聞的真實性是其基本屬性。新媒體時代,信息內容的主宰者由傳統媒體逐漸向個人偏移,社會化媒體生成了大量的UGC(用戶生成內容)內容,自媒體呈爆炸式增長。云媒體、大數據、4G網絡、LBS(移動端位置服務)等技術的推廣,使移動新媒體的技術瓶頸全面突破,各種創新應用模式應運而生。相對于新媒體在網絡環境中產生的虛假性,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本身具備的直觀化、形象化更加具有真實性,能夠最大程度博得觀眾的信賴。在電視新聞的發展中,應該長期堅持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杜絕虛假信息,進一步提高電視新聞的權威性與公信力,讓公眾在真實的信息獲取中產生依賴,實現長期性的電視新聞發展。
新媒體可以在觀眾獲取信息的同時得到觀眾的反饋,從而了解到觀眾的需求與信息的價值。而傳統的電視新聞,由于其播放的方式限制,所以,基本處于單向傳播。為了保證電視新聞的發展,必須要讓其具有互動性。近年來,我國很多電視娛樂節目在播放時,會通過短信等平臺來獲取觀眾意見。電視新聞可以借鑒該種方式,為公眾提供一個互動的平臺,在新聞傳播的同時,用戶參與由被動轉向主動。新媒體平臺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開放、互動的全新體驗,使用戶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參與,讓公眾盡可能的發表自己的建議或意見。也可以開通信息化的平臺,在節目的制作前后長期接納公眾意見,滿足公眾的互動需求,新的價值隨之不斷催生。
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與制約。然而,這并不表示其缺乏繼續存在的價值。相反的,由于新媒體的涉及面過于廣泛,對其管理與規范難度較高,所以,在新媒體信息的傳播中,會存在諸多的不足。而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則具有高度的真實性與準確度,可以讓公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會秩序混亂。在新媒體時代中,電視新聞傳播可以結合新媒體的優勢,完善自身不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存在價值,推動媒體行業的發展。
[1]沈益順.自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內容面臨的挑戰與應對[J].新聞研究導刊,2015(20):219.
[2]黃小偉.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略分析[J].中國報業,2015(04):55-56.
[3]陳本國.自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獨家”與“獨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3):62-64.
[4]劉瑾璐.試析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J].新聞傳播,2014(18):17-18.
[5]陳婧.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面臨的挑戰與發展策略[J].視聽,2013(09):54-55.
[6]張馨憶,劉璐,郭翔宇,等.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內涵及審思[J].新聞窗,2014(04):49-50.